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的故事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有哪些历史记载?

tanyou1


岳母刺字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被编入了课本,从最开始的“精忠报国”到现在被修正为“尽忠报国”,似乎确凿无疑。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是编出来的故事。小院无意对岳武穆冒犯,但为了渲染岳飞而编出一些无中生有的故事,假使武穆再世,恐怕也不太高兴。

岳飞背上到底有没有刺字?根据记载来看是有的,此说法出自于《宋史》: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

宋朝风气开放,纹个身刺个字之类的并不是什么大事,除了脸上刺金字的囚犯,其余文身别人并不歧视,比如《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就绣得一身龙飞凤舞,其余好汉纹身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看来,岳飞刺字以明心志也不算过分。


不过即使理论上说得通,岳飞背上到底有没有刺字,其实在今天都还有争议。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陀粹编》中,是研究岳飞最重要的史料,其中并没有提到岳飞刺字的内容,而岳珂所编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岳飞死后20多年的1162年,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其孙岳珂这才编录《金陀稡编》为爷爷辩冤。从岳珂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想拔高岳飞,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也造成了书中一些记载显然不切合实际,有吹嘘的成分,不是指责岳珂,换做小院爷爷是岳飞,估计比岳珂吹得更厉害。但即使是这样,岳母刺字这样能树立岳飞形象的重要情节也未见记载,这说明什么?是岳珂故意漏掉了吗?

金人称呼岳飞为“岳爷爷”,大呼“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等说法都出自《金陀稡编》,要说岳母刺字这样既孝又忠的情节被岳珂漏掉,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要直到180多年后的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元人修的《宋史》中才出现岳飞脱衣受审时露出背上刺字的情节。有了这样的原始素材,到了明朝才陆续出现岳飞背上刺字是工匠所刺,是其部下张宪所刺等说法,最后到了清朝,才在评书中出现岳母刺字的情节,从此流传至今。

而岳母刺字的说法,显然经不起推敲,岳母本身是个普通农村妇女,到底识不识字还是个问题,更不用说刺字这样的技术活,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刺的,即算不考虑伤口的感染,各方面操作的难度显然非姚氏所能胜任。

这个故事就如同华盛顿的樱桃树,砸中牛顿的苹果一样纯属杜撰,只是为了塑造岳飞的形象而编造的,经过《说岳全传》等演义和如今电视剧的渲染,变得更为人尽皆知,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从宋元明清到现在都无可争议,刺字这种情节实在是可有可无,画蛇添足罢了。


小院之观


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小说中,在此之前的正式和野史,所有的记载中都没有出现过岳母刺字的故事。

一、岳飞的背上有刺字,但并非岳母所刺。

写岳飞的故事最全的历史记载,当属岳飞的孙子岳珂所写的《金陀粹编》。虽然不少地方有夸大之处,但也是后人所研究岳飞所提供的第一手材料。其他史料相佐证,可以认为岳飞大部分的记载还是属实的。岳珂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是南宋朝廷为岳飞平凡之后,岳家后人为继续弘扬岳飞的光辉形象而写出的一本著作。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陀粹编》中都没有记载岳母刺字的故事。


元朝所修订的《宋史》中记载,岳飞当年被下狱,何铸在审问他的过程中一直得不到想要的口供,打算对岳飞动刑,扒去衣服之后,背上露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古代在身上刺字相当于今天的纹身,但古人可没有今天的先进设备和医疗条件。能在岳飞身上刺字的必须是专业工匠,岳母别说刺字了,恐怕能认得这四个字都很难。


可见,岳飞背上有刺字是事实。但应该不是岳母所刺。否则,岳珂怎会一字不提?

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上有个演化过程,至清朝定型成今天的儒教经典故事。

明朝成化年间的《精忠记》,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都描述了岳飞背上刺字的故事,有描述说岳飞的背上的字是在汤阴老家花钱请工匠刺的,也有描述说是后来让张宪刺的。这些描述都是基于宋史关于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

后人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都回去认真研读以往的历史史料。而岳珂的《金陀粹编》中,有岳母姚氏鼓励儿子“从戎报国”的话,于是就成了文学作品借题发挥重要的依据。最终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的《精忠说岳》中升华为“岳母刺字”的经典故事,后来,《说岳全传》评书沿用了这种说法,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并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忠君报国所谓儒家思想的主导之下,岳母刺字变成了一种主流思想的升华,虽然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在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


牧渔子


穷人的媳妇一个乡村妇人不可能有天大的抱负,也不可能识字。


君子兰168411877


这又是被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特邀回答的问题,但我认为岳母刺字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天底下绝对不会有哪个母亲能对亲生儿子下得了如此毒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