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人間世》中有一個這樣的片段,外科主任說道:

現在的醫院看病總是有這樣的現象,病人生病不舒服,這裡排隊,那裡排隊,家屬不免心煩氣躁。見到醫生,一言不合,語言上就不太客氣。

醫生聽了,心裡立刻產生牴觸,把病人當做敵人。

雙方互相防備,造就了現在不斷惡化的遺憾關係。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我也還記得我讀碩士時,患者由於醫院樓下停車困難,在門診罵罵咧咧,我年輕氣盛要跟患者“懟回去”:“這和醫生有什麼關係?憑什麼拿我們撒氣?”

但是導師卻一臉平和,面對吐槽,連連安慰。

很多矛盾都是由於缺乏理解引起的,但是不是每個患者都能遇到這麼和藹溫和的醫生。

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這些常識可以幫助患者更加“聰明的看病”。

看病是否需要家人陪?

生病了要去醫院的時候最好是可以找一個人陪著自己,這樣在自己行動不便的時候可以有個人幫自己跑前跑後。

如果是帶孩子看病,可能至少需要2個人。一個人看孩子一個人去排隊取藥等等,一個人帶孩子看病目前還是比較痛苦的。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當然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帶著身份證、夠掛號的現金和病歷本。如果需要報銷,也不要忘了攜帶醫保卡。現在很多醫院都採用了醫保卡和銀行卡關聯的收費方式,不要認為看病只是小概率事件和怕麻煩。因為一到看病的時候,一點小小的麻煩都會被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進一步放大。

病人是不是一定要來?

有一些患者家屬帶上患者的片子和化驗單就來看病,希望我們給出診斷和建議,其實是不合適的,上級醫院的醫生診斷水平再高也不能代替面診病人,所以首診的話一定帶病人前來。

但是有些複診或者轉診的患者。確實不方便前來的患者,也可以讓家屬帶著片子找醫生看一下。醫生可以通過片子瞭解初步情況,會告訴你是否需要病人前來治療。

普通號,專家號,專科門診,如何選擇?

初診不需要掛專家號

其實掛號要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初次就診——普通號

多數情況下,西醫是不會只憑主訴和症狀就開始治療的,基本都會參照生化指標和影像資料。

主任和主治開的化驗單沒什麼區別;做檢查,正規醫院的實驗室結果互相承認。所以,你可以先掛個好掛的號,做完檢查後,再決定是不是要到上級醫院找專家。

因此,此時即便掛到知名專家的號,知名專家能做的與一名主治醫師(看普通號的醫生)做的是一樣的——為患者開具一系列化驗檢查申請單,囑咐患者等檢查結果出來以後再來複診。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看疑難雜症——專家號

一些患者的病確屬疑難雜症,在多家醫院就診後仍然不能確診。這些患者往往輾轉很多地方的多家醫院,化驗單、檢查單、病歷都是厚厚一疊,但疾病仍沒有定性。這時,患者才需要找主任醫師級別,甚至知名專家看病,以便儘快確診(初次就診還是要看普通門診)。

有慢性病——專業門診

對於一些常見病、慢性病可以考慮看專業門診。現在很多醫院都開設了專病專業門診,例如脂肪肝專病門診、腹膜透析專病門診、糖尿病門診、盆底疾病門診、高血壓門診等。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確診的疾病名稱,對號入座來掛號。

什麼時段去看病?

週一至週三是每週門診病人最多的日子,其中週一或長假後第一天人最多,週六週日患者相對較少。

每天上午就診的病人又比下午多,一般上午9點~10點看病的人比較集中,這跟大家的作息習慣有關係。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建議在醫院相對不擁擠的時段預約掛號,從而避開就診高峰期。大家都去搶的方便自己就診時間的號,你主動放棄了,就可以把非熱門時段的號先掛上了。

網上預約掛號,每家醫院有各自起掛的時間,打聽好各家醫院各個科室的放號規律,提前算好時間,打開手機掛號系統去掛就好。

當天的化驗單,醫生都會幫忙解讀,隔日的檢查結果,需要再次掛號。詢問接診醫生,在哪些APP平臺上可以找到他,請他幫忙解讀報告。這種收費APP,一般價格不貴,比起再掛一次號,坐車來回跑一趟醫院,時間和金錢哪種划算,自己評估。

跟醫生說什麼內容

患者就診前要準備好檢查結果、病歷、就醫卡、醫保卡、身份證,檢查結果最好按時間順序排列,以幫助醫生快速瞭解病情。順便梳理一下自己的病情,想一想自己怎麼樣快速準確的表述清楚自己的情況:

比如:

1、 主要症狀是什麼?

2、 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最近是加重了,還是減輕了?

3、 做過什麼檢查?結果如何?

4、 吃過什麼藥物?做過什麼治療?效果如何?

剛來診間,請一定先給醫生留一些時間來輸入您的卡號,不要一進來就滔滔不絕講病情,剛開始醫生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在他提問以後,您再開始講比較好。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有些患者不會講普通話,或者有些老人的聽力不好,會造成交流困難,請讓會說普通話的家屬陪同,這樣對正確的診治有很多幫助。

關於收費,醫保的各項政策,各個化驗場所、藥房的位置,可以詢問門診護士,他們瞭解的更清楚,也可以節約你和醫生溝通的時間。

把想要了解的問題想清楚,甚至寫在紙上,避免反過頭再去問。如果再去問,很可能會引起其他患者的不滿,也會造成醫生的為難。

可以對照這個內容,看一看:

1. 我得了什麼病,病因是什麼?

2.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3. 是否需要手術,有什麼風險?

5. 藥吃多久?怎麼吃?吃完之後怎麼辦?

6. 一般多長時間會好轉,如果吃藥後不好轉,需要怎麼辦?

7. 如果情況好轉,需要來複查麼?多久複查一次?

是否需要找同一個醫生來看?

同一個醫生對你的病情更加了解,在治療方案的制定上會有延續性,這是很好的。所以一般推薦能固定找一個醫生就診,記住他的出診時間。一般是不會變化的,每次都可以找他複查。

但是,對於初次就診的病人,就沒有必要那麼糾結。比如第一次就診醫生讓拍片,拍完片子結果出來,已經是第二天了。如果再等之前的醫生,可能需要下週。其實西醫的優勢就在於標準化,除非疑難雜症,一般的檢查結果不同醫生都會給出標準化的方案,所以不用擔心。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最後,99%的患者都是來看病的,無論態度如何,沒有人真心想去和醫生爭吵;99%的醫生都是想去治好病的,雖然不一定都能做到,更沒有人想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醫患之間缺的是什麼?也許就是多一些對彼此的瞭解吧。

#清風計劃#  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