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完整版首度面世 比現通行版本多10萬多字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1944至1948年之間創作完成的抗戰題材三部曲,是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文學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然而,你知道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看到的並不是完整版。前兩部《惶惑》《偷生》是一邊寫一邊連載,於1944年至1945年在副刊連載,並於1946年先後由良友、晨光公司出版發行單行本。1946年老舍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到了美國之後,繼續《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創作,至1948年完成全稿。《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在上海《小說》月刊連載了20章,但後16章等待修改未能刊出,後散逸,這部傑作遂成殘卷。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四世同堂》第一次出版,但這個版本的第三卷只有前20章。1981年,老舍家屬請翻譯家馬小彌從美國出版的英文節譯本中把第三卷最後的13章轉譯成中文。在美國出版的《四世同堂》經過當年美國編輯的大量刪減,譯成中文只有3萬多字,只能算作故事梗概,很是粗糙。所以,無論是普通讀者,還是在研究老舍的領域裡,人們這麼多年看的都是美國的刪減版。

2013年,翻譯家趙武平在美國做研究時,發現了保存在哈佛大學浦愛德個人檔案裡的老舍和浦愛德合作翻譯的《四世同堂》的英文全稿,譯稿上還有老舍的多處筆跡。作為老舍研究專家,趙武平根據這份英文全稿,按照老舍先生的語言習慣和風格,花了兩年多時間,將《四世同堂》第三部迄今殘缺的第21至36段完整譯回中文。從此,天心月圓,《四世同堂》在歷經70年的缺憾之後,如今終於得以由東方出版中心完整出版。首次完整收入小說第三部《饑荒》散逸的後16章(段),比現行所有版本多出10萬多字,讓讀者在接近《四世同堂》原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評價說:“趙武平先生非常忠實於老舍的原著,在翻譯的時候還整理了“老舍詞彙表”,儘可能仿照老舍最擅長的語言表達,因為老舍的語言非常講究。有一些在《四世同堂》這本小說裡沒有出現過的詞,他就從老舍的其他作品裡尋找對應的詞,非常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