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风雨60年的白沙沱铁路大桥,还有与桥相伴30年的铁路守井人

站在江边,看白沙沱铁路大桥顶天立水,飞架南北,不由叹其壮哉。站在兰草村的山坡往下看,白沙沱铁路大桥横跨天堑,铁龙飞奔,还是叹其壮哉。

白沙沱铁路大桥为川黔铁路通道要塞,2015年前,一直由武警把守。我有一次要去对面的珞璜办事,以为铁路人过铁路桥就像庄稼汉走自己的庄稼地,但不料向武警亮出工作证后却也不允,说是没有过桥证就请回,最终还是掏出介绍信才让过。白沙沱铁路大桥于1958年8月动工,1959年10月建成,全长820.23米,是重庆首座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长江第二桥。白沙沱因江中小岛上有南海观音寺,又称小南海,因此白沙沱铁路桥也叫小南海铁路桥。

老了!风雨60年的白沙沱铁路大桥,还有与桥相伴30年的铁路守井人

近60年过去,桥老了,这里的凡人故事也同样经受着岁月的漂洗。桥边,小南海给水所的职工秦宗勇在这里为铁路取水已经30年。23岁那年,秦宗勇来到白沙沱,驻守在取水趸船上。数十公里外的旅客列车、末代蒸汽机车敞开锅炉水箱用水,上万户职工及相邻地方居民住户每天打开水龙头用水,都靠的是这条趸船,靠的是秦宗勇和他的工友。

当年夏天每次水涨潮落,他都要踏入江中光着上身去“排船”,通过拆接供水管道节数把船与岸的距离调整到合适状态,防止供水管道被水力挤爆或拉爆。入夜,江上明月相伴,但“纸蚊香”敌不过蚊虫大军,及至天明,秦宗勇身上往往被被咬出上百个“包包”。后来,铁路投入318万元资金,在桥边江中修建水源井,在山上建造给水所。这个“318工程”完工后,秦宗勇才离开船,上了岸。

老了!风雨60年的白沙沱铁路大桥,还有与桥相伴30年的铁路守井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秦宗勇看着桥守着水,在绝大多数人见不到他的背后引来江水入万家。当年他在这里恋爱安家养女,去年年底他却在悲痛中料理了老婆的后事。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父母和老婆全都是在他接班途中辞世,自己都没能陪伴对方走好最后一程?他问老桥,老桥无声。

围墙内的小南海给水所宽大得有些冷清,工作间、设备间、备料间、休息间宽敞整洁,轰隆的水泵电机与值班室已经有了隔音玻璃,几十里开外的重庆西动车所水位在这里也有遥测数据显示,秦宗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这好日子对秦宗勇来说来得似乎有些晚,但来了总比不来好,尽管再有两年秦宗勇就要退休了,像那座老桥。

老了!风雨60年的白沙沱铁路大桥,还有与桥相伴30年的铁路守井人

老桥旁边又建了新桥。这里新建的白沙沱长江特大铁路桥,与老桥相隔不远平行跨江,于去年1月25日渝黔铁路开通时投用。新桥有两层,上层四线跑客车,下层两线运货物。新桥创造了三项世界第一,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世界上首座跨度最大、荷载最重的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世界上首座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秦宗勇感叹:“这座老桥,过去每十多分钟就能看到车过,现在要等上一个多小时。”

在新桥的陪衬下,老桥愈发显得沧桑。告别白沙沱,告别秦宗勇和老桥,心生感叹:横跨不息奔流的长江之水,是那铮铮铁骨!穿越两个世纪的六个年代,是那如水韧性!(陈恩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