華為 5G 終端“謀局”的野心

也就是說,比起直接做電視,做VR眼鏡,對於華為來說,更大的價值也許是在5G新商業產生時華為能夠分得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華為 5G 終端“謀局”的野心

作者 | 李娜

本文經授權轉自第一財經(ID:cbn-yicai)

沉悶的VR行業或許即將迎來破局,蘋果和華為兩大科技巨頭有了實質的行動。

近日有消息稱,蘋果將在2019年底開始製造頭顯,並將在2020年向公眾推出。而華為的高層則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顛覆性VR終端。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結合5G網絡的發展,VR和AR在今年一定會被引爆。”在GSMA舉辦的一場論壇上,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表示,VR和AR已經被炒了很多年,但始終沒被引爆,主要存在三大障礙:

  • 首先大量的VR應用都是在用本地的高性能計算機完成的,成本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
  • 其次頭顯非常貴,因為很多頭顯都是一體機,又貴又重,根本沒有辦法看完一部大片;
  • 再者,當時延超過20毫秒,VR的眩暈已經沒法忍受。

但從技術障礙來說,這些問題將會隨著5G網絡的鋪設得到解決。“5G網絡全在線、低時延,意味著今後的計算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處理,這樣對本地計算的要求在降低,成本就能降下來,VR的頭顯就可以做得非常輕、非常薄。”胡厚崑表示,新型終端必將成為5G應用的推手,而大屏、多屏、摺疊屏本身就是殺手級應用。

華為在終端領域的任何動作都頗受外界關注。此前,關於華為進軍電視領域的話題引發了家電行業的熱議,但隨即遭到了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餘承東的否認,他表示,華為不會觸碰傳統家電,要做也是以“新產品”的形式切入“大屏”市場。

5G催熟AR和VR

VR將是未來社交平臺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的網絡並不足以支撐起VR的良好體驗,尤其是無線VR。

胡厚崑則在上述論壇上強調,5G將創造一個新的網絡環境,催生VR和AR的應用。而VR和AR的應用會不會給我們帶來除了電腦和手機之外一個新的計算平臺?這個問題值得整個行業認真思考。

“首先AR/VR是下一代移動計算平臺,這個產業是沒有問題的,所有大公司都把它定位在移動計算平臺,是下一個入口,這個方向也沒有問題。”華為消費者業務ARVR產品線總裁李騰躍在此前舉行的一場華為開發者日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AR所處的狀態類似於智能手機在2004和2005年的水平,還沒有到2006年的水平。

在他看來,AR/VR既是一種技術,又是一種設備和應用體驗,這一產業會和計算機一樣至少有40、50年的發展期,目前大家都是早期的開拓者。

“我們現在選取了一個比較現實的方式,通過連接手機的方法先把手機生態孵化起來,讓手機生態往VR生態發展,通過手機教育用戶什麼叫AR/VR。”李騰躍對記者表示,華為內部將VR區分為基礎VR體驗、增強VR體驗、極致VR體驗,今年才達到了基礎VR體驗。從基礎AR/VR體驗邁向下一個階段,需要算法、顯示技術的突破、處理能力的突破、電池的突破。

“比如屏幕的顯示技術要經過多少年?我估計要5到8年,明年最多是2.5K,或者是3K×3K,未來肯定是慢慢地演進,它取決於材料技術、工藝技術的進步。集成電路如何把功率做低,如果做很大的功率,手機上的VR也沒法用。”李騰躍說。

終端業務的邊界

不管主動或被動,華為的每次行業動作總能製造出各類話題。除了汽車,華為此前進入PC、雲行業以及佈局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動作不可避免地引發了行業的緊張情緒。儘管華為方面一再解釋很多業務只是和行業廠商的一次普通合作,但基於“狼性”華為的橫向擴張能力和整合速度,每一次合作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對行業的各種“顛覆”和“攪局”。

而對於VR、大屏領域的接連出擊,對於華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華為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來“跨界”?這些問題都讓外界感到疑惑。

“華為一直還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領域的慾望,公司一貫的戰略和理念是你只有在一個領域深入穿插進去,才能進入無人區。無人區的意思是超越現在存在的競爭狀態。”榮耀總裁趙明此前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會做輔助類產品,把我們的產品系列、配套更完善一點,但是我們真的不會進入冰箱、空調、空氣淨化器行業,這些都有專業的廠家,它們做得很好,我們進入以後對這個行業沒有太多的貢獻。”

為了打消合作伙伴顧慮,華為更是做出承諾,表示不碰觸傳統家電利益。

“像空調、洗衣機,每個都是術業有專攻,華為永遠不會碰這些東西。一個什麼都做的公司,什麼也做不好。”餘承東表示,華為的HiLink是提供連接覆蓋,其他產業華為不做,也絕不盲目擴張。

HiLink是華為2015年開始對外推出的互聯標準,覆蓋各類智能硬件,包括AI音箱、5G路由、藍牙模組等華為生態產品以及和其他廠商合作推出的產品。餘承東表示,Hi-Link互聯標準的目標是從今年開始,3年內實現國內三分之一的IoT設備支持。而這些配備都有可能搭載在“華為大屏產品”上。換言之,華為希望提供操作系統和底層協議,從而打破家電之間“不對話”的局面。

餘承東甚至將終端業務上邊界劃分成“1+8+N”的三層結構化產品路線,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1”代表手機,“8”代表手錶、耳機、PC、平板、HD、音箱、眼鏡和車機八類產品,“N”代表智能家居、智能辦公、運動健康等智能產品。其中,“1”和“8”是華為的“有所為”,“N”是華為的“有所不為”。

但也有手機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是華為終端業務未來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從家庭的交互中心的角度來說,在手機和Pad的平臺之後,下一個平臺就是電視。所以在“大屏”產品上,華為將會有更多的動作。但目的不是做傳統電視,而是藉助大屏產品打通華為自身的“芯端雲”通道

胡厚崑在上述論壇上表達了他對電視產業的看法,或許能更清晰地看到華為的下一步動作。他說,5G時代的電視天生就應該是默認聯網的,未來的電視天生應該是和雲端、邊緣的智能結合,和人產生互動的。“但新的用戶體驗,如果提前預見到了,我們就應該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設計相應的產品?到底應該怎樣調整我們現有的商業模式?這一點做好了可能意味著無窮的商機。如果做不好,現有好多產業的玩家最終將被顛覆,甚至消失。”

也就是說,比起直接做電視,做VR眼鏡,對於華為來說,更大的價值也許是在5G新商業產生時華為的能力能夠發揮多少,能夠分得的蛋糕又有多大。“發掘新的商業機會,讓華為的軟硬件產品無處不在。”在業內看來,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提早做新產業的佈局才是華為真正的野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