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突然暴病而亡,阴谋家赵高为了一己私利,胁迫利诱李斯和他一起假传秦始皇的圣旨,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从而顺利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扶上了帝位。

后人每每读到这段历史,都觉得特别惋惜。扶苏是一位宽厚仁爱、正直亲民的皇子,和秦始皇残暴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深得百姓的爱戴。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而蒙恬当时手握秦国三十万精锐的长城兵团,这支军队北击匈奴七百里,战斗力极强,战功显赫,蒙恬因此也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公子扶苏和蒙恬一文一武,手握重兵、深得民心。

如果二人不理会赵高的假圣旨,提兵回京,赵高和胡亥必定不是扶苏和蒙恬的对手。扶苏如果登上帝位,秦朝的历史必定会改写,绝不会二世而亡,也就没有后来项羽、刘邦什么事了。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然而可惜的是,扶苏不顾蒙恬的劝阻,接到赵高派来的使者的假圣旨后,立马稀里糊涂的自杀了。扶苏有儒家情怀,忠孝思想比较重,所以他毫无怀疑、毫无反抗,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蒙恬虽然不像扶苏那样糊涂,尽管表示了质疑,但也还是乖乖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

蒙恬成了阶下囚,就好像老虎失去了利爪和牙齿一样,任人摆布了。他幻想能当面见皇帝,诉说自己的衷心。可惜赵高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最后不得不自杀而死。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扶苏自杀是因为儒家思想深重:父亲要儿子死,儿子不得不死。而作为驰骋沙场的一代名将,在军中拥有极大号召力,同时掌握着大秦帝国一支精锐之师的蒙恬,最后为什么不反抗,也要走上绝路呢?用蒙恬自己的话来说,即使他身陷牢狱,但也拥有足够的能量起兵造反。那他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为什么不反呢?

根据《史记》记载,蒙恬最后在狱中说自己该死,因为他在修建万里长城时,挖了万余里的沟渠,其中肯定会挖断地脉,这是他的罪过,所以应该以死谢罪。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笔者认为,挖断地脉之说,只是蒙恬在绝望中的自我安慰。实际上,蒙恬至死不反抗的原因,和扶苏一样,主要就一个字:忠。

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而且蒙家祖孙三代为秦国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蒙恬明知自己要被冤死,但为了忠义,为了祖先的名望、为了报答秦始皇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宁愿自杀也不去造反。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蒙恬的忠,不但忠于秦始皇,也体现在忠于扶苏上。如果扶苏没死,蒙恬必定会拼上性命也要保全扶苏登上大位。可惜忠厚老实的扶苏已经自杀了,蒙恬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效忠的对象。蒙恬无论反或不反,都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尽忠尽义。

然而秦始皇已死、扶苏也已死,而当世皇帝根本就不需要蒙恬的忠心辅佐。蒙恬空有一片碧血丹心,而没有可以奉送的对象,只有心灰意冷、自尽而亡,令人感叹!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问起房玄龄、魏征等手下大臣:古代将相谁死得最冤?有人说是伍子胥,有人说是白起。李世民听了之后摇摇头说:我认为古代死得最冤的是蒙恬!可见李世民对蒙恬之死也是深感惋惜。

三国时的曹操每每读到蒙恬遗言:“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时,都潸然泪下。

蒙恬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和扶苏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字

或许,正是蒙恬的忠义让曹操感同身受,也使他终生恪守做臣子的底线,即使权势再高也没有称帝。

如果蒙恬、扶苏造反,那中国后来的历史将会怎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