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同志都是退休后自学中医,却很少有听说退休后自学西医的?

3737375炊烟清茶


中医比西医相对自学起来难点,西医不读书,不经师傅,哪里能靠自学就能学会的?

而中医就不同,中医可以先从最基本的阴阳五行学起,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阴阳五行略有了解,虽然搞懂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不易,但假以时日,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出来。

中医有很多书要背,《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脉诀》,《伤寒》,《金匮》等,先要背熟,再要搞懂。

近代还有一本《中医基础知识》,从阴阳五行结合人体五脏六腑,阴虚阳盛,阳盛阴虚,疾病的产生和走向,各种疾病的诊断,药物的十八反,十九畏,手足三阴三阳等等都有详细的解释。

西医涉及到解剖等等,如果靠自学几乎不可能。中医虽然学起来很难,但只要靠自学,几年下来也会略有小成。


乡里爷爷


因为我是做医药研发的,一直对中药比较留意。我身边就有不下5个老年朋友在自学中医,之前有过交流,总结一下,大概应该有如下原因:

1、退休老同志大部分都是50后以及更早出生的,社会阅历都比较丰富了,这类人群都接触过中医、中药,对此比较信任,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而且年龄也到了该保养、注重的时候了,学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有百利而无一害,值得提倡!

2、中医是经验学科,学习门槛不高,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化,你只要认真学,都能有些感触。老年人退休下来,没有更多的休闲方式,学点养生保健知识,既打发时间,又能丰富阅历,增加谈资。反观西医,分科细,专业性很强,内容比较杂,门槛很高,更新也很快,俗话说“隔门如隔山”,要想系统的学,难度太大。即使想了解东西,都会非常局限在很小的领域。

3、中医内容跟自己更戚戚相关。比如:养生、保健类知识,经过简单的学习了解,就可以应用在生活中。而且,望闻问切、按摩等诊断、治疗手段,也不像西医那样太过依赖仪器设备。通过一定的学习,都可以基本掌握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态。

综上,老年人退休后学中医会更多!


久坐定制


讲个实话,中医我不懂,西医我也不懂。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常识,西医,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难以登大雅之堂。

咱们国家大学本科设置一般是4年,而医学院学制都是5年!没有例外!

为什么?透露的信息是:只有经过5年的系统学习训练,才有资格做一个普通的实习医生!

一般来说医学院是本硕连读,共7年!如果读下来博士,总共9年!有个条件,在你读书期间,必须保证每次考核全部一次性过关!即使是这样,如果你20岁进入医学院,将近30岁才能成为一个主任医生!

而且医学院一般来说高考录取分数线高,并且都是一本!对脑容量要求那是相当地高!也就是说,医学院门槛高,一般考生是走不进医学院的。可以这样说,走进医学院的人,都是高材生!

简单地说到这里,我们国家退休人员60岁,这个年龄段,脑筋体力都差了,要不怎么让你退休呢?

为什么没有人学西医?说到这里,你懂了吧!

至于说退休人员学中医,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就不作回答了。


張宝龍


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作单位的退休后没一个学中医的,老年大学也不教医学。

以我之见,之所以能自学中医是因为,

一是起步门槛低,初中毕业或能识得二、三千字就可,不需要高等数理化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学不了西医)。而现在的古典医书都有注释本,也有词典可查,网上可查,不懂医古文也可以。而西医要学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等需要实践的课程,要有解剖标本和设备,个人无法学。

二是中医治疗手段简单,象开药、针灸拔罐等,个人能学会。而西医要开刀、介入治疗、操作设备、对各种影像资料进行诊断等,个人也没法学。


绿野9282


确实有不少人自学了中医,好像还学的不错,有不少人能够给自己开药治病了。而退休以后自学西医的人确实也比较少,至少提问者没怎么见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中医易学

中医是传统医学,起源于科学不太发达的年代,因此基础研究不够充分,更像是经验的积累。XX症状是XX原因,XX药材有XX疗效,然后再搭配在一起,就能够用了。虽然有些名词晦涩难懂,但难度主要是在话术上,多学一段时间总能理解,相对来说中医还是比较容易学的。

2、西医太难

这里说的西医是现代医学,而不是西方人老祖宗传下来那套“欧洲瑰宝”,那个已经被人家扔进了垃圾桶。现代医学伴随现代科学技术而生,运用科学理论对人体、药物、器械等深入研究,每一项小知识都能写厚厚一本书,学起来枯燥无味。一个全日制学生,不读个10年8年几乎没办法参与临床治疗,一般从医后还要在医院在继续积累几年经验,才能够独立治疗病人,并且还只是自己科室的内容。对于退休老同志来说,哪有精力学这个。

3、你对学习的定义是什么

学习中医容易理解,基本都是吃什么可以调理什么,学习西医就很难界定了。比如退休的王老爷子知道感冒了要吃氨咖黄敏胶囊,肠胃炎要吃奥美拉唑,这算学习西医吗?起码我觉着效果与学习中医差不多。

我理解是上述原因造成老年人喜欢学中医。


健康达摩院陈文


为什么很多老同志退休后中医而不学西医?我是这样认为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国,中国的古老文化,无论你怎样看待,都自觉不自觉的渗入你的血液中,深入你的骨髓里,你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打上了黄皮肤黑头发的烙印。

中医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人心里还是根深蒂故的。老同志退休后,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对待事物认知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文化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阴阳之道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深远,从《易经》到《黄帝内经》这些古人智慧的深刻哲理已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在人生进入老年阶段,人们会越来越珍惜古人的智慧财富。

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之道是人生之道,其思想是让人去怎么生活,怎么与天地和谐相处,让人在学习中医文化的同时,感悟人生的哲理,给人探索人和世界的兴致与快感。而西医只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离开仪器就无所适从,西医和自己几十年的丰富的生活阅历不能相结合,风马牛不相及,自然对西医提不起兴致。

古人智慧很早就告诉了人们怎样去生活,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养胜于治。

研究中医文化,在体悟人生之道的同时,还能养生,让自己长命百岁,何乐而不为。


石对窝子老槐树


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在于西医靠的是快速的效果,用药比较狠。中医用药讲究的是靠着养护来改善身体的基础素质,从而达到身体的内部改善,自然速度就慢。两者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说。

中医和西医比较来说,到底哪个更适合我们的亚洲人?


①身体状态;我们的身体因为气候或者其他的原因会造成很多的病症沉积,这和欧洲人的身体状态有所不同,我们整体相对可能弱一些,所以需要进行身体的调理就更多一些。自然符合调理方式的中医更适合我们的身体调理方式。

②副作用;中药的毒性比起西药来说更少,也就是副作用更小,更适合我们亚洲人的体质长期服用。

③中医和西医对应的病症也不太相同;中医更适合慢性病的调理,西医更适合一些流行性病症的治疗,也有时需要混合治疗。一定要先做好身体的体检,然后告知两方医生自己的状态再选择最适合的结合方式进行调理!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对于老年来说,学习一些中医养生知识,通过中医慢慢调理身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通过学习科学的中医知识来预防疾病,调理身体,是一种不错的养生选择,不仅是老同志,对我们年轻人也同样适用。


猫皮MAOPEA


中医是理论医学,学好了就可以用了,平时使用只是验证医理,几乎是技术越高越接近理论,而中医理论被古人研究几乎到顶峰,后人很难再有新发现,最多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可能搞懂中医理论与人体病因及修复原理。而西医是经验医学,学校十年下来,进入医院实习及工作后,还必须天天学习,停下来就很快会逃汰,类似于科技技术,西医离不开新药新设备,且药理知识来自于药厂说明书,设备知识来自于设备说明书,说白了来自于业务员的教导。科技不是西医独有,中医也可使用。而且中医也有外科手术,只是原来科技不发达而未得到发展,现代西医外科利用科技手段而成就很高,又遏制了中医外科的发展。回到问题,脱离机器设备可以操作的西医也可以自学,但内容不多。而内科又是西医的弱项,却是中医强项,中医可以不使用机器且理论完善,所以可以自学自用,悟性高又有高人点拨,医术还可以造福一方。


大海飞鹰A6


老同志有文化。对中医书籍看的懂。就是不懂也可咨询专业中医。

老同志有时间。中医博大精深,系统学习费时费力(中医学院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共十一年,还要临床十年以上,才能小有成就)。中医学医是学治百病。应对异常复杂的各种病人和病症。

老同志学中医只学一个病一一自己的病。

不学望,不学问(是请教,不是问病人感觉,自己感觉自己知道),不学闻(不听病人叙述。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不学切。不为他人诊断。

药物不学太多。不背汤歌。…只是在中西医已开处方基础上的,方剂对比,感受试验。相当于当代的"神农尝几十草"。

他们不考学位,不考职业资格。

老同志有的是时间和自己病魔做斗争。

老同志以此陶冶了情操,打发了时间。何乐不为?

老同志有现实需求。他们或者是惠有慢性病倒如高血压,糖尿病,顽固性皮肤病等灬。已询医问药无数。中医西医治遍。"久病成良医"。在正规医院治不好,也治不死。每天吃大量药维持。

在此基础上,购买一些中医书,从理论上,深度上弄清原因,原理,不失为一种途径。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面对汹涌病人,交流时间很短。门珍几十秒,住院每天也只是几分钟。没有时间,精力,耐心解答这些老同志心中疑问,疑惑。

而中医书是个高级的中医专家。它不厌烦。读中医书相当于与古人对话,与高人对话。

中医书不贵,经济可承受。购买途径不难。

中医既是术,也是道。

中医既是医疗技术总结,更是传统文化。

学习中医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修练,修养,养生,养心过程。

老同志在学习中形成了病友圈,学习圈,兴趣圈,巩固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相互探讨,相互介绍土方单方验方。共享了资源。排除了寂寞。本身就是养身养心之道。心情愉快,病情都可以减轻三分。

当然,"医不自治“,“是药三分毒“。自己用药特别慎重。不要过分自信,把自己医死。

更严禁向其它患者开处方,这是非法行医,是违法犯罪行为。

老同志学中医是有用的,有益的。(当然,也是有限的。)何乐不为呢?


二亿六老人


没事的,想健康养生的,有兴趣的都可以学学中医养生,不一定都是退休的人可以学。人活到老学到老,健康养生更需要,学学没坏处。学会了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和家人进行保健养生,它可以贯穿到每一天,具有广泛的使用性。而西医做不到,也没兴趣学,用不上,因为不可能用西药来天天做保养,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西药。而中医药养生知识和中医理疗方法,学会了在生活当中可以随时用,非常方便,平时的预防很重要,预防大于治疗,学会了有一些小病小灾自己解决,要想全民奔小康,就要全民先健康。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不能全靠医院,吃西药,一定要靠自己,因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没有大病,尽量不要去医院,那不是人们向往去的地方。祝愿大家开心快乐,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家财万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