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打包转让的资产,最终谁来处理?

鸠滋神兽


先来看组数据,2018年8月银监会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涨到1.81%,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本金损失同比增长15.8%.

 

说明神马问题?

 

自2016年以来,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不良资产处置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行业主体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路资本摩拳擦掌,欲一展拳脚,都想从这个“高回报行业”分一杯羹。

 

那么,有关银行不良资产包的处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何谓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NPL)主要是指银行的不良贷款, 指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简单地说:就是银行放贷给借款人,但是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坏账,即为银行的损失。而银行经过长年累月的放贷工作,累积下来的数额是灰常巨大的。

 

打比方(别问我比方是谁),2017年度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的放款总额为14.23万亿元(数据出自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假设存在1%的坏账率,那么,工行可能面临1423亿RMB的亏损。

 

那么银行通常会怎么处理这些不良贷款?

 

银行在产生不良资产之后,由于不良资产处置周期长,成本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所以不会专门去处置追偿。

常规做法是:无论好坏资产,按照一定比例掺杂在一起,打包出售。这样就能把坏的也一起处理掉,以达到“出表”的目的,同时减少不良资产率,贷款额度回笼。(出表:资产从资产负债表剥离出来,好处是贷款资产减少,货币资产增加。)

 

辣么,这些不良资产包坑谁,啊,不是,卖给谁好呢?

 

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了解一下: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AMC对于银行不良资产包的处置方式有以下几种:

1.资产重组

根据资产包的规模,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一次性买断或分期买断的方式再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盈利,资产的重组包括:债务重组,企业重组,资产转换和并购等。

2.合作处置

资管公司对债务主体一定了解,但对于所处产业风险并不能全部把控,起初阶段可以联合同行业优质企业,对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再实现利益共享。

3.反委托处置

买断银行不良资产包后,将资产的收益权卖给券商,通过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集合这一批资产进行管理运营)。好处是资产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委托者的,同时能继续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置。还能将资金成本提前回收,盘活资金。

4.不良资产证券化

买断银行不良资产包后,先测算现金流,再采取打折的方式,以信托计划作为SPV(特殊目的载体)项目,然后发行重整设计成证券产品,向投资者出售。

5.租赁:AMC收回的非现金资产,如机械设备、场地等,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收回现金。

6.多样化出售:公开拍卖、协议转让、招标转让、竞价转让、分包等。

最后,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不良资产包的价格被推高,要求AMC系统化处置能力也越来越重要,想要分一杯羹,AMC必须长有一对“火眼金睛”,充分发挥专业化方能立足于市场。




阿施顿马丁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来告诉题主,这是比较专业的问题,也是比较专业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银行打包的资产最后通过市场竞价让专门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买卖的出售方式,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整体打包,让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出价竞买。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买走不良资产后,再慢慢根据不良资产的回收难易程度来决定处置方式。

比如某银行2018年 共有不良资产10笔,涉及8家企业,总金额1.8亿元,这些不良资产有能够收回的,也有不能收回的,银行会根据市场行情作一个价格评估,比如评估为1.5亿元在市场上进行竞卖,有一家不良资产通过竞价买走后,再慢慢进行处置。


开伟观察


银行打包处理的资产一部分是不良资产,一部分是优质ABS(资产证券化资产)。不良资产一般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东方&信达&华融)以及地方政府设立的AMC(不良资产处理公司)和民营不良资产处理公司,他们通过打包采购,然后再去要债或者处理对应的资产,盈利还是很不错的,同时也银行减少了损失。ABS抵押支持证券,如房贷资产、信用卡应收账款资产,这些资产有较好的现金流,银行有时为了资金的流动性,将大量的资产打包卖出去回收资金,充足银行流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