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陽明開悟的易經,裡面卻有個千古難點,還好陳摶解開了!

王陽明是明朝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心學創始人。他創立心學,影響後世幾百年,流芳千古。一介文弱書生之體卻平定明朝多年以來的匪亂,寧王朱宸濠造反,面對成萬的精銳,他臨時召集了當地的民兵,就是這樣一隻臨時部隊,卻打得朱宸濠還沒出江西就投降了。在此之前他從來沒帶兵打仗,也籍籍無名。他死後留下了“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飽含智慧的四言教。

讓王陽明開悟的易經,裡面卻有個千古難點,還好陳摶解開了!

而他傳奇的一生都離不開那段龍城悟道日子,而讓王陽明開悟的書正是《易經》。戊辰(1508年)年陽明所作《玩易窩記》就是最好的例證。

他在《傳習錄》卷下解答心學關於致良知的核心問題時說:“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此知如何捉摸得?見得透時便是聖人

這裡王陽明引用了孔子《易經·繫辭》裡面的句子,大致意思是說,“良知”就是易道,易道變化不定,沒有固定的,在六虛之中游走,良知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是“致”不盡相同,良知如何能琢磨的透,看透了這其中的道理,便是聖人。

讓王陽明開悟的易經,裡面卻有個千古難點,還好陳摶解開了!

可見王陽明對易經有多推崇,但就王陽明上面的話而言,卻有一個難點,千年來眾說紛紜,就是“六虛”的問題,到底“六虛”指的是什麼了?關於這個問題易學學界主要有3種看法。

1、《周易·繫辭》曰:“變動不居,周遊六虛”,故最普遍的說法認為,六虛就是卦畫的六個爻。

2、陳摶老祖曰:“每卦之體,六畫便具。天地四方,是為六虛。”他認為一個卦,初爻代表地;上爻代表天;三爻代表東;四爻代表西;二爻代表北;五爻代表南。這種說法是建立在六爻卦畫的說法之上的,陳摶他是研究先天和河圖的,他認為六虛就是天地四方之象,是把空間一體論,獨一氣橫行其中。

讓王陽明開悟的易經,裡面卻有個千古難點,還好陳摶解開了!

3、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中說:“乾坤六子,其象與數。乾坤之位,皆包六子。”他是從象來論的,八經卦之中,乾卦三陽爻為天,坤卦三陰爻為地,乾坤陰陽二氣相交演變六次,乾卦上中下三爻分別與坤卦三爻相交生震、坎、艮;坤卦上中下三爻分別與乾卦三畫相交生巽、離、兌,合起來就是六子卦。而在人倫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相合,陰陽相交生少男、中男、長男和少女、中女、長女,所以六虛指得是包涵萬事萬物在裡面。

而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河圖這一易學派上,天地是固定不變的。而後天洛書這一派易學,是用坎、離定位的,水火陰陽同源。64卦每一個卦,六個爻每個爻都包含陰陽二氣,陽氣顯陰氣藏,陰氣顯則陽氣藏。故《繫辭》說的周遊六虛,變動不居實際上就是指的陰陽二氣的運動,說的是變易。

讓王陽明開悟的易經,裡面卻有個千古難點,還好陳摶解開了!

心學所倡導的良知,其變化發動和易經的變易道理契合;隨便你事物再怎麼變化,我自巍然不動,寂然不動,才能感受到易道的變化規律。王陽明懂了變易的道理,所以才說:“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關於六虛的詳細解釋還有很多,參考的話,小編認為陳摶、邵雍這一派的先天河圖論法是比較有權威的。大家可自行查閱。

參考資料:《傳習錄》、《正易心法》陳摶注。大家是怎麼理解“六虛”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