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低矮的蒙古人,是如何完虐高大的欧洲人的?

袁载誉


欧洲人长得牛高马大,蒙古人相对来说比较矮小。虽然我们并不太清楚十三、十四世纪的情况,但是根据今天的人种情况,也可以推断出当年欧洲和蒙古的情况,大致也是那样的。照理说,冷兵器时代,体格强壮,绝对是打仗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为什么当年蒙古人在征伐欧洲的时候,体格强壮的欧洲人,却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呢?

(矮小的蒙古兵)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

一、怕。

蒙古人发动对欧洲的进攻,被称为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在这次西征之前,蒙古人已经统一了漠北,已经打下了半个金国,已经在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打下了西方强国西辽、花剌子模及周边一大片土地。也就是说,蒙古人强悍的名声,早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

要知道,在蒙古人攻打花剌子模这一片西亚土地之前,欧洲骑士团十字军也已经发动了多次东征,也试图拿下西亚那一边土地。但是,十字军骑士败多胜少,劳而无功。而蒙古人却轻易就彻底拿下了西亚,这给欧洲人的震撼是强烈的。

给欧洲人震撼更强烈的,还有蒙古人的屠城和残杀。一座城一座城全部被杀得精光,脑袋全部砍下来,堆金字塔。这样恐怖的传说,早已把欧洲人吓破了胆。所以,欧洲人还没和蒙古人打,先就害怕了。

事实也是如此,当蒙古人在拿下钦察,进攻俄罗斯的那些公国的时候,那些公国都不敢主动出战,而只是躲在城堡了,加固城墙。希望通过防守让蒙古人知难而退。这显然是一种最笨的打法。如果欧洲人不怕,他们也不会在战术上这么保守。

(前进中的蒙古军团)

二、散。

欧洲人当时在和蒙古人作战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盘散沙。每个国家都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是拿俄罗斯来说。当时的俄罗斯有三个大公国:也烈赞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蒙古人在进攻第一个公国也烈赞公国的时候,他们当时是派了使者向第二个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求救的。但是,弗拉基米尔公国一是因为畏惧蒙古人,害怕惹火烧身,二是本身与也烈赞公国有仇,巴不得也烈赞公国灭亡。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弗拉基米尔公国并不前往营救,结果,也烈赞公国被蒙古人围起来打,从容地打,很快打下来了。

打下来以后,蒙古人并没有因为弗拉基米尔公国没有前往营救,就饶过他们,反而是继续进攻,那时候,弗拉基米尔公国的大公才害怕了,丢掉城市逃跑。结果他也没有逃掉,被蒙古人搜出来给砍了。

在蒙古人发动的第二次西征期间,类似这种互相拆台的情况特别多,欧洲的这种一盘散发,也是蒙古人能轻松打败欧洲的重要原因。

(大军行进中的蒙古军团)

三、死。

欧洲当时处在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被宗教严酷禁锢着。因此,欧洲人无论在思想文化,还是战略战术上,都显得非常死,非常僵化。当他们在面对蒙古人的时候,从宗教的角度来考虑,就觉得这是上帝把恶魔降临到人间,是上帝对人间的一种惩罚。面对这种惩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逆来顺受,选择承认现世苦难,把希望寄托在去世后的天国。这和蒙古人追求人间的极致欲望,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就算他们有强健的体格,打起仗来,也是畏手畏脚。

除此外,政治上的死气沉沉,也是他们打败仗的重要原因。各国的皇帝是受教皇控制的,而教皇既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也不能灵活地打仗,当然最后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回答个问题之前,说个史学争议,欧洲人自古就比亚洲人高大,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

古时的欧洲人普遍喜欢重骑兵,骑士们往往将自己武装到牙齿,如此一来虽然战斗破坏力方面来说,欧洲人能够完胜同时期依旧停留于游牧状态的蒙古人。然而蒙古人非常的聪明,积极向大自然求得“捕猎”法宝。

身披重甲的欧洲骑士在他们眼中就如同是巨大的野牛,而他们自身个体为敏捷的群狼,狼虽然单个破坏力不如野牛,但胜在人多且出手和收手够快。

可以将野牛折磨得精疲力尽后再屠杀。而蒙古族远征欧洲各国时,将这群狼战术可谓发挥到了极致,蒙古骑兵在作战冲锋的时候,大致将正面分成2组。

第一组配备有基本的护甲,能够抵御一定远程攻击,第二组则几乎完全没有护甲。冲锋时第一组骑兵的齐射,将欧洲方阵中的远程武器打哑火。

然后第二组骑兵维持持续性的箭雨,当距离过近时,骑兵纷纷向两翼跑回末尾,随后再重复上面的行为,如此一来在欧洲重装方阵前面构建了一个持续性的“机枪”。

与此同时当蒙古人发现欧洲重装骑兵要冲锋的时候,往往就会拔腿就跑,并边跑边回头射箭,根本不会在欧洲骑士体力充沛的时候跟其短兵相接。

而一旦骑兵在追击中或者被动防御中出现疲惫的姿态,蒙古人立马就会停止射箭,拿出冰冷的“狼牙棒”,该武器在纺锤的木制或铁制的锤头上,固定有很多像狼牙一样的铁钉,然后配上长柄。

外观看上去虽然没有马刀和长枪那样割血见肉的快感,但在面对被盔甲武装到牙齿的欧洲铁骑时它更好用,刀枪很难突破盔甲,而狼牙棒可以直接制造猛烈撞击,穿过盔甲震碎被锤击者的内脏。

就这样蒙古人靠着“聪明”的骑兵战术,配上行之有效的攻击武器,完成了它称霸欧洲百年的事业。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

参看资料: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 纳古单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袁载誉


专注历史与文化,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战争是一群人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不是简单的决斗,因此这与身高没有直接关系。

更何况,尽管身材矮小些,但蒙古人在强壮方面并不逊于欧洲人。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蒙古人的作战方式。

蒙古军队编制

蒙古大军在军事行动前都会有作战会议进行计划,碰到大规模的远征都是如此,所以,蒙古军队在出兵之前都会有全盘的作战计划。

而大军开动时,一般在大军的前面,会设置前锋部队,在前锋部队的前面还会有哨骑。军队人数几百人以上的队伍,就规定必须派出哨骑。哨骑负责刺探各类情报,有的负责登高远眺,逼近敌军军营,刺探敌情;有的负责搜索居民,询问四周的地势、兵力分布、有什么要塞、有什么军事基地、哪里可以补给等等。

这种哨骑在行军时的分布,有时可以远至大军的前面两百公里之远。一旦发现情报,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层层上报直到统军大帅。因此,蒙古军队几乎从来没有被伏击过。



在蒙古正规军的后面,是称为奥鲁的老少营,主要来自被占领区的奴役人员,这些人人数众多,主要负责劳役,有时也要加入战斗充当炮灰和敢死队,只要经过多次战斗不死,便可被编入民籍。

蒙古军队行军打仗还允许携带家属,被称为军眷。这些妇女儿童平时负责后勤补给,战斗关键时刻也可加入战斗。

蒙古征兵制度

蒙古的征兵制度,所有男丁15周岁以上就得准备服兵役,随时有被征召的可能,除了刚开始时的全民当兵的需要,后代的蒙古大汗多数是按比例征召。

在二次西征时,每十人征二人。这样的比例不要说比定居民族,就是比同样的游牧民族,也高出许多。

但即便这样,仍然无法满足蒙古军队的兵源需求。于是蒙古军队后来又组建了渐丁军,所谓渐丁军,就是还没成丁的十三四岁少年,渐丁军并不直接参与战斗,但是需要准备战斗作为预备部队,这样,当他们成长到 15周岁时,就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可以直接编入部队了。

而到了后来,渐丁军的成分更加幼小,因为西征路途遥远,12岁的少年在蒙古草原加入西征军队,等 他走到前线的时候,差不多也就15岁可以投入战斗了。


蒙古军队战备

每次出征前,蒙古军队都要按照惯例检阅军队,此时每支队伍都要将武器装备晒出来,如果被发现武器装备有遗漏残缺,就会受到处罚。于是,蒙古军队的战备状态一直是保持的最好的。


看到这里,你就会感觉到,其实比起俄罗斯,当时的蒙古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这是一个全民皆兵,全民皆可战的民族。


西方欧洲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也不少,但没有任何一支游牧民族达到过蒙古人的成就,那是因为这些游牧民族除了文明程度较低之外,作战没有系统性的战略方针,军队也没有组织纪律,归根到底,只是一群惯于杀戮的野蛮人而已。

而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早就有了系统性的战略目标和指挥系统,军队有完整的编制系统和行动纪律。

西征的蒙古人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欧洲人口中的野蛮人。


再来看看当时的欧洲。

欧洲骑兵

当时的欧洲仍是十字军的时代。由贵族组成的骑士(重骑兵)是战斗的主力,虽然每年都有比武大会训练骑士们的单兵能力,但这种能力或许还及不上蒙古军队中一个普通的骑兵士兵。

这些贵族担任的重骑兵,也不是想象中的那种骑兵部队,因为彼此都是领主贵族,因此相互之间不存在配合协调。



欧洲步兵

地面部队人数最多的还是步兵,因为骑兵的全套装备除了有钱的贵族,一般的人,包括普通贵族,根本无法提供。步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和农奴,不但训练低下,而且很多人负担不起武器的费用,在作战时只能拿着根木棍就上战场。

一直到那个时代,欧洲都还没有出现专业的职业步兵军人。每次战争都是有大小领主们带领着自己临时征召的农民们走上战场。

当时只有在北意大利热那亚、威尼斯等地,才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兵是职业步兵。



欧洲战略情况

在战略方面,中世纪欧洲,除了拜占庭帝国之外,全部可以忽略。拜占庭上承罗马希腊,中间又根据与阿拉伯人多年的战斗经验而修改,从军事理论到军事著作,一直到兵力动员、战区划分、作战时机、作战方式等都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相比之下,中西欧就毫无战略可言了。

西欧的骑士制度决定了这些骑士平时是不可能在一起训练的,因此他们只会单打独挑,只是在战争的时候才临时集结起来一起去打仗,完全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欧洲人的城堡

欧洲人的城堡也是个软肋,蒙古人是野战的高手,在野战方面,欧洲人丝毫不是对手,被蒙古人打怕的欧洲人只能龟缩在城堡中固守。

但欧洲的城堡都不大,可以储存的粮草也不多。在决心围困城堡的蒙古军队面前,困守的欧洲人也最终在物资耗尽后归于失败。

第二次西征概括

第二次西征,蒙古人先是仅用了六个月,就灭掉了俄罗斯境内六十万的反抗军队,开启了俄罗斯三百年的统治。

紧接着,经过整理,总计十二万的蒙古军队,分成四支大军,分别由四大家族的第二代(托雷系是属下将领速不台)率领,以拔都为名义上的统帅,速不台为实际指挥者,分三路杀进了西欧。


需要注意,蒙古三路大军的进攻,是互相呼应,互相联系的,每路军是有极其明确的战略意图的。

而反观欧洲军队,仍然是简单的集结--作战模 式,不同的部队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战略上的关联,甚至连战役级别的关联也没有,一场战斗便是一场战役。


蒙古军队放眼于整个欧洲摆开军事行动,而欧洲各地仍然只在应对各自眼前的冲突危机,加上本来战斗力就不敌蒙古军队,被各个击破的命运自然就不可避免。

当波兰-条顿骑士团联军三万多人被蒙古军队在波兰境内击败后,欧洲就再没有力量可以阻挡蒙古人的脚步了。

总结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明,中世纪欧洲与阿拉伯之间的缠斗,只能说明双方实力差不多。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厉害,只是因为坐井观天,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


而蒙古军队横扫欧洲与阿拉伯半岛,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远高于欧洲与阿拉伯的军队,后者只是渣而已。

这里延伸说明一下,以后不要再问冷兵器时代,东西方的军队哪个厉害,东方绝对完胜西方。蒙古军队的战力也淬炼于在东方的一场场战斗。无论是战术理论、战略思想,还是军队建制,东方的中原朝廷都远远先进于欧洲。就看看南宋,这个中国历史上军队战力最为国人不齿的朝代,抵抗了蒙古多久?


我都敢说,矮小又薄弱的黄皮肤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都能吊打高大强壮的欧洲人。

我,指定我的孙子拔都为蒙古大军的统帅,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后的海洋,直到蒙古马蹄能够踏到之处。到那时,瘟疫、饥饿和旱灾就会停止,普遍和平就会降临!——成吉思汗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我觉得,蒙古人完虐欧洲人的原因有这几个。

首先,蒙古人向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学习了火药等先进的的武器制作工艺。从武器上完全能碾压当时的欧洲。除此之外,蒙古人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第一,蒙古人的勇敢指数高。蒙古人远征欧洲时。蒙古刚实现了统一,结束了长期你杀我伐的混乱局面。长期的混乱内斗,使得蒙古人的勇敢指数远超同时期的欧洲人。


第二,蒙古人善苦战。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蒙古人因而身体健壮,极为吃苦耐劳。

第三,蒙古人的骑射技术,对骑兵战术的运用远超欧洲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学习骑射,个个技艺精湛。蒙古人各部落间的争斗,都是比的骑兵。长此以往,他们对骑兵战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第四,蒙古人拥有睿智的领袖和一大批名将。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极善沙场征战,他手下有木华黎,哲别等一批名将。都是鲜有败绩的沙场老手。


第五,蒙古人有优良的战马。蒙古人培育的蒙古马,耐粗饲和严寒,性格彪悍,耐力超强。无论骑乘还是驼物,都是上选,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在战场上,蒙古出动强大的骑兵。使用正确的战术,其中,就有著名的“曼古歹”战术。有效的限制了欧洲人的战力发挥,同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打得欧洲人毫无还手之力。


德全不畏


作者问这个问题很无知,我看了一些回答说的有模有样更无知!首先古代欧洲人并不高大强壮,蒙古人天天吃肉喝奶身体粗壮而且从小训练个人战斗力很强远超欧洲人!然后蒙古军队训练有素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法很强,这里就是前面有些人说的了风筝战法,所为风筝战法只是战术的一种,并不是全部和主要的。蒙古人西征人数并不多,从亚洲达到欧洲上万里国家众多人口无数,如果每一场战斗都是一上来就硬拼,蒙古人战斗力再强也会很快把人打光,所以蒙古人就用轻骑兵骚扰包抄突袭等战术,重骑兵在敌人队伍出现混乱时一槌定音,一举歼灭,这只是野战。最多的就是攻城,用投石机破城以后骑兵很难派上用场了,基本是巷战,蒙古人如果单兵素质不强能打下城池吗?还要在自身损耗很低的情况下灭城。所以说古代欧洲人的个人战斗力是远远比不上蒙古人的,蒙古人是以少数人征服了上百倍的亚欧人还有土地。


纯阳投资


骑射,骑射,骑射……

重要的话讲三遍。

蒙古人打仗从来都是先接触,然后运动战,射箭,射箭,再射箭。加之蒙古弓好,轻松贯穿锁甲。

也别说欧洲了,甚至汉人的骑射水平也不咋滴。大家还是习惯抡起大刀长矛勇猛冲锋比较过瘾。

蒙古其实也有重骑,但使用方式正好相反,他的重骑从来不是敢死队第一波冲锋用,他的重骑都是收割用。

所以看到了吧,对付蒙古军队的这种赖皮打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逼迫他打攻城战和消耗战。这个是蒙古军队不擅长的。

历史上几乎对蒙古的大捷都是城防保卫战。跟这种赖皮对手打野战确实胜算不高。

不硬怼,就是射箭,射垮你,射乱你,一乱就中我冲锋过来弄死你。

欧洲有个君主曾经纠集了欧洲的骑兵精英,跟蒙古骑兵对决过,就是中了这种套路,被杀得惨败。战役名字我忘了,网上有,有兴趣的自己搜搜看看。


善良之子86


1,蒙古马虽矮小,但速度快,耐力好,稳定性好,适合骑射。

2,蒙古人擅骑射,所有打法是远射近砍,战术是围猎射杀,不正面突破冲刺。

3,后勤保障,游牧民赶着牛羊去打仗,速度快,擅远征。

4,蒙古人全民皆兵,男性从小训练骑马射箭,参加围猎,身体强悍勇敢善战。

5,蒙古在对抗欧洲骑兵时,已经国力强盛,装备一点都不差。盔甲,弯刀,钝器,盾牌,弓箭等。

欧洲骑兵,装备是长矛,盾牌,佩剑,打法正面突破冲刺很单一,缺少战术,说白了,就是硬拼。

在遇到,速度快,追不上,纠缠你不正面冲,围着你射箭的蒙古骑兵,马射死了,在砍你。

这丈怎么打?

一般一个蒙古骑兵带两壶箭,约60只左右,保守点说杀死十个人没问题吧。

欧洲骑兵多板甲厚盾,射死你的马,不摔死,也只能等着被砍死了,或被后队马踏而死。

大规模战争,战术,训练,装备,都很重要,而战士们的高矮身材不重要。


周老师208294507


四个字:风筝战术。

蒙古人的秘密武器有俩,蒙古弓和蒙古马。

蒙古弓是典型的复合弓,制作工艺复杂,维护也麻烦;但是性能优越,射程很长,并且体积小,便利在马上携带。

蒙古马也是一样,虽然比较低矮,速度也不是非常快;但胜在对草料要求不高,耐寒耐疲劳,非常适合单人长途骑乘。

蒙古人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长途行军。因为蒙古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对他们来说,跨越中亚大草原不过是另外一种长途迁徙而已。而蒙古马和蒙古弓,又不会因为长途行军而产生太多的损失。所以蒙古人的兵力,并没有因为长途行军有很大的损害。

至于蒙古人打仗的时候,往往是带上四五匹蒙古马,然后装载四五把蒙古弓和一大批箭矢。开战之后,几乎不接近对方,而在很远的距离发射箭矢,当敌人靠近就驱马远离,如此反复。偏生蒙古弓射程太远,蒙古马又太能跑,敌人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还老被攒射,结果自然是在持久的野战中被打的一塌糊涂。

来到欧洲和中东之后,蒙古人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敌:中东和欧洲的战场主力,还是披重甲执重剑的骑士和步行骑士,机动性非常差。在他们看来,骑兵仅仅是一种用来冲锋、破坏敌方队形的兵种,而战争仅仅是发生在某个固定场地的对决。

所以,尽管身材有差距,但在武器装备和战术理念上比欧洲人强了太多了。蒙古人和欧洲人的战争几乎是一个套路的一再翻版:骑士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到,蒙古军队立即撤退,骑士在追击一段时间之后力竭,但是蒙古人却在一直不停地发射箭矢,最终骑士军队因为疲劳和恐惧崩溃。

大概就是这样。身材,真的是战争中不太重要的因素。


敦复


主要是通过战法的革新与应用。当时的蒙古军的主战力量是轻骑兵。这种轻骑兵以弓箭作为主要武器,通过骑马跑动发射弓箭,在这种战法当中,敌人的弓箭很难射中高速移动中的蒙古战士,而蒙古军的弓箭却可以很大概率射中静止中的敌人步兵或者移动笨重的敌人重骑兵。

当时欧洲部队装备的主要是重装兵,包含重装步兵跟重装骑兵。重装骑兵的战斗力非常强,冲刺起来没人可以阻挡,是破步兵战阵的利器,但是蒙古军没有步兵。蒙古人打仗就对你射箭,你一冲上来蒙古军就从两边散开放你过去,然后从两翼掠过发射弓箭射击,等你掉过头来继续冲锋的时候他又如法炮制。直到消灭了敌军为止,往往是一场战打下来就碰不到蒙古军一根毛。

成吉思汗曾经在给自己义弟的讲解这种战法,特别提到运用骑兵选战场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预留三倍以上的宽度,三两成众穿插游离,绝对不跟敌人纠缠厮杀,这就是要跟敌人比速度,比箭发,比耐力。简单的来说,就是打不过你我就跟你比快跑,快跑跑不过你就跟你你长跑,总之,扬长避短,总有一样可以耗死对手的。欧洲重骑兵空有一身力气完全发挥不出来用处。

其次,欧洲国家大多各自为战,蒙古人在局部战场上兵力占优。在欧洲地区,重骑兵是贵族兵种,同样少得可怜,往往有一支两千人的重骑兵就是很强的武装力量。而当时西征的成吉思汗军队有骑兵10万人,最少的一次也有7万人,几万人打几千人本身也没啥悬念。干掉重骑兵以后,欧洲的重装步兵在蒙古骑兵眼里就只是肉盾了。


优己


其实蒙古人很少与欧洲骑士面对面拼的,他们只用一个办法,射箭!蒙古人采用围猎的办法,伪装失败把敌人吸引出来,然后两翼包抄。攻打城堡则多用中国的火药武器。蒙古人恐怖的屠杀也起到了震慑作用,凡是稍作抵抗者,凡是高于车轮的男人就杀掉,全城男人屠杀。女人则抢走,成吉思汗大军去之前,阿拉伯人都是标准的白人形象,他的大军去了之后,人种就被混了,中东人模样就透漏着东方人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