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四世同堂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1966年8月24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北京城西太平湖邊,一位老者在湖邊從早上靜坐到深夜,這兒離他老母親生前住的觀音庵衚衕很近,隔著一道城牆、一條護城河遙遙相對,夜色下他放下所有的牽掛和負擔,縱身沉入湖底,與這個無序的時代受到惡毒的攻擊和迫害做了徹底了斷,他就是,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盡,及至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老舍的離世對中國文壇是無可磨滅的傷痛。

1944年

戰亂時分,重慶北碚,老舍開始創作《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近百萬字長篇鉅製,是一部創作規模大、寫作時間長的作品,花費精力多、完成過程艱難的作品,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的一座豐碑。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老舍生前《四世同堂》並未見到全集的刊行。1944年寫完《惶惑》後,同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在《掃蕩報》連載,1946年1月、3月,良友復興圖書印刷公司分上、下冊出版《惶惑》。《偷生》寫於1945年,同年5月1日至12月15日在《世界日報》連載,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11月分上、下冊出版。第三部《饑荒》是1947年至1948年寫於紐約,僅1950年在《小說》雜誌連載過二十段。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1980年

《四世同堂》單行本首次出版,第三部只有二十段十三萬字,不及前兩卷的二分之一。老舍在1944年4月1日重慶北碚寫的《四世同堂》的“序”中說過:假若諸事都能“照計而行”,則此書的組織將是:

1、段——一百段。每段約有萬字,所以

2、字——共百萬字。

3、部——三部。第一部為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也就是說

第三部僅有存二十段,肯定是存疑的。那麼到底老舍有沒有完整的創作完成《四世同堂》呢?答案是肯定的,已經寫完,至於為什麼沒有公開發表就不可而知了。1946年,老舍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旅美期間完成了《鼓書藝人》和《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創作,並幫助艾達·普魯伊特(中文名浦愛德)將《四世同堂》手稿節譯成英文,取名為《The Yellow Storm》(《黃色風暴》)出版發行,對比國內外兩個版本,英文版雖是節譯本卻比中文版多了十三段,加上國內的二十段,正好三十三段,呼應了老舍在1944年的序言,此為其一。其二,1949年,老舍接文藝界三十餘位友人信後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達天津。回國後,家人清楚記得《饑荒》手稿並非寫在常用的稿紙上,而是用的十六開的厚厚的美國筆記本,摞起來有十幾公分高。以上兩點足以證明在美期間老舍完成了全書的創作並帶回國。至於1950年《小說》月刊的連載為什麼會刪,中文稿為什麼銷燬永遠是個迷了。

1982年

馬小彌將英文節譯版《The Yellow Storm》中多出的十三段復譯為中文,發表於1982年《十月》雜誌。以後出版的《四世同堂》多為添加了這十三段的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老舍全集》也收入了由胡允桓校訂的譯文及後十三段英文。

2013年

翻譯家趙武平在美國做研究時,發現了保存在哈佛大學艾達·普魯伊特個人檔案裡和老舍合作翻譯的《四世同堂》的英文全稿,譯稿上還有老舍的多處筆跡。作為老舍研究專家,趙武平根據這份英文全稿,花了兩年多時間,將《四世同堂》第三卷迄今殘缺的譯回中文,共計十六段。2017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比之前的版本多出10萬多字。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從老舍下筆開寫,到完整版面世,歷時七十餘年,作者和書的故事如過眼雲煙,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幸運的是我們得以讀到完整版的《四世同堂》。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菩提書舍

2018年5月

普禾薦書|《四世同堂》版本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