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領域風起雲湧,中國創業進入下半場,殘酷廝殺早有定數?


To B領域風起雲湧,中國創業進入下半場,殘酷廝殺早有定數?

如果用簡單的行業術語來定義To B和To C,To B就是面向企業推出的服務,To C就是面向個人消費者推出的服務,兩者付費客戶的群體是截然不同的。

C端市場的興起歸功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紅利,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物質文化需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供給端:商品經濟時代滿足人們對各種產品服務的需求,且慢慢出現產能過剩。互聯網經濟時代滿足人們對各種產品服務更加便利、高效、低成本的獲取,且慢慢出現平臺壟斷。需求端:中國人口增長呈現斷崖式下跌,市場消費動力減緩。因此,C端市場紅利逐漸消失,生意越來越難做。反觀另外一面,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逐漸成熟並進入企業商用階段,中國To B市場顯著回暖。

根據IT桔子和億歐數據顯示,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融資,2015年共出現973起,融資額達398億人民幣,而這一年也被稱為To B元年。自2016年起,企業服務領域的融To B資數量就一直高居所有行業之冠。從融資輪次上看,國內To B領域的企業在2014年1月—2019年2月份期間共獲投12909次,基本上獲投的輪次在Pre-A到A+階段最多。


反觀B端市場的紅利爆發則是歸功於“雙創浪潮”,從2014年“創新創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誕生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全國中小企業註冊數量近5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3%。龐大的企業群體產生巨大市場需求,其中“降成本、提效率”的核心訴求成為企業服務重點解決的痛點問題。而這些都需要成熟技術作為支撐,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產業互聯網等技術的行業應用,To B企業服務領域迎來重大機遇。

2018年阿里巴巴在企業服務市場共投資212.2億元,投資事件達到了17起,在阿里巴巴所有投資事件中數量最多。騰訊在2018年調整了內部框架,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是騰訊6年來首次大規模內部架構調整,而云事業部的成立也標誌著騰訊的戰略重點從To C轉向To B。百度確立AI集團化戰略,重點切入無人駕駛、語音識別、智慧大腦等領域,To B意圖明顯。美團在2018年全資收購餐飲SaaS企業屏芯科技,賦能B端餐飲商家。

BAT入局、資本重倉、政策導向,如果把To C當做中國創業的上半場,現如今的To B無疑就是下半場,但是下半場的競爭似乎早有定數。


To B領域風起雲湧,中國創業進入下半場,殘酷廝殺早有定數?

To B的變數

B端市場的壯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民營經濟的崛起,而雙創把這個局面推向高點,但不得不承認其中存在大量泡沫。縱觀中國To B投資這5年,國內獲得融資的To B企業從1141家上升至2016年的3442家,再回落至2018年的1765家。2018年國內整體經濟形勢並不樂觀,資本寒冬下大量中小企業註銷、死亡,做企業服務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佔全國企業總數99.3%的中小企業,大部分面臨資金難題,它們缺乏付費能力,再加上新技術應用准入的價格門檻較高,使得商用階段推廣並不順利。

做To B企業數字服務有一定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沒有核心科研實力和大批量資金支持,是很難從“概念”到“產品”再到“商用”,現在很多To B創業項目是經不起市場廝殺的。另外,無論是To B還是To C,最終所有資金來源一定是個體消費者貢獻的,C端市場的衰弱必定影響到B端市場。另外,宏觀經濟波動對To B企業的影響遠大於To C企業。

To B領域風起雲湧,中國創業進入下半場,殘酷廝殺早有定數?

To B的定數

在To B企業服務領域,BAT仍是最大的幕後操盤者,它們都是To C市場中最大的獲益者。很多To B領域創業者很想傍上BAT大腿,一方面BAT有最前沿的技術和人才,另一方面,品牌背書是拓展市場最有力的手段,BAT系裡的企業遍及各行各業,可以提供眾多大客戶企業資源,看似是To B企業服務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To C市場之間較量的延伸。

可以肯定的是,To B企業服務行業最終也會產生細分領域的壟斷者,然而這個過程同樣需要資本的助推。不同於C端市場的是,B端市場的客戶忠誠度較高,燒錢補貼的市場打法也許是行不通的,更需要公共關係維護,對於公司業務人員的各方面素質要求也會提高。在To B公司內部,創始人的個人品牌和CTO的技術專業度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核心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