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当初是怎样利用台谏制度打击异己的?

风乱语


也许秦桧陷害岳飞的劣迹实在是臭名昭著,而他独掌大权十九年,贪脏鬻爵,广开贿赂,打击异己等一系列的事反而提及较少。南宋孝宗时,宁宗开禧年间对秦桧也只是声讨他在岳飞案中的误国之罪,南宋朝廷从未追究其严重的贪腐弄权罪行。



秦桧往往借着“反贪”的名义来排挤政敌或异己,他在相位上不断地利用那些他手下的御史、给事中,谏议大夫针对他所要猎取的目标进行弹劾。

所谓台谏制度,其中的“台”是指监察机关,“谏”是言谏机关。前者的监察工作对象是朝廷百官,它自古就有专门庞大的衙署和稳定的运转流程。宋代的监察机关就是御史台,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还包括对口监察六部官员的给事中。后者的谏言对象就是皇帝,宋代的言谏机构叫谏院,设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司谏等官职。


显然台谏制度既是对朝廷官员行政的监督也是对皇帝执政决策的拾遗补缺,但是无论如何看似完全的制度,在佞臣手里总是会变成他们玩弄权力的工具。

当初和秦桧同谋陷害岳飞的万俟卨,在得罪秦桧之后,秦桧指使御史中丞李文会,右谏议大夫詹大方弹劾万俟卨,暂时没有得手后又让给事中杨愿封就万俟卨的贪污进行弹劾,直到万被赶下台永不翻身。

同样原来是秦桧的死党,参知政事余尧弼因一些政事悖逆了秦桧,遭到右谏议大夫章厦,侍御史林大鼐弹劾,说他勾结外将,再就是无非贪污受贿之类,之后余被贬到边远地区,当然他们一样是受了秦桧的操纵。


秦桧当政的高宗朝,台谏制度在他手里基本就是整人的工具,在台谏各部门安插自己的爪牙,一旦有看不顺眼的人,就操纵言官“打手”对其进行迫害。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宋朝的“台谏制度”其实应当算是较为完善的一种监察、谏言系统,不过到了秦桧这种人的手中,反而沦为了排除异己、打击报复的一种有力武器,甚至连威胁到自己的党羽也不放过。而其所采用的方式,便是通过台谏官员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对其进行诬告,然后想方设法的坐实,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精忠岳飞》中的秦桧

宋朝的台谏制度是如何运转的?

在宋朝之前,“台”官和“谏”官是各有所司的,通常以负责监察纠弹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称为台官,而将负责谏言的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等称为谏官。而到了宋朝之后,台谏开始合一,两者事权混为一谈,谏官也有权对百官进行监察。

△台谏制度本身并无不妥

《宋史》有载“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朝廷决议政事,台谏拥有否决权;君主又过失,台谏可以予以制止;百官犯错,台谏可以予以批评弹劾。可以说,宋朝的台谏制度适用于选拔官员、议论政事、监察百官各个方面,而且对君权和相权都拥有独立的监察权力。可以说,这是一套极为完善的监察、谏言系统。

而宋朝的文武官员,一直以来也都严格遵循着这套“台谏制度”。凡是被弹劾的官员,不论官职多大,都会主动“停职待参”,如果真的查出问题,那么不论问题大小,这些官员均会“自请军州”,也就是主动申请降职,调到偏远地区任职。反之,一旦发现被弹劾官员没有问题,那么台谏官员同样也会“自请军州”,降职到偏远地区。这可以说是双方都遵守的一种游戏规则。

同样因为如此,这些台谏官员一旦被权奸佞臣所掌控,那么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套完备的监察系统便会迅速沦为他们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的工具。

秦桧是如何利用台谏制度打击异己的?

《宋史·秦桧传》中便对秦桧利用台谏制度打击异己进行了记载,如果对手有把柄在自己手中,那自然好说,而对于“无罪可状”之人,便会强加罪名,“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总之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将对方扳倒。而在利用台谏制度打击异己方面,秦桧甚至连自己的党羽也不放过,原因便是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力。

张俊便曾被秦桧利用台谏制度进行过打击,岳飞死后,张俊独掌枢密院,秦桧害怕对方威胁到自己,于是唆使党羽江邈“论其罪”,以“图谋篡夺皇位”的罪名对其进行弹劾,宋高宗赵构虽然出面担保张浚“无谋反之事”,使得秦桧并没有得逞,但仍然不太放心将军权交给武将掌握,于是趁机将张俊罢免,秦桧虽然没有成功将张浚置于死地,但还是达到了排除异己的目的,“由是中外大权,尽归秦桧”。(《三朝北盟会编》)

范同曾是秦桧的党羽,正是通过秦桧的举荐他才能够成为参知政事(副相),然而范同担任参知政事之后,范同开始“或自奏事,桧忌之”,眼见曾经的党羽开始逐渐威胁到自己,于是秦桧便指使万俟卨弹劾范同,言其在收兵权之事上“贪天功以为己有”,于是范同“遂罢与祠”。秦桧仍不满意,于是万俟卨又继续弹劾,最终导致范同被“谪居筠州”。(《宋史·范同传》)

△秦桧甚至连党羽也不放过

而万俟卨自己也没有逃过秦桧的毒手,在其担任参知政事后,开始与秦桧逐渐交恶,于是秦桧便指使言官李文会、詹大方接连上奏弹劾万俟卨,万俟卨被迫请辞,宋高宗则令其出守外地。秦桧对此仍不满意,于是指使给事中杨愿继续历数万俟卨之罪,万俟卨最终被罢职,不久后被贬到归州(今湖北秭归)居住。

秦桧利用台谏制度打击政敌的事情简直多不胜数,原本用来监察百官、纠正时弊的良性制度,制度本来无可厚非,主要还得看使用之人,这种制度一旦落入秦桧这样的奸佞手中,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香茗史馆


一、宋朝台谏权力过大,成为奸相弄权的得力工具和整人利器

隋唐时台谏制度成型,但御史台和谏官分立,分掌监察百官、劝谏皇帝职责。宋朝进一步强化台谏制度,不仅沿袭了唐代御史台,宋真宗还增设谏院,以御史台、谏院构成中央台谏系统;宋神宗时推行元丰改制,谏院合并于御史台。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以从三品御史中丞为台长;以从六品侍御史分管台院,辅佐台长处理公务;以正七品殿中侍御史分管殿院,纠正百官过失;以从七品监察御史分管察院,按察、弹劾、监督各级官吏。(见《宋会要·职官》四五)




(宋朝御史台)

别看宋代御史台官员官卑职小、品级不高,但权力特别大:《宋史》说,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朝廷出台大政方针,台谏可以否决;皇帝有过失,台谏可以制止;百官犯错误,台谏可以批评、弹劾。朝廷允许台谏“风闻奏事”,既使是道听途说没有证据,也可以进行弹劾;各级官员不论品级多高,一旦被弹劾,不管有没有证据,都必须自动离职、“待罪”家中。

正因为御史台拥有极大权力,所以宋朝自蔡京以来的历代奸相都把控制御史台作为专权的核心利器。蔡京常假借御笔,罢黜言官,使台谏为其所控制;韩侂胄专权,“惟有用台谏”;史弥远专政,台谏要将奏章副本封呈他审查,后由他交付正本;贾似道弄权,台谏奏章干脆由他本人拟写。



(宋代监察院)

二、秦桧以台谏为私衙,打击政敌的数量堪称史上第一

蔡京、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虽然控制了台谏,但都没有达到自己指定台谏的地步。秦桧更胜一筹,“择人为台谏”,御使台官员不是皇帝选的,而是他直接指定的,勾龙如渊、詹大方、王次翁、万俟卨等历任御使台官吏,均由他指定。秦桧对哪个官员不满意,台谏立马按照秦桧意愿进行弹劾,甚至秦桧直接指定罪名命御使弹劾,《宋史·秦桧传》中比比皆是。

二年,桧面劾汝文擅治堂吏,汝文求去;谏官方孟卿一再论之,汝文竟罢。

五年九月,浚求去。台谏交章论浚,安置岭表。

王庶与桧不合。桧方挟金人自重,尤恨庶言,故出之。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愿斩桧与王伦以谢天下。桧卒械送铨贬昭州。

陈刚中以启贺铨,桧大怒,送刚中吏部,差知赣州安远县,言必死也。刚中果死。

勾龙如渊言于桧曰:“邪说横起,胡不择台官击去之。”桧奏如渊为御史中丞,劾铨。

校书郎许忻、枢密院编修官赵雍同日上疏,力排和议。桧骇愕,遂出之。

奉礼郎冯时行召对,言和议不可信。桧乃谪时行知万州,寻亦抵罪。

秘书省正字汪应辰、樊光远、澧州推官韩紃、临安府司户参军毛叔庆,皆言金人叵测。桧悉加黜责,紃贬循州。



十一年十月,兴岳飞之狱。桧使谏官万俟禼论其罪,十二月,杀岳飞。

胡舜陟以非笑朝政下狱死,张九成以鼓唱浮言贬,累及僧宗杲,编配,皆以语忤桧也。

十四年,贬黄龟年,以前尝论桧也。右武大夫白锷有“燮理乖谬”语,刺配万安军。

太学生张伯麟尝题壁曰“夫差,尔忘越王杀而父乎”,杖脊刺配吉阳军。

故将解潜罢官闲居,辛永宗总戎外郡,亦坐不附和议,潜窜南安死,永宗编置肇庆死。


桧嗾御史中丞詹大方言鼎邪谋密计,赵鼎、李光皆再窜过海,皆桧意也。

以上均摘自《宋史·秦桧传》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更多,满篇都是秦桧指使台谏打击异击的记载,我都懒得下载了,有兴趣的朋友,请自己查阅《宋史·秦桧传》全文吧。


忍者评史


台谏制度,是南宋法制健全,监督体制健全的代表,没有任何人可以利用,台谏官不但可以弹劾所有官员的犯罪,也可以监督皇帝的行为举止。

高宗皇帝的两个救命恩人,都因为弹劾丢了丞相,秦桧本人也因为被弹劾罢过相。台谏官在南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编造谎言欺骗大众,是无耻龌龊下流的行为。


晓风2016


秦桧不过是个善于揣摩上意,投其所好的聪明人罢了,罪恶的根源在狗皇帝赵构那里。


轻风375


只要你与帝王一心一意,秦檜就是有掏天之朮,也无法置岳飛死地,是岳飛將在外,有所不受。導致毀滅,帝王自然要找替罪羊,秦檜做了犧牲品。怎沒有人駡趙构呢?小人之見非君子所為,上條頭,有幾人成君子,少也。我族之不幸也


張蔣東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最伟大的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