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眾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盜的一乾二淨,為何雍正陵墓無人敢動?

-陌依尋-


當時清朝皇陵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清東陵是被盜掘最為嚴重的區域,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外,其餘或多或少都有被盜墓賊光顧的痕跡。而清西陵除了光緒的崇陵被盜過外,雍正、嘉慶、道光的陵寢至今都完好無損。

人怕出名豬怕壯,之所以清東陵成為了盜墓的重災區是因為裡面有康熙、乾隆、慈禧的陵墓,在人們的印象中,享國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他們,陵墓中自然埋藏了無數的珍寶,讓無數盜墓者趨之如騖。


而最出名的就莫過於民國時期的“東陵大盜”孫殿英,他派部隊以“剿匪”的名義公然進駐清東陵,撬走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拿走了乾隆皇帝的龍泉寶劍。還把乾隆從棺材中扒出來,至今都找不到遺骨在哪裡。

雍正的泰陵之所以沒有被盜,還是沾了兒子乾隆的“光”,雍正一生勤儉節約,冷酷無情,在人們的印象中,按他的性格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寶藏。而乾隆又是窮奢極欲,奢侈無度,不用猜,他的墓葬中一定埋了大批的金銀珠寶。


就這樣,雍正的泰陵躲過了軍閥大規模的盜掘,但大盜易躲,小賊難防。曾經在泰陵的的寶頂上發現了一個兩米的洞,被當時的專家認為泰陵已經被盜墓賊光顧了。

於是在1980年,一幫考古愛好者就鼓動要發掘泰陵,在國家文物局批准後,一直考古隊就開進了泰陵。他們順著盜墓者的洞往下挖,結果挖到一半,挖到了泰陵的原封土。

這就意味著泰陵雖有盜墓賊光顧,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進入泰陵的地宮,因此泰陵的內部應該是完整的地下宮殿。

鑑於十三陵中萬曆定陵的教訓,國家專門做出了規定,凡是沒有挖掘過的陵墓一律不準打開,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無法保證文物的完整性,於是泰陵的發掘就被叫停了。

泰陵地下的神秘讓許多人想入非非,冷酷無情的雍正究竟埋葬了什麼寶貝,野史沸沸揚揚的傳言雍正“無頭案”到底是真是假,這一切都還有待科技的發展,能給我們還原一個歷史真相。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如果大家仔細瞭解過歷史,那大家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只要是歷史中正規確立的王朝,都是不會對前朝皇帝的陵墓下手的。

在很多新的朝代建立後,他們為了收攏人心、也為了貼合那個時代的儒家禮義,他們會著手派人保護好前朝皇帝的陵墓,不讓其落到宵小之輩的手中,明朝的皇陵在清朝的保護下,就保存得非常完好。

而一般皇陵被盜的事情基本上發生在一些亂世,在亂世之中,軍閥們的眼中只有純粹的利益,沒有什麼禮義可言,因此就出現了很多軍閥或者流匪盜取前朝或者歷代皇帝陵墓的事情發生。

在秦始皇死後,秦朝末年的項羽、三國時期的曹操、五代十國時期的溫韜、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都是歷史中大名鼎鼎的盜墓軍閥。

北洋時期保存下來的清朝皇陵

在清朝滅亡之後,因為北洋政府是以清朝繼承者身份存在的,所以清朝的歷代皇陵在清朝滅亡之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沒有在改朝換代中受到破壞。

不過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清朝的歷代皇陵卻接連遭受到了盜掘。

清朝的歷代皇陵主要存在於兩個地方,其中一個是現如今唐山的清東陵,主要存在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等后妃的陵墓。

另一個地方則是位於保定易縣的清西陵,主要存在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以及眾多后妃的陵墓。


在北洋政府時期,這兩大陵墓群都沒有收到任何破壞,但是在1928年、在國民政府的北伐軍隊準備打到北京的時候,這些皇陵卻遭了殃。

僅剩順治皇帝一個人獨存的清東陵

當時在北伐軍隊打到華北地區的時候,蔣介石把剛收編的孫殿英雜牌軍打發到了唐山一帶剿匪,在路過清東陵時,孫殿英就打起了歪念頭,直接把康熙、乾隆、慈禧三人的陵墓給炸開了。

除了康熙陵墓積水沒有搜刮裡面的珍寶之外,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被他搜刮得一乾二淨。

在搜刮完這兩大奢華陵墓之後,雖然其他的皇陵還有著不少的油水可撈,但是因為當時任務在身、孫殿英怕時間長久事情會暴露出去,所以就沒有繼續動手,而是直接收拾走人了。

清東陵一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孫殿英這一出手,就直接導致了兩位皇帝的墓葬被挖掘。

在1928年之後,就是北伐時代的結束,在國民政府統治的時代裡,清東陵沒有再發生如同孫殿英這樣的惡性事件。

而在日本佔領了華北地區時,因為溥儀是他們的合作人,所以他們也並沒有對清朝的皇陵動手。

這些皇陵在時間的流逝下,很好的保存了下來,只不過隨著1945年日本人的投降,清東陵再度遭受到了巨大的劫難。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混亂的局勢中,逃過了孫殿英魔爪的康熙皇陵以及咸豐、同治皇帝陵在不知名流匪的洗劫下,被挖得一乾二淨。

除了順治皇帝的陵墓實在太過於窮酸、逃過了一劫之外,清東陵所有帝皇陵墓無一倖免。


運氣比較好的清西陵

相比於清東陵,清西陵的狀況要好上很多,除了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之外,清西陵中雍正、嘉慶、道光三位皇帝的陵墓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提問中說清朝的眾多皇帝陵墓被盜得一乾二淨,只有雍正皇帝的陵墓無人敢動,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對的。

清西陵一共有三位皇帝的陵墓沒有被盜,再加上清東陵的順治皇帝陵,清朝就一共有四位皇帝的陵墓沒有被盜。

然後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說,雍正皇帝的陵墓並不是無人敢動,而是雍正皇帝運氣好,挑了一個好葬身位置,這才避免了被盜的結局。


首先,清東陵之所以會大規模遭殃,是因為孫殿英當時被蔣介石安排的位置就在清東陵附近,清西陵在這點上是比較幸運的。

而清西陵雖然在亂世爆發的時候也吸引了不少盜匪前來,但他們都沒有孫殿英部隊那麼龐大的規模、沒有孫殿英那般隨便用炸藥開墓的明目張膽,所以在清西陵嚴格的防盜系統下,雍正與其他兩位皇帝的皇陵自然就逃過了一劫。

清西陵唯一遭毒手的光緒陵

清西陵中唯一被盜掘的光緒皇帝陵是在1938年被盜掘的,至於挖掘者,至今沒人能尋找出其身份蹤跡。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盜掘光緒皇帝陵的是一支軍隊,但他們與孫殿英的部隊不同,他們當時沒有使用炸藥,而是採用了一些技術手段挖掘了光緒皇帝陵。

在推測這些軍隊身份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把日本人排除在外。

正如同上面講清東陵的時候所說,以日本人和溥儀的關係,這些事情基本不可能是他們所做。


按照推測,這支軍隊應該是一支敵後軍隊或者單純的土匪部隊,為了籌集軍餉,才對光緒皇帝陵墓下的手。

至於其他幾個陵墓為什麼沒有遭到他們的毒手,應該是他們在不敢使用炸藥的情況下打開不了墓道,這才選擇了放棄。

所以說這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墓沒有被盜的原因,並不是沒人敢動,而是有能力動的人沒機會動、不想動,沒能力動的動不了。


孤客生


雍正的泰陵建成至今近300年的時間裡沒有被盜,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泰陵處於清西陵地區,進而躲過了那場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墓事件”。

清朝入關之後頭兩位皇帝,順治和康熙,都將自己的陵寢選擇在了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地區,而雍正卻恰恰將自己的陵寢建造地址選擇在了距離遵化地區600多里地的河北易縣,也就是從雍正時期開始,才有了清西陵地區。

起初,雍正確實在也在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下選擇了一處寶地下葬,但是後來發現此處為砂石土質,要知道砂石土質並不適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結構不穩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滲水,鑑於這個原因,雍正才選擇另擇地址安葬。想想雍正這個決定是多麼的明智,且不說後來躲過了盜墓,就單憑滲水這一項就避免了大量的麻煩,要知道,已經用現代科技改造成博物館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至今還在遭受滲水的影響。

最終,怡親王胤祥為雍正在河北易縣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並稱其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非常對此地非常滿意,進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藉由軍事行動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周邊,驅逐了陵寢衛兵,隨即用炸藥破壞了陵寢入口,展開了有組織的瘋狂盜墓行動,包括乾隆、慈禧等多個陵寢被盜,裡面珍貴的隨葬品被洗劫一空。

而遠在600多里之外的清西陵地區卻躲過了這一場劫難,事實上,除了光緒皇帝的崇陵,清西陵地區的其他陵寢幾乎沒有收到任何的盜掘和破壞,較為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這些足可見當年雍正和怡親王胤祥的眼光。


實際上,雍正的泰陵的吸引力是真的比不上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寢。

雍正是出了名的“節儉”,同葬在清西陵的嘉慶、道光和光緒,都是清朝江河日下時候的皇帝,並且也都是不愛鋪張的,相對於清東陵的康熙、乾隆、慈禧這幾位的陵墓,清西陵幾位皇帝的陵墓必然顯得十分寒酸,吸引力遠不及清東陵,因而像包括孫殿英在內的盜墓賊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清東陵。

而在清朝時期,皇帝的陵寢都有專門的人負責看守,守衛森嚴,即便是到了民國時期,根據袁世凱與清廷的協議,清朝皇帝的皇陵也是由民國政府派人進行保護,所以有著衛兵把守的清朝皇室陵寢也就不會有盜墓之人關顧了。至於“東陵盜墓事件”,也是1928年孫殿英藉由軍事行動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周邊,驅逐了陵寢衛兵,才開始進行盜墓活動的,衛兵是盜墓活動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重要阻礙。

當然,也還有中國古代一直以來對於盜墓,這種違背傳統道德與傳統文化的行為的一貫反對態度,因而造就了社會輿論的影響,這也是對於皇帝陵寢的一種保護。特別是在孫殿英盜取清東陵之後,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也讓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盜墓行動,包括清西陵在內的許多帝王陵寢都得以安穩的保存到現在。


雍親王府


清朝皇帝的陵墓多數都曾被盜墓賊光顧過,可是,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泰陵,他的陵墓數百年來無人敢去偷盜,至今保存完好。那為什麼雍正墓沒人敢盜呢?據說那是因為雍正墓有一股殺氣讓盜墓賊不敢靠近!

為什麼會有殺氣呢?這要從雍正帝下狠手懲治朝廷貪官的三個狠手段說起。

手段一:一人貪腐,全家受牽連。雍正帝為了根除貪官,凡抓到官員有貪汙的,全家參與人員都要被抄斬!這招太狠毒啦!

手段二:斷其念想。如果還想這把錢財留給子孫,那你低估了雍正帝啦,不僅贓款要充當國庫,未參與的家人都被髮配邊疆永世不得返回。

手段三:觀看斬首貪官。在斬殺貪官之時,所有官員都必須去現場觀看,那場面讓官員心生害怕,才會時刻警醒自己不要貪腐。

然而這都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百年來雍正陵墓依然保存完好,如當初模樣,無人敢動,這其中的原因,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雍正帝的陵墓到底被盜過嗎?

上世紀70年代,因為曾有傳言說泰陵已經被盜墓賊盜過,加上人們對於泰陵地宮的一無所知所產生的神秘感,所以非常期待對泰陵進行開發。直到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對雍正帝的陵墓地宮的發掘,但令人意料的事發生了。

在正式發掘泰陵地宮時,考古人員打算在沿著盜墓賊挖掘的盜洞挖掘,令人奇怪的是洞口僅僅向下挖了兩米,下面的還是原封土,這說明泰陵根本就沒有被盜。接著,國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發掘泰陵地宮,並將已經挖掘的洞口用土封死,一切恢復原樣。這樣一來泰陵就躲過了被髮掘的命運,直到現在,泰陵依然和300年前一樣完好如初,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在我國曆史第一檔案館裡還保存著一份關於泰陵的珍貴資料,記載了當年泰陵地宮的設計方案,起初打算用青白石鋪墁,但為了地宮的堅固,經大學士馬爾賽等人勸諫,改用金磚鋪墁。整個地宮總共使用了500塊2尺見方的金磚,包括27塊備用磚。金磚下面是用的臨清磚平墁,且有五層,一共使用了臨清磚12519塊。到目前為止,對雍正帝的泰陵地宮內部情況能夠知道也就這些信息啦。

在三百年間,雖然清朝的皇陵基本上都被盜了個遍,包括很多王爺和大臣的墓都未能倖免,而清西陵的泰陵卻毫髮無損,不得不令人稱奇,也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先見之明啊!


悟空八卦歷史


雍正陵墓叫做泰陵,位於河北省易縣的永寧山下。之所以沒有被盜,並不是無人敢動,而是而是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加上大盜不稀罕,小盜沒能力,最終順利的保存了下來。



雍正泰陵

清朝入關之後,皇帝的陵寢分為兩處,分別是清東陵、清西陵。

清東陵營建於公元1661年,第一個帝陵為順治的孝陵,其後為康熙的景陵。

雍正繼位之後,按照規定應該在清東陵內選址修建陵寢,因此雍正曾在九風朝陽山修建陵寢。但很快修建陵寢的工匠發現當地為沙石土質,一來容易滲水,二來容易塌方。因此雍正改變主意,讓怡賢親王胤祥另選陵址。



胤祥經過尋找,認為易縣永寧山下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關鍵是土壤中沒有砂石,因此在1730年時,雍正改變主意,在河北易縣另闢陵區,建造了自己的陵寢——泰陵。

乾隆登基後,看到老爺子雍正突然改變了陵寢地址,所以左右為難。最終為了讓康熙和雍正都能夠有人作陪,乾隆下令“父東子西,父西子東”。即父親葬東陵,則兒子葬西陵,反之父親葬西陵,兒子必須葬在東陵。



清東陵

東陵內有5座帝王陵,順治——清孝陵、康熙——清景陵、乾隆——清裕陵、咸豐——清定陵、同治——清惠陵,另外還有一座慈禧的定東陵。

6座大型陵寢之中,保存完好的僅有順治的孝陵。乾隆裕陵和慈禧陵在1928年被孫殿英盜掘,其餘陵墓全部在日本投降時被匪軍盜掘。

清西陵

西陵內有4座帝王陵;雍正——清泰陵、嘉慶——清昌陵、道光——清慕陵、光緒——清崇陵。

反觀清西陵,4座帝王陵之中,僅有光緒的崇陵在1938年被匪軍盜掘,其餘全部保存完整。



雍正陵墓保存完好原因

帝王陵建築規模宏大,防盜措施充足,普通的盜墓賊根本無法盜掘。因此無論是清東陵或者清西陵,被盜的陵墓全部由匪軍所為。之所以雍正泰陵沒有盜掘,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清西陵地處河北易縣,這裡人煙稀少,位置偏僻。所以在當時沒有駐軍的需求,客觀上防止了匪軍或者軍閥盜墓。

第二,清東陵墓葬主人生活相對奢侈,尤其乾隆、咸豐和慈禧等人,陪葬寶物更是多不勝數,這也增加了軍閥土匪的覬覦之心。反之清西陵皇帝相對節儉,自然也降低了土匪軍閥的覬覦之心。



當然,雍正的泰陵也曾經被盜掘過,並且在寶城琉璃影壁下留有一個盜洞,只不過沒有打穿地宮。以此可見,並不是沒有人敢動泰陵,只是大盜不稀罕,而小盜又沒有能力。


我是越關


雍正的陵墓是泰陵,循理安舒曰泰,臨政無慢曰泰。位於清西陵,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永寧山下。



除了清西陵,還有一座清東陵。兩座陵墓比較起來,清西陵只有光緒的崇陵被盜,清東陵只有順治的孝陵沒被盜。

孝陵沒盜是因為順治好佛,他相信人死後,靈魂昇天一說,所以遺囑火葬。所以孝陵內盛放的是順治的骨灰。而順治崇尚節儉,孝陵內沒什麼寶貝,挖了也是白挖。

所以,陵墓內寶貝的多寡也是決定陵墓是否被動的一大原因。清西陵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這幾個皇帝是出了名的窮鬼。雍正節儉又鐵血,嘉慶倒黴,道光摳門,光緒是末代第二個皇帝。

(道光皇帝)

大盜人家看不上,小盜沒有辦法進地宮。所以他們倖存了下來。清東陵就不一樣了,這裡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慈禧,除了咸豐、同治外,這幾位都是金主,其中以乾隆慈禧為最。

10%的利潤讓人蠢蠢欲動,300%的利潤會讓人冒絞刑的危險……

另外,還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這裡有守軍。1912年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為代表的清貴族和南京臨時政府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就有一條為,

大皇帝辭位之後,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驅趕溥儀出紫禁城,清室優待條件雖有更改,但這一條列也是沒有變動的。

(馮玉祥)

到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這裡建立了文物保管所,除了日常維修外,基本保持原狀。

二,孫殿英。1928年,孫殿英因盜裕陵和定東陵一時上了熱搜。滿清遺族聽了直跳腳,告到了蔣介石那兒去,各界人士人紛紛致電,要求秉公處理。

挖祖墳這件事再怎麼說是清人的,但總歸是不對的,何況這是一大筆子孫遺產。要不是孫殿英上下打點,迫於社會輿論,他早就吃花生米了。

這件事出來,大家紛紛監督,沒有人敢動陵寢了。

三,泰陵地勢獨特。雍正獨闢蹊徑選擇了泰陵這塊地,營建出清西陵陵園格局。雍正看中的是這裡“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匯之所”。



泰陵之下是元寶山,之上是永寧山主峰,之後是永寧山,左右是華蓋山,前面是易水河。坐落在這樣的自然山川間,不知道地宮入口,進去的難度不異於蜀道。

十三爺胤祥不愧眼光獨到。

四,目光的匯聚點。大家的目光由於孫殿英的緣故,紛紛匯聚在清東陵這塊流油的富地上。而地處偏僻的窮地泰陵自然被忽視。沒有焦點也就沒有被盜的可能。

綜上所述,這裡有守軍,又是塊窮地,大盜看不上,小盜進不去,所以泰陵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


史小二記


如果不是橫空出現一個孫殿英,可能清朝的皇陵到現在都還沒有被大規模盜掘。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對明朝的皇陵進行保護,還專門給上吊自殺的崇禎帝修建陵寢,之後趕上了千年未有之變局,在武昌起義的炮聲中,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退位。

民國與清廷簽訂了退位協定,清廷為自己謀取了很多利益,其中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他們要求民國政府要保護自己祖先的陵寢,袁世凱同意了,在這些條例寫入了《清室優待條件》中(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不光是保護清朝的皇陵,民國政府還要撥款修建光緒帝的陵寢,光緒帝的崇陵由國務總理趙秉鈞負責,1915年才竣工,並且禮儀仍然使用舊制,隆裕太后去世後民國大佬都去了,禮儀還是舊制。

對於這些要求,民國政府都接受了,當時掌權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他們原本是清廷的人,所以還是比較尊重清朝皇室。

在比較和平的年代,清朝皇帝過得還是比較滋潤,清朝的皇陵也沒有人敢大規模盜掘,袁世凱去世後,便開始了軍閥混戰,孫殿英便登場了。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時候,他是蔣介石的小弟,他負責清東陵附近的剿匪任務,清東陵就像一座金山一直在孫殿英眼前晃盪,孫殿英決定鋌而走險,發一筆橫財,於是以演習的藉口盜掘了清東陵。

雍正帝沒有被盜最大原因是因為沒有葬在清東陵,他原本是打算葬在清東陵的,與自己父親康熙帝為伴,但是由於他選址的那塊土地土壤不好,他便讓十三爺允祥重新選址,最後選了易縣的永寧山下。

雍正帝埋葬的地方在京城的西邊,於是叫清西陵,清西陵一共葬了雍正帝、嘉慶帝、道光帝、光緒帝五位皇帝。

清西陵中只有光緒帝的陵寢和瑾妃墓被盜掘,其他的沒有被盜。

雍正帝泰陵不是沒有敢盜,而是清西陵太偏僻了,也沒有軍閥駐軍,而且有人守護,清東陵被盜後,天下人都指責孫殿英,都要求將孫殿英處死,孫殿英花了好大一筆錢才解決,這件事對盜墓有震懾作用,清室的人也加強了對皇陵的保護。

即使這樣雍正帝的泰陵還是被盜賊光顧過,但是盜賊沒有挖到地宮。

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清泰陵,考古人員沿著盜洞挖了兩米之後發現原封土還在,清泰陵沒有被盜過,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得知後,請求國家文物局停止發掘清泰陵,國家文物局同意,清泰陵地宮發掘終止。


司馬長史


說到寶藏世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埋在地底下的無數財寶,而地底下的寶藏當然是以各個朝代的帝王以及身邊的人的陵墓最豐厚,帝王做為一國之君生前享受的榮華富貴無人能比,死後帶走的東西也是不計其數,活著的時候一些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一般在自己死後都會帶到陵墓裡面,所以帝王的墳墓裡面的好東西就不用多說了。

由於年代的關係對埋在地底下的東西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能完整的保存其實並不容易,絕大多數都被時間給腐蝕掉,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專業盜墓者盜取帶走,年代越久遠保存越完整的東西越值錢,而年代近的好處在於損壞率不高,而做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清朝的皇家陵園其實也非常受到世人的關注。

畢竟離的年代非常近,受到的破壞其實並不會太嚴重,民間盜墓者基本上沒有機會去對清朝的皇陵進行盜挖,畢竟清朝沒有滅亡的時候有重兵把守陵墓,在清朝滅亡的時候袁世凱答應了滿清政府會保護好清朝陵園,而清政府的一些遺老也一直在對陵園進行看管,所以民間盜墓者就算在民國初期這樣最混亂的年代也沒有機會去盜挖。

直到小軍閥孫殿英的出現,為了擴充軍餉,孫殿英決定對滿清皇陵下手,直接選擇了離得比較近的清東陵下手,以軍事演習為目的炸開了乾隆和慈禧的大墳,把裡面的財寶洗劫一空,還炸開了康熙的帝墳,讓康熙的陵墓暴露在外,後期陸陸續續的被一些進入陵園有非分之想的人順手牽羊全部盜光。



而做為滿清的另外一個有名的皇帝雍正卻躲過了這一劫,滿清最有名的四個人裡面三個被孫殿英和一些民間盜墓者光顧了,唯獨雍正的帝墳安然無恙,原因在於雍正的帝墳並沒有埋在清東陵,而是埋在了距離清東陵六百多里外的清西陵,滿清的清東陵的出現是從康熙的老爹順治開始的,康熙後來也跟著埋在清東陵,而清西陵是從雍正開始的。


清東陵的地質比較特殊,屬於沙爍土質,土質比較鬆散容易坍塌,而且還容易滲水,後來雍正就選址在距離清東陵600裡的河北易縣一塊風水寶地建了自己的陵墓,而雍正的這個選擇的確沒錯,不但躲過了孫殿英的盜挖,還躲過了清東陵普遍的帝陵滲水的情況,從乾隆墳墓滲水嚴重到康熙墳墓也滲水嚴重來看,清東陵的其他陵墓情況應該也還不到哪裡去。

而孫殿英盜取清東陵後受到了全國百姓和媒體的指責,使得當時的政府不得不加大了對陵園的保護力度,這才使得清朝其他陵墓在最動亂的年代沒有再受到大規模盜挖,而雍正之所以沒有被盯上其實也跟他自己自身的名譽有關,畢竟雍正是出了名的生活節儉,以他的性格來說就算死後也不會同意帶太多的陪葬品進行浪費的,所以孫殿英沒有去動雍正的帝墳其實這也是原因之一,還有就是沒有時間和機會,畢竟清東陵被盜引起了輿論的譴責,這個時候也沒有其他人敢去犯眾怒,而在建國後國家也加大了對這方面的保護,所以目前來說雍正的墳墓保存的還是比較完好的,而現在的技術條件也沒有辦法對帝陵進行開挖。


無法超越的足跡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爭議很大的皇帝,很多人認為他疑心太重,鐵面無私,當年立下大功的年羹堯就被他無情的賜死了,當然最關鍵的是在他當政期間一直都是致力於改革,所以當時的很多人就對他很是反感,畢竟改革是會觸碰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比如曾經一項重要的納稅舉措“攤丁入畝”,就是按照田地多少來納稅,田多的多納稅,而田少的就少納稅,沒有的就不納稅,這樣以來有利的是老百姓,不利的就是那些地主了。



但是就是這樣的改革才使得當年經濟的恢復,雖然雍正的功勞沒有他的父親康熙那麼大,但是作為康乾盛世的這個中間人,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的,功勞還是不小的,但是人們就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清朝很多皇帝的墓葬都是被盜的一塌糊塗的,比如乾隆皇帝的,還有一個偽皇帝慈禧的,都是被盜的一塌糊塗,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雍正的墓被盜呢?這就很讓人費解了,難道是因為雍正生前太過鐵面無私,在自己臨死之前就想好了應對別人盜墓的方法?



雍正對於自己的陵墓還比較的挑剔,怎麼說呢?入關之後雍正時第三個皇帝,第一個是順治,早早的就去了,葬在了清東陵,孝陵,而康熙呢?一生都比較的忙,也做了幾件大事情,而自己陵墓呢,就沒有從新選擇,也是葬在了清東陵,景陵,但是等到這雍正準備建自己的陵墓的時候啊,就發現原本的清東陵不怎麼好,什麼原因呢?因為地質不太好,沙石地質,如果漲大水啥的就比較難受了,塌方滲水等等的問題都來了。



因為這個原因,雍正就自己重新找了一個地方來修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後來的泰陵,總的來說雍正這邊的叫做清西陵,後來的嘉慶,道光,光緒帝都是葬在了這裡的,在這四個陵墓中只有光緒的陵墓被盜過,其他都是保存的很好的,而在清東陵呢?只有順治的陵墓保存的比較好,除了最開始說的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清裕陵被盜之外,還有康熙的景陵,咸豐的清定陵,同治的清惠陵都是被盜了的。



那麼為何雍正皇帝的陵墓沒有被盜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比較的偏,對比清東陵和清西陵被盜的陵墓來看,很顯然清東陵對於那些盜墓者來說更加方便,其次就是陪葬的物品的多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慈禧的墓葬據說是堅固無比的,很多盜墓者都是束手無策,但是孫殿英直接用炮炸開了,打開之後果然寶貝無數,大發橫財,而雍正皇帝的陵墓也是屬於這種的,小的盜墓的人又吃不動,而想孫殿英這樣的大盜墓賊又懶得花大價錢去盜,所以自然就保存了下來。


史中醉


雍正皇帝的陵墓無人敢動?

這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中國的貴族的陵墓多的數不勝數,王朝更替之後,對於前朝陵墓本身沒有多大的保護

朝廷不動不僅是因為名聲不好,更是當權者還怕自己歸天以後下一個王朝大肆破壞,但對於盜墓者來說,他們可不管這些

雍正皇帝的陵墓被稱作泰陵,在今河北保定易縣

事實上他的陵墓也被動過

七十年代,專家在泰陵發現一個盜洞,以為泰陵已經被盜,於是決定對泰陵採取搶救性挖掘,結果挖了到兩米深的時候,發現盜墓者沒有再挖下去,也就是說,泰陵並沒有被破壞。國家有規定,沒有被破壞的帝王陵墓不能挖掘,專家也只能把洞口填好,宣佈停止挖掘

那為什麼盜墓賊會停止盜竊呢?

從雍正皇帝的方面分析(雖然盜不盜,跟他關係不大)

雍正的死因是未解之謎,只有記載說他突然病重,第二天晚上就去世了,沒有記載原因,傳說就多了,在此不提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以勤先天下’,所實施的一系列措施也大多優惠於民,但雍正朝末國庫存銀2000多多萬倆,跟他接替他老子康熙時一樣,並沒有增多,可見終其一生,清朝在經濟方面都沒進步

而且,他很迷信,即信佛,又信道,還對儒家思想研究的頗深

儒家先不說,佛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道家清心寡慾,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可能盜墓賊挖了2米後,遇到了什麼人,害怕,跑了,或者聽說了別的墓地,不僅好挖,而且財寶多就換了地方,又或者是回家吃飯,然後給忘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