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
无欲无求

克里希那穆提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困难之处就在于要去洞悉实际上推动了欲望和恐惧的情感形式。因为这类情感对爱具有破坏性,妨碍了充分地觉知,且使人无法做到无欲无求。”

克里希那穆提说完后,一个听众问道:“如果我并不渴望做到在心态上无欲无求,那么我如何才能够达到无所欲求的境界呢?”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

克里希那穆提听了,说道:“先生,你为什么想要达到无欲无求的状态呢?难道不是因为你凭借经验发现欲望充满了痛苦,它带来了恐惧,制造出了冲突抑或残酷的成功吗?于是你便渴望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这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这是一种属于死亡的状态,因为它仅仅是恐惧的结果。你希望挣脱一切恐惧的束缚,所以你就把无所欲求作为了一种理想、模式去追求。然而这一理想的背后的动机却依然是欲望,因此也就依然源自于恐惧。”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

“正如我曾经解释的那样,心灵只是变成了各种形式的自我保护的工具,它把自己划分成了情感同思想。生命没有对心灵进行划分,情感也没有使自己与心灵分离开来,但是心灵由于自身的欲望而把自己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心灵发现,通过处于无所欲求的状态,它便不会遭受到痛苦。它依靠经验和知识领悟到,无欲无求或许可以带来终极的慰藉,它希望这一慰藉便是真理。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所以它努力不去怀有任何的欲念,因此也就把自己划分成了不同的部分。”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

克里希那穆提说完后,一位听众接着问道:“当一个人有孩子的时候,是否就有可能做到无欲无求了呢?”

克里希那穆提答道:“这是一个每个人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大家全都得去面对的问题。就像我所说的那样,心灵始终都在用各种形式寻求获得满足。”

克里希那穆提:一个人为了不遭受痛苦,心灵将追求做到无欲无求

“于是必要性也就成为了一种满足的手段。这一点用各种方式得到了体现——贪婪、权力、地位,诸如此类。一个人难道没有可能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生存于世吗?你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探明这一问题。请不要把需求和欲望分离开来,这是一种了解欲望的错误的方法。当你出于自负而把需求赞美为手段的时候,欲望就会开始了复杂的无知的过程。假如你单纯地强调需求并且以此为原则,那么你就会再一次地从一个极其不理智的观点出发来解决欲望的问题。但如果你开始去思考欲望的过程,思考那滋生出了恐惧与无知的欲望本身,需求便将拥有重要价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