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是哪一位书法家?为什么?

书法影响力


“书圣”王羲之书法造诣堪称登峰造极,其书作流传千古,若说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当属于王献之,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所谓“言传身教”最得力的依旧是王献之,更何况王献之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可见书法成就相当,



我们就以王羲之的《兰亭序》来说吧,见过《兰亭序》真迹的人估且没有几个,但王献之绝对见过《兰亭序》的真迹,而且还可以白天看晚上看,所形成的兰亭序审美能力,绝对也高于古代任何一个书家,只差王献之没把《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已,


学习书法者,除了书写技法之外,审美能力也相当重要,按王献之对王羲之书法的审美能力程度来讲,自然更容易领悟深得王羲之的笔法精髓;当然了,除了王献之以外,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也相当有见解,以至于将《兰亭序》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然而,除了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独到见解之外,被称之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也不例外,据说唐太宗寻得王羲之书迹后,褚遂良详加评鉴,甚得太宗称誉,而且褚遂良的书法比起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则更多笔画的变化,结体更为舒展,有更生动的韵律感,其气韵直追王羲之,



即便唐太宗、褚遂良对王羲之书法颇有研究,但在王献之面前依然略逊风骚,学习书法最快入门上手的方法莫过于受到书法大家的“言传身教”,我们是很难想象王羲之当年是如何手把手教儿子王献之学习书法的,王献之的书法成就直追其父王羲之,所以才与其父并称“二王”,况且,王献之最初学习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可谓起点颇高,综上所述,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是王献之。


诗夜城主


从完全继承王羲之笔法和结构的‘’内擫‘’表现形式来说,历史上的名家为数不多。

‘’内擫‘’指王羲之创立的一个笔法和字形的结构造型体系。

‘’内擫‘’的表现形式是:以方笔为主,字形基本方正,字的收笔和起笔,如果划上虚线,是呈自然的曲线相互连接的,而不是互不相连;总体的造型呈腰鼓形;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外拓‘’是王献之创立的与‘’内擫‘’相对的形式体系,转折处以圆转为主,收笔的方向呈放射性,总体造型上呈鼓形。

(王献之《委曲帖》局部)


他们各自创立不同体系,是一个总体观感和比较模糊的概念,同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区别在于更加突出表现那一个方面而已。但在以后的继承中,历代名家对两个王不同的形式特征进行了夸张表现,使之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完全继承王羲之笔法和字形结构造型形式体系的,书界公认的有四位:


唐:欧阳询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宋:李建中

(李建中《土母帖局部》)


元:杨维桢

(杨维桢《宴于朱氏玉井香赋诗十有二韵行书卷》局部)

明:张瑞图

(张瑞图《论书卷》局部)


从泛学二王来说,那就是晋唐至今,除以上四人外,都是王献之的‘’外拓‘’体系的追随者,但学王献之,不可避免同时也学王羲之,只是表现形式上更接近王献之,不就是放得开,转得欢嘛。

大概人的天性都不喜欢过于谨严,过于正式,过于圣人吧。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曾担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别称王右军、王会稽。其代表作《兰亭序》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最得王羲之笔法要领的当属他的儿子王献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师承关系。王羲之师承自己的姨母卫夫人,卫夫人又师承"楷书鼻祖"钟繇,钟繇师承蔡文姬,蔡文姬的老师又是自己的父亲蔡邕,多为家族式相传。都知道,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所以师承自己的亲爹,可谓人之常情!但,这还不足以证明王献之最得王羲之笔法要领。下面一个说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又别称王大令。自幼聪明好学,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乘其不备想要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抓的牢固,王羲之却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便称赞自己的儿子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总可以了吧”?结果母亲仍旧是遥遥头,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他的父亲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磨尽,也许你的字就会练好了”。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这一练就是五年。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看过没有回答,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献之见父亲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带着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很久之后说道:“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一看,母亲指的那一点竟然就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献之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十八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入木三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是"十八口大缸"的典故,故事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他在继承父亲书法后,有了更多创新,从而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所以个人认为,最得王羲之笔法要领非王献之莫属。


一起學書法


古人书法家大多习学王羲之,比如颜真卿也先学王后来独创一家。我觉得学王最好的应是赵孟頫,赵孟頫曾数遍临习《兰亭集序》,赵孟頫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其中好多笔法皆来自兰亭。

赵孟頫创建赵体,《胆巴碑》是赵孟頫晚年楷书作品中的代表作,全碑书法取横势扁方格局,又因字赋形,兼取纵势,纵横相间,匠心独运;字体俊逸秀美,神采焕发,又法度谨严,不逾规矩,于端庄严正中时见潇洒天真的韵致。

在某些方面赵体字甚至已经超越了王字,所以在古人中应是赵孟頫学王最好!




赵县石头


最得王羲之书之要领的是元赵孟頫。

南南后主李煜评唐诸家及王献之于王羲之法书之得失,非常精辟。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

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

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

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

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

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

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

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

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

王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蕴藉态度。
元,赵孟頫,古人项穆云:“孟頫书,温润闲雅,接右军正脉之传。”

宋濂云“初临思陵,中学钟繇羲献,晚乃李北海(李邕)”。

王世贞云“自欧虞颜柳旭素以至苏黄米蔡,各用古法而损益,赵(孟頫)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其意思,赵孟頫于当时面对唐宋名家,学从,则无己风神,故隔宋唐追晋源。而出己体。后来文敏妙在真行,奕奕得晋王羲之气度。

故,在书史上已有断论。赵孟頫最得王羲之书之风神。

他曾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此用笔指王羲之笔法不可变。

又云,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可见赵孟頫对右军书是如此崇拜,而自己也践行穷追一生而不尽。
赵孟頫书迹


狂喜淡墨a


古代学习王羲之笔法最得要领的书法家是颜真卿。

大家或许以为我在说笑话。颜真卿书法风格体制全无王羲之华丽之态,怎么可能会是最得王羲之笔法之人?


唐代书法家中,受李世民的推崇,王羲之书法成为了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的典范。举世皆学王羲之。徐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在外形上十分酷似王羲之。茶圣陆羽对徐浩和颜真卿的书法是这样评论的:‘’徐吏部(徐浩)不受右军笔法,而书体裁似右军。颜太保(颜真卿)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盖徐得右军皮肤眼鼻,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这就是说,徐浩得到的是王羲之的字体外形,还没有升华溶化,形成自己的风格面目。而颜真卿得到的是王羲之笔法的精髓,在应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上,升华出与王羲之相并肩的书法风格。


黄庭坚说,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在一千多年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中,得到金丹的人,只有颜真卿一人而已。


子衿书法


得笔法最好者是他的儿子王献之莫属。王献之完全继承了老爸的笔法技法技巧。王献之曾说过他的书法可以与父亲抗衡。足以说明王献之完全掌握了老爸的东西。当然了王羲之对儿子肯定毫无保留的笔传口授传授给他。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王献之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所以王献之书法好也不足为怪了。



王献之只是完全继承了老爸的笔法,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突破与创新。要说谁在王羲之笔法上突破与创新那只有怀素了。怀素一开始跟乌彤学习书法,乌彤是怀素的表叔,乌彤又是张旭入门弟子。听说怀素在乌彤那里没有练习书法,只是学习了书法理论以及技法技巧,要回去了时候乌彤给他几本王羲之书法帖子,对他说回去你好好练习,怀素专注学习这几本帖几年没出门。学了几年怀素感觉书法大有进步。怀素从王羲之书法中体会到笔法,使他的书法天下称独步。这与王羲之无不有关系。所以要想学习怀素书法,学习王羲之书法还是必要的。其实要想在书法上有所突破,勤学苦练与天生悟性缺一不可。怀素就是不可多得的书法天才。天生悟性极高,不但悟性极高而且能吃苦。



有时间我会把怀素《自叙帖》整幅字分解给大家,便于大家更好学习。读帖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帖。感悟越深才能得到的越多。其实《自叙帖》最大的特征“转”多“折”少。其他人是“折”多“转”少。“转”与“折”是交替使用的。“转”多要用“折”来破,同样“折”多要用“转”来破。所以说“转折”是并用的。看着简单其实非常不简单。怀素与王铎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我是江上人随便说说而已!感谢关注点赞!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因王羲之书法真迹极少,传世的大部分是摹临本,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之笔法是百家的融合,由于处在晋与唐之间的时代,还没有完全脱离隶书的影响,所以笔法多少带有隶意隶味,后人称晋人风格,因笔法有楷,行,草的区分,因此后人应用各有所长,如欧阳询正楷笔法的引用,米芾的行书笔法引进,董其昌行书的笔法韵律,最全面引入的赵孟頫等!。 今天说一说最能代表王羲之笔法的是草书,最得王羲之书法笔法的算宋高宗赵构,代表作(洛神赋)书法如下图: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晋人神韵十足!





刘万钧书法


用笔千古不易,我书意造本无法!故得笔法非苏轼不可。


一見齋書道


当然是王献之,他是王羲之之子,王羲之是唐王最崇拜的书法家!他的作品登峰造极,儿子王献之学其父书法与父齐名!我还要问你如果我答的不对,那么二王从何而来?除了王羲之还有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