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的員工最後是什麼結局?

潛龍在淵隱於市


說到勞務工,我又用我們公司一個真實的案例說吧!2018年年底,公司積壓了一大批訂單,於是年底了,根本就招不到人,於是公司找到勞務公司,跟勞務公司合作,讓勞務公司派遣了幾十個勞務工人過來工作。

我們跟勞務公司談好的工資是14塊一小時,而勞務公司給勞務工人的是13塊一小時。

而這些勞務工人當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年齡大一點的,差不多50來歲的樣子,有年齡小一點的十八九歲的樣子。

男女老少都有,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做一段時間就不見了,而勞務公司時不時送些人過來。能一直做下來的也只有少數人而已。

我問過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怎麼沒去做正式員工呢?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說,年底找好的工作也不好找,隨便找個勞務工做到過年,賺點錢過年,年後再說。

有的人卻說,做勞務工自由點,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走,正式員工辭職都麻煩,一般都是要一個月。壓工資也要一個月,這個做幾天就有幾天錢。

有些年齡大一點的人卻說,年齡大了,不好找工作,很多公司都有年齡要求。

在2019年1月25號的時候,公司送走了所有的勞務工。

年後,2月13號公司開工,沒想到陸陸續續的,那些年前的勞務工人有十幾個,竟然加入我們公司,成為我們公司的正式員工,這一點倒讓我們公司很多人驚奇。


小楓林歸來


既然說到勞務派遣,那首先就得先弄明白什麼是勞務派遣,勞務派遣指的是用人單位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第三方)進行用工的一種形式。


一般是由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簽署一份勞務派遣委託合同,由勞務派遣公司提供用工單位的用工服務,一般包括招聘、代發工資、代繳社保和公積金,處理勞動糾紛等。

然後由勞務派遣公司向用工單位輸送員工,但員工不與用工單位直接簽署勞動合同,而是轉而與派遣公司簽署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員工的實際勞動關係在派遣公司(第三方),而產生的實際勞動卻在用工單位。


普遍使用勞務派遣的企業,一般是一些大型的央企、國企、大型私企等單位,這些企業由於用人需求巨大,又無法提供足額的正式編制,所以使用派遣這種用工形式,對於企業而言,勞務派遣的好處有幾方面。

一方面節約自身的運營成本,因為部分人力資源的工作被委託給派遣公司做了,所以企業可以縮減一部分直接的人員成本。

第二個方面,可以間接縮減工資預算,因為大部分企業,對給派遣員工的工資待遇、社保基數等方面的預算,要遠遠低於正式員工,同樣的崗位,可能會出現有有編制的員工比派遣員工待遇高4-5倍的情況。

第三個方面,可以降低用工風險,因為員工實際的勞動關係在派遣公司,所以勞動糾紛出現,派遣公司負責處理相關事宜,對用工單位來說,用工風險大大降低。並且很多這方面的內容,會直接簽訂在用工單位與派遣公司的委託派遣合同中。


那麼反過來說,派遣員工本身的權益有可能受到侵害,同工無法同酬這個問題普遍嚴重,但這並不違反勞動法。真正比較可怕的是,派遣員工很多無法得到應有的勞動保障,比如說,低額繳納社保,以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惡意壓榨員工,加班嚴重但不核算加班費用等,無故辭退員工等,屢見不鮮。


那麼派遣員工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就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嗎?

首先,在遇到勞動糾紛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非常明顯的不合理問題,尤其是已經觸犯勞動法的問題,派遣員工還是應該堅決舉起法律的大旗,該仲裁仲裁,該起訴起訴。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把真正的用工單位和派遣公司一併告上法庭,因為員工和用工單位發生了實際的勞動關係,所以員工是可以把用工單位追為第二被告的,這樣一來,其實是變相給派遣公司找了很大的麻煩。同時,一般那些真正用工的大企業被捲進來後,賠償和過程也要順利很多。


切記,出了事不要被派遣公司的人一套花言巧語就給糊弄了,哪怕說的再好聽也不行。


未泯雙瞳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很多人不願意去看,即使我拿裡面的法條出來說,也有的人覺得法條是法條,操作是操作。但,我還是想把我對這個文件的理解,簡單的闡述一下。

1,在法條文件裡面,企事業單位的用工範圍和用工比例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十分之一(如果超過怎麼辦,希望朋友們想一想)。

2,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也就是說呢,如果單位招聘的所謂臨時工,只要超過6個月,就不能叫臨時工,就不能拿臨時工的待遇去打發他。

3,派遣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這很好理解吧,正式工在櫃檯工作,那麼派遣工就不能坐櫃檯,如果坐了櫃檯,那麼他就不能是派遣工,你要麼把他轉成正式工,要麼就不能在這種崗位使用派遣工。

《勞動合同法》其實是一部很完善的法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則是一個對勞動者很有利的政策性文件。

如果有可能,還是建議看一看。如果你看完了,理解了,你就能夠明白將來的趨勢。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有的行業給派遣工轉正了,而有的行業還沒有。

我認為,既然有了《勞務派遣暫行規定》,那麼勞務派遣不會一下子被消除,但是,使用勞務派遣的一些單位企業,會慢慢的減少派遣工,同時把一些派遣工轉成有編制的,至於要花多少時間,我就不知道了。這是根據我對法律的理解所作出的推斷,也是2018年各地真實發生的一些關於用人單位與員工之間的關係變化,不過相比整個大局來講,這種好轉確實很慢。

凡事不應都往壞處想,凡事也不能都往好處想。


夢裡瀾濤


勞務派遣無外乎幾種結局,第一種也是大部分都是這樣的結局,那就是幹了兩年合同到期不幹了繼續找下一個工作。第二種就是用人單位覺得你不錯,給你轉為用人單位的合同工,跟勞務派遣公司解除勞動合同。

勞務派遣說白了就是你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中介,因為用人單位是不會跟你個人籤合同的,就是後中介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他派遣你去的,你也就屬於名正言順了。然後用人單位每月把你的勞動報酬打給中介,中介給你交保險,在扣除一小部分,其餘的發給你當工資,畢竟是人家給你找的工作,提你些錢無可厚非,雖然你可能心裡不平衡,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最後希望朋友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跟用人單位直接籤合同的正式工,撇開勞務公司的派遣,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二種結局。

下面第二張圖片能一語道破勞務派遣的意思。


愛諾一家生活記


問:勞務派遣的員工都是什麼結局?

正如人的命運各有不同一樣,勞務派遣的員工的結局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自謀生路去了,有的人一直維繫著派遣關係,有的人則被用人單位長期聘用。我覺得派遣員工的結局與其本人的心態有一定關係,你在用工單位如總覺得自己是小媽生的,沒有主人翁的感覺,不能發揮出最好的自己,其路必不那麼平坦,而在用人單位充分發揮了自己,表現得到認可的員工,應該是一路春風。任何單位,需要的都是能做事,且能把事做出色的人,不可能只看出身不看錶現。

別的單位我不清楚,我們單位也接受過勞務派遣員工,受不了初期煎熬的派遣工都走了,忍受了陣痛的員人,後來又通過了招聘考試一關,通過考試了的派遣工轉為了合同制,有的人還走上了領導崗位,沒通過考試的派遣工,若自己安心,也安安穩穩在繼續工作,準備把握機會再尋求去轉。

任何機制都不可能盡善盡美,都是通過不斷改進才完善的,滄田變桑田有個過程,人間正道是滄桑,蝴蝶要展現出其美,你得破繭而出化蛹成蝶,很多派遣工也許路不那麼順遂,但也有把天塹變成通途的人。人,把握好自己,不向命運屈服,上天即便為你關閉了觀賞風景的窗,也會為你打開尋找風景的門,人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贏在終點上,這就是結局。


楚人一丁952


一是勞務派遣員工的生存狀態。

勞務派遣員工不是和單位簽署用工合同,而是和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訂,所以無論你出現什麼問題,用人單位基本與你毫無瓜葛,完美的避開了所有風險。與正式工不同的是,用人單位對勞務派遣員工佔據絕對主動權,想辭退,就可以隨時辭退。

二是勞務派遣員工怎麼產生的。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政府單位承擔的職能負擔愈發凸顯,但是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基層政府人員極度缺乏,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人才流失現象,所以近年來,公務員招考人數急劇擴大,但是依然無法滿足基層工作需求,勞務派遣就應運而生了,單位開始面向社會招聘臨時工作人員,做著正式工的活兒,但是拿著正式工一半的待遇。

三是勞務派遣員工的未來。

機構合併已經接近尾聲,很多單位員工翻倍,勞務派遣員工逐漸走向沒有用武之地,很大可能性就是被單位辭退,另謀出路。

最後,建議勞務派遣員工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喜歡公務員工作的,就儘快考一個編制,不喜歡公務員工作的,就讓自己保持市場競爭力,千萬不要荒廢光陰。


專業公考解答


對於有些人來講,參加勞務派遣也是一種機會。

1,畢竟是一種渠道,可以解決眼下生存問題。但如果在崗位上沒有突破,對不起,一切還得重來。記住勞務派遣都是階段性的,沒有一派30年的。

2,在派遣崗位好好工作,力爭上進,那未來會不一樣。一是可能被用人單位看中,直接籤勞動合同。二是學到真本事,到哪裡幹什麼都不可怕。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你覺得這個謀生工具,你可以對號入座1。如果你覺得這是個走入社會的機會,在這裡墊底謀事,學本領,你就可以對號入座2。


山西1哥


勞務派遣既解決了招工使用問題,又解決了編制少,辭退難、要養老的困難。可以說是站在用人單位的立場上設定的各種條款。

對於個人來說,選擇以這種方式開始工作就要接受現實。

中國人都希望一勞永逸,還能惠及子孫。勞務派遣是很難做到的。

作為一份工作,用工時間結束,或者用工單位不再需要了。你只能離開。雙方沒有一絲牽連。(類似僱傭軍)

選擇自己的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如果你個人比較優秀又不急於去掙錢。你可以等等。

如果不是,可以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接受現實。


汽車美容店硃紅兵


勞務派遣公司,說直白點就是打工公司,把一些技能較低、流動性比較頻繁個人打工組織起來,改變成團隊打工!派遣工在勞務派遣公司名下,是派遣公司員工,由勞務派遣公司負責聯繫派遣業務,由派遣工具體實施工作,由用工企業支付給派遣公司勞務費(勞務費包含派遣工工資,社保,稅金,派遣服務費),派遣公司給用工企業開具勞務費發票,並把工資部分發放給派遣工,社保部分交給社保局,稅金部分交給稅務局,勞務派遣公司賺取派遣服務費。

這種打工模式對於用工企業和勞務工都是很有好處,當用工企業在用工高峰期只要跟勞務派遣公司合作,由勞務派遣公司直接派遣員工過去工作,當用工企業用工高峰過去,不需要太多工人時候,勞務派遣公司再把人員安排到其他單位。派遣工也是一樣,一家用工單位不再需要勞動用工時,由派遣公司調度安排到另外一家用工企業,勞務工不用經常出於求職狀態,收入不會減少。因為勞務派遣工也是跟勞務派遣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繳納了社保,到了退休年齡辦理退休養老就可以。

但是現在很多派遣工並不買勞務派遣公司的賬,一心想成為用工企業的正式員工,而現實問題是很多用工企業就是不要那麼多正式工,又不能隨意招聘臨時工,所以只有走勞務派遣這種用工模式。


海納百川158493579


勞務派遣的員工,最後的結局各不相同。

1.有的員工在派遣結束了以後,回到了單位原來的崗位上,繼續自己的工作。

2.有的人在派遣到國外以後,幾年裡考察到國外需要什麼產品,自己乾脆就在國外幹起了自己的生意。比如說醫藥公司派遣的勞務員工到非洲國家。幾年後這名員工通過外交關係乾脆自己在國外辦了一家自己的醫藥公司,把國內的藥品賣到非洲國家,自己銷售幹起了自己的生意。

總之最後的結局怎麼樣?還是事在人為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結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