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並非諸葛孔明

由於馬鈞掌握了軍事原理,因而他在軍事上兵器製造方面也有不少發明創造。從

歷史文獻當中可以證明,他在兵器學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時代的軍事學家諸葛亮相比。

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並非諸葛孔明

那時候,魏國和蜀國經常打仗。蜀國大軍事家諸葛亮在出師北伐時,曾發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發射出去的連發射遠器--連弩。它每次可發數十箭,威力很大。魏軍在戰場上揀到,頗感驚奇。當時已經年老的馬鈞看到連弩後,認為這種兵器很好,說:"巧是很巧了,但還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進一下,威力還可增加五倍。"於是,他便將連弩進行了改進,果然效果甚佳。功效可提高五倍。

三國時官渡之戰,曹操曾使用“發石車”攻擊袁紹的陣地,但只能單發,效率不高。馬鈞擔心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溼牛皮,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發石車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原來的發石車,象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鬥,鬥裡裝滿大小石頭,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作戰時,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這樣,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這種發石車缺點很多,每發射一次,都要花費一些時間,而且效果不大。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則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這樣,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一步約合1.45米),這在當時說來,威力是相當大的。

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並非諸葛孔明

然而,這種設計卻遭到地圖學家裴秀的譏笑和發難,但得到文學家傅玄的理解和支持。傅玄對安鄉侯曹羲說,馬先生要製造的是國家之精器、軍隊之要用,只要費一點木材,用兩個人,就能製造,不妨試驗一下,免得埋沒有用的東西。曹羲接受了這個建議,並把情況轉告給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未予理睬。對此,傅玄感慨地說,試驗一下,本來是極易辦到的事,馬先生是有名的巧人,尚且不受重視,何況那些懷才的無名之輩呢?

馬鈞善於巧思,注重實踐,對技術問題有自信心,但不擅長辭令。

馬鈞在手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就是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堪稱一代機械大師,當時,有位叫傅玄的文學家曾稱讚他說:"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但由於封建統治階級腐敗沒落,馬鉤的許多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重視。他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雖然他曾作過給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撓和蔑視,技巧一直未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儘管文學家傅玄曾幾次在魏國貴族安鄉侯曹義、武安侯曹爽那裡推薦他,也還是沒有受到重視。傅玄對此感慨頗深地說:"馬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魯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和墨翟都能見用於時,張衡和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話道出了在封建社會里多少發明家被埋沒了的事實。

馬鈞對人類的貢獻,雖然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但他的發明創造卻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幾千年來,他的功績和美名一直被勞動人民所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