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宗接代:郑武公在历史中存活的意义所在:《史记》慢慢读050

郑桓公从太史那里寻得建议,向周幽王请求,迁所封郑地的人民往洛水以东。果不其然,虢君与郐君,他们的反应正如太史所说,献给郑桓公十座城邑,让他管理。

不幸的是,桓公陪伴的周幽王,史上记载的这位烽火戏诸侯的大宗主,在骊山之下,被杀,桓公算是忠君之臣,共同赴死。

说起来,幽王之死,缘由据说是他爱褒姒,要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废旧太子。那旧太子的外公是申侯。申侯为女儿、外孙复仇,引得犬戎入侵,令周幽王和郑桓公死于非命。申侯支持旧太子宜臼继周天子位,为周平王。同样是死了父亲的郑公子掘突继郑公之位,为郑武公。如果说申侯是郑武公间接的杀父仇人的话,到郑武公十年,他却娶了申侯的另一个女儿——“武姜”。

郑武公从家族辈份上来讲,应该是周平王的堂叔。周平王此时在申侯的保护之下,其他诸侯起不了什么作用。郑武公即位后,迅速地将虢、郐两国献的十邑变成郑国领地,终于实践了太史战略。

但郑君并不知道,历史留给他的窗口期仅有70年,这就是郑武公、郑庄公两代人的时间。这70年里,郑国虽成春秋小霸,但之后等齐、晋、秦、楚发展起来,果真没有郑国什么事儿了,相反,郑国成了春秋大国夹缝中的屈从者。

郑国这70年窗口期中的故事,史迁选录的男一号是郑庄公。他的父亲郑武公,在史迁的记录中,就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

史迁描述郑武公文字极其有限,不过,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印象:郑武公讲原则。涉及郑武公文字仅: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二十七年,武公疾······公弗听。是岁,武公卒。

就这些,这一段一共73字,讲的是武公娶武姜,难产生老大寤生,不喜爱,再生小儿叔段,宠爱有加。武公病危时,武姜请求更换太子给小儿子,武公不听从,当年,武公死,寤生立,为郑庄公。

这段描述,其实是为了郑庄公的出场来交代主要人物关系的。之后的故事,就是武姜、庄公、叔段母子三人的一出戏剧。

武姜与庄公,母子不和。一来,是生子过程里,难产吓坏了武姜,差点为了生寤生送命,心有余悸。加上迷信思想,武姜视为不吉利;二来,命名为寤生,意思就是难产生,那相当于从小到大,每唤一次“寤生”都是揭一次疮疤,对武姜来说,揭的是命里克星这个疤,对寤生来说,揭的是母不慈爱的疤。以命名来提示创伤,强化母子双方都有的不安全感和疼痛感,这一点,也是人世间的奇葩。三来,武姜向武公申请更换太子,这事儿寤生难免知道,亲生母亲要扶弟弟废哥哥,这当老大当得紧张与无奈,在继位前活得战战兢兢;四来,武姜乃申侯之女,平王的姨妈,这飞扬跋扈的性格,恨不得自己当家作主,所以之后不断搅事。

不管如何,这类新生关系的母子不和,在《史记》记载的大量太子更迭争议之中,也是少数。

传宗接代:郑武公在历史中存活的意义所在:《史记》慢慢读050

传宗接代:郑武公在历史中存活的意义所在:《史记》慢慢读0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