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周末时发了一个征集,很多爸爸妈妈在后台分享了自己家和孩子的“分房故事”。

也有朋友留言问:“一定要分房吗?我自己不想分/伤害孩子的感情/无房可分 怎么办?”还有“到底几岁分房更合适?”“太晚分房会影响孩子的性别意识吗?”“分房会让孩子和自己不亲吗?”

其实这件事情真的是没有标准答案。做这个选题的缘由,不是科普,而是为了让那些想让孩子单独睡自己的房间、却又无从下手的父母有实例参考。

毕竟孩子分房睡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 大人晚上的时间更自由

  • 大人有隐私

  • 孩子、大人互相的睡眠干扰变少

  • 孩子更独立

这篇文章除了分享经验故事之外,还有详细具体的分房攻略,包括夜灯、睡眠安全指南、绘本推荐以及各种分房必备神器等,争取为大家把孩子的分房问题一篇说透彻。

先来看看后台收到的分房故事分享吧:

经验故事

1

@沉思

分房时间:四个月

我的秘诀:陪睡床垫

我女儿小K,现在两岁两个月,是在小K四个月的时候实施分房睡的。 起因是:

  • 我睡眠不好,跟小K一起睡我一直醒

  • 和队友单独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

  • 越早分房越容易

老实说全家人都不支持我的这个决定,所以我等公公婆婆回去以后,就迫不及待把小K从我房间移出去了。

当天晚上就觉得活过来了,可以开大灯,玩iPad,看电视,大声和队友说话,洗澡也不蹑手蹑脚,久违的自由。不得不说分房睡以后,小K夜醒次数少了,睡整觉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夜奶慢慢就断了,当然还是会有反复的时候,比如碰到猛涨期,不断出现的长牙期,生病的时候,不过总的来讲都是朝好的方向发展。

睡整觉以后,老母亲还是要起床泵奶的,有好几次睡过了,奶溢的到处都是,真是不堪回首。

有必要说下小K睡觉的环境,小K睡在baby cot, 为了哄睡方便,侧边的门没装,边上放了个高度相当的床垫,有无数个夜晚都是队友在那里哄睡哄到自己睡着(那时候还在抱睡),后来有一次队友生病,趁这个机会,把抱睡给戒了,从那以后,晚上哄睡慢慢变快了,从小K房间溜达出来就可以该干嘛干嘛了。

一直都很庆幸分房睡和戒抱睡的决定,虽然队友一路上对这些个决定有质疑,但还是会尊重我的方法,过程会有些纠结,但是坚持下来结果都是好的,让我更懂得对自己好,我更好了,对孩子也好,happy mother,happy baby,happy family!

2

@Ren Pei

分房时间:1岁3个月

我的秘诀:床边安装护栏,穿睡袋,房间安装摄像头

家有小男生不到3岁,出生后同屋不同床,不抱睡哦,每天晚上按时按点安排入睡。1岁3个月分房睡,安装了护栏怎么滚也不用担心掉下床来。从小给他穿睡袋,孩子小总是踢被子这样也不用担心他夜里受凉,还有房间里安装摄像头,这样夜里也能随时看到孩子的状况。

当然分房会让父母辛苦些,因为孩子夜醒那就需要从睡梦中起身去查看,当然我会通过视频观察他,不会立马过去,也许孩子自己会再次入睡的!

有时孩子需要安慰也是可以偶尔搂着一起睡的,目前一切顺利,讲了晚安故事自己入睡!

3

@鲁云斐

分房时间:1岁7个月

我的秘诀:一步步把床移到宝宝房

从生下来就睡拼接小床,但8个月开始会半夜爬到我们大床,就竖起围栏。开始娃不愿意,哭闹过,坚持原则,多讲道理,毕竟挤着大人睡大床有安全隐患。接受围栏竖起来的现实后,10个月开始拿着安抚巾可以看着我们走出房门自己一个人坐下睡觉,13个月开始把小床挪到距离大床很远的地方,半夜无人陪睡也可以整觉到天亮,半夜醒了自己玩玩继续睡无障碍了,19个月彻底把娃挪到宝宝房,成功分房独睡。

高质量陪伴在于白天,晚上是用来睡觉的,母爱并不用非依靠晚上陪睡来体现。引导自主入睡是让孩子睡得更好,并且自主接觉的能力何尝不是培养独立的铺垫和养成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吗。

有时候是大人觉得小孩离不开自己,并不代表小孩真的没有分房睡觉的能力。

4

@宝宝牧

分房时间:女儿1岁,儿子0岁

我的秘诀:用睡袋

跟小舒的经历差不多,我女儿小时候也是睡眠质量不好。一岁开始分房,我把她哄睡后离开。好处是夜里她不是大哭的其他响动不会影响我睡觉。我属于睡得很沉的那种,晚上女儿哭了,经常是老公先听见去查看,辛苦他了。三岁以后不再夜醒,也不再需要陪到睡着,九点以后家里仿佛没有孩子,完美。

我的二胎是儿子,出了月子就能睡整觉,没跟我们同房过,每天跟他讲完故事说晚安就自己睡了,简直神奇。怕孩子踢被子的,可以买那种防踢被睡袋,我给两个孩子都用这个,非常有效。

5

@爱华

分房时间:儿子3岁,女儿预计5岁

我的秘诀:心理建设,孩子性格决定分床时间

我家哥哥是个天使宝宝,适应能力很强,容易抚养型的那种。三岁之前是同房同床他自己一个被窝。过了三岁生日后,他爸爸说你是大孩子了,可以去睡你自己的房间了,儿子自己抱着自己的小枕头和小被子,去隔壁自己的房间睡去了,连睡前故事都没讲就睡着了。

女儿是个难抚养类型的,敏感,宜醒,情感需求特别高,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必须挨着妈妈才能入睡,现在已经三岁半了,前半夜自己睡,后半夜就开始找妈妈,还哭喊求抱抱,分床遥遥无期,她自己说五岁才能自己睡。

6

@风铃叮当

分房时间:满月

我的秘诀:用睡袋,安装摄像头

出生后就分床,满月分房,有监控看着听着动静,睡的睡袋也不怕踢被子。孩子没有任何不适应,还很快学会了自主入睡。

对大人来说好处太多了,房间终于不用放个婴儿床+尿布台而挤的走不了路,他睡觉后也不用轻手轻脚连冲个马桶都怕打扰他,夫妻在一起说话做事也自在多了。

7

@沙希

分房时间:3岁4个月

我的秘诀:提前做心理建设,让孩子参与房间布置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我是提前一个月给孩子做各种心理建设,并且带他去玩伴朋友家参观小朋友的独立房间,尤其是他熟悉的崇拜的玩伴…让他自己愿意像大孩子一样独立住自己的房间…接下来让他参与自己的房间布置,尽量按照他的意愿把房间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就顺其自然分出去啦!

分出大人房独立入住自己的房间半个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国内担心了半个月。总是怕孩子惊着吓着。事实是,小朋友自己无比喜欢独享一个空间的占有感。每晚拥着熟悉的动物入睡,早晨全家第一个醒来叫我们起床。

放学回到家也愿意在房间里自娱自乐看书玩游戏。好比今晚,接回来到家后我开始忙晚饭,他默默在房里完成了整套新买的拼图。足以证明孩子永远比你想象中更好!

8

@凡

分房时间:3岁半

我的秘诀:积极引导,让孩子参与房间布置,用睡袋

从我辞职开始孩子分床不分房,但是入睡同从前一样困难。从三岁开始积极引导她搬新家要分房,给她参与选择了房间里的布置,她很喜欢自己的房间。三岁半搬家入园自己分房睡非常顺利,一样听故事但入睡时间变短了,有任何需求可以随时呼唤大人。

从三个月就开始用睡袋,所以也没有踢被子的问题。冬天偶尔起来尿尿让宝贝叫我们,夏天就自己尿完爬上去接着睡。遇到生病或者孩子想要陪就陪一两个晚上,一切都是刚刚好,没有强求。

9

@Kelly

分房时间:3岁半

我的秘诀:顺其自然

我家3岁半时,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 跟我说,妈妈我今天晚上要自己一个人睡。我说好啊,但是心里没当真。

晚上在我房间的小床上躺着快睡了,突然跳起来哭:这不公平!我要一个人睡!然后爬起来自己去了小房间的单人床,坚持要自己睡在小房间。

半夜醒了一次,大哭,上完厕所以后还是坚持要自己回小房间睡。从此就一个人睡觉了。感觉好像太容易了?

10

@燕子

分房时间:5岁半

我的秘诀:顺其自然

我儿子胆子特别小,尤其怕黑,老说有鬼有狼,所以我一度很担心分房困难,直到他五岁半时,我告诉他说你先睡妈妈去洗漱,并给他关灯门打开三分之一的缝隙,避免他害怕黑,这样持续了没几日,孩子便养成了独立入睡的习惯,而且也不再怕黑,我们的分房睡就这么突然的成功了。反倒是我们俩人一边为孩子的独立感到欣慰,一边为孩子不再需要父母陪睡感到失落!

我觉得分房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必要焦虑和刻意锻炼,过早分房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安全感,不如顺其自然。

孩子几岁与父母分房最好?

根据传统习惯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各国婴儿的睡眠习惯有很大不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父母与宝宝同睡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在欧美国家,有些孩子一出生就会睡在自己的房间。

美国儿科学会和很多权威机构都建议父母和孩子睡一个房间到孩子至少6个月,最好到1岁,同时也明确反对和一岁内的孩子同床入睡。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不过现实中,有非常高比例的孩子和大人睡一张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综合了过去超过10年的研究,认为没有明确证据支持或者反对同床睡,建议结合家庭的情况探讨“个性化”的睡眠方案。

“理论上”,到了1岁以上,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分房睡了。分床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一个参考标准,这取决于每个家庭情况的实际情况,房子大小、孩子的独立程度、家人的感受等。

如果爸爸妈妈有计划在孩子一岁以后尽早分房,可以从出生起就让孩子睡自己的房间,同时大人在孩子的房间另支床或用床垫陪睡,方便喂夜奶、换尿片等,这样宝宝会有一个熟悉的环境,同时同房不同床也降低了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几率。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分房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找妈妈”拉锯战中,我们能做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要传递焦虑情绪。

如果孩子之前一直是和父母同床睡,那么可以先从分床睡开始过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分床分房需要的时间有很大差别。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焦虑不强求,适当尝试,每个孩子都会有准备好独自入睡的一天。

需要说明的是,分房不能“一刀切”的强迫,比如“过了x岁生日你必须自己睡”之类。哪怕是从出生起就习惯自己睡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还是会因为一些经历忽然怕黑、怕自己入睡,在特殊情况时需要父母陪伴,这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强制孩子独立。

如何帮助宝宝适应

自己的房间?

一.做好心理建设

对于幼儿来说,让孩子有心里准备是分房睡的关键。

孩子害怕独自睡觉也是分离焦虑的体现。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有:睡前给孩子读绘本,做游戏,拥抱孩子,告诉他自己一直都在。

鼓励孩子如果半夜醒了,可以到妈妈房间来或者叫妈妈过去陪你,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在孩子睡前和醒来时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到独自睡觉的成就感。

引入一个孩子喜欢的安抚物,或者“有魔力”的玩具也是很好的方法哦。

在做分房的尝试时,很多时候分不开的反而是大人。所以,决定分房以后,爸爸妈妈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舍得放手。

二. 打造孩子的小天地

让孩子参与自己房间的设计,满足他们对于装饰的需求(哪怕是提供二选一的选择),带孩子参观其他小朋友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对自己的房间有自主权,等等,都是让孩子产生期待的好办法。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允许他们制定自己房间的规矩,比如白天父母进入时要敲门,允许他们在房门上挂“请勿打扰”的牌子,或者是表明自己情绪的牌子,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时,最好不要让孩子的房间有电子产品,比如iPad,手机等,更不应该有电视。如果条件允许,孩子的房间应当只有床、衣柜、小书桌和书柜;玩具可以在客厅或游戏室进行收纳。

三. 绘本推荐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内容提要:一天,樱子对妈妈说想要练习一个人睡觉。妈妈很奇怪,以前樱子每晚都要妈妈陪才能入睡,现在要一个人睡了吗?樱子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好助手,就是她心爱的小布偶们。

她还制定了一个陪伴她睡觉的小布偶值班表:第一天是狐狸,接下来是小猫、小熊、小兔子和小企鹅。这天晚上,樱子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次一个人睡觉计划……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努力学习长大,勇敢尝试自己一个人睡觉,看了让人发笑之余又感动不已的绘本故事。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内容提要:英文原版书名为《Too Small for My Big Bed》。

小老虎派派每当到了要睡觉的时候,就害怕起那漆黑的夜晚来。妈妈为了鼓励他独自入睡,尝试了很多办法:数数,从一数到十,再数到十以上;带他在金色草原上奔跑跳跃,去爬高高的红石山;可是,尽管生猛可爱的派派靠他自己跳了那么高,爬了那么远,可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黑漆漆、静悄悄的夜,还是让派派觉得很害怕,总是钻到妈妈的大床上。

到底妈妈用了怎样的方法,让派派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是永远和他在一起的呢?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内容提要:凯迪克银奖绘本。故事很有意思——

因为讨厌黑夜,席奶奶千方百计要赶走黑暗,她用扫帚扫、用麻布袋装、用大锅来煮、用藤蔓来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甚至对黑夜吐唾沫……一整夜,她用了整整十七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呢?黑夜还是黑夜,一点也没有改变。

当太阳光芒四射地出现、黑夜自己消失的时候,席奶奶和她的伙伴——那条无可奈何地陪着她辛苦了一夜的大狗,都累得顾不上欣赏和高兴,而是昏昏沉沉睡去了。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内容提要:一个不想睡觉的小女孩,坚定地对爸爸、妈妈表示她不累、还不想睡。故事中的爸妈并没有勉强孩子入睡,而是先让小女孩自己换上了睡衣、刷牙、洗脸、躺在床上。

小女孩舒服地躺在床上,问爸爸和妈妈: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要睡觉吗?从家里的狗和猫,到小蜗牛、大鲸鱼,一直问到森林里的老虎……爸爸妈妈温柔平静地回答小女孩提出来的问题,还告诉她各种动物睡觉的地方和睡觉的姿态,然后亲亲她,把灯熄了,对小女孩说:你可以整夜醒着。

于是,小女孩想象自己和各种动物一样,在自己的窝里安全、温暖又舒适,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四. 其他分房神器推荐

1. 小夜灯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美国儿科学会给家长的婴儿睡眠建议中说到:如果你的孩子睡眠不好,试着换换睡眠环境或者建立一个规律的作息。比如,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在黑暗或有盏夜灯的屋子里睡得更好。

一盏柔和昏暗的夜灯可以帮助大一点的孩子减少对夜晚的焦虑,半夜上厕所,同时也能方便妈妈给新生儿喂奶或者换尿布。

之前有研究认为,2岁前用夜灯增加近视的风险。这篇文章发表在1999年,文章的原文是这样的: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很快,在2000年另外一篇文章在nature上发表,“Vision: Myopia and ambient night-time lighting”。这个研究的整体设计更为合理,在控制了种族和遗传因素后,得出的结论是:2岁前用夜灯和近视没有任何关系。并且,无论是用什么夜灯,都不会导致近视。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之后的很多研究也都表明:使用夜灯并不增加近视的风险。

所以一盏合格的夜灯对孩子视力健康是没有影响的,它可以成为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恐惧的好帮手。

除了长明夜灯之外,也可以在孩子床头放置夜灯开关,或使用感应夜灯等。

2.地板床垫

地板床垫可以方便孩子自己爬上爬下,不用大人的帮忙。睡梦中从床上摔下来也不容易受伤,甚至有可能根本不会摔醒。

在妞妞向分房睡过渡的时候,她在我房间,和我房间外分别睡了好几个月地板床垫。然后才把地板床垫移到她的小房间。

一开始用的薄床垫,到了她自己房间里,开始用厚床垫。

如果担心孩子从床垫上摔下,可以在床边铺上几个垫子。我是铺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床单,以免孩子掉下床垫,睡在地上比较脏。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到了妞妞快三岁时,她的地板床垫才终于升级成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她床边放一个折叠地垫:可以做上下床的阶梯,又防止滚下床时摔痛。有时候半夜来看她,真的就是睡在这个“阶梯”上呢!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3.小马桶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如果担心孩子晚上想上厕所,可以在床边放个小马桶,孩子就能自己解决了。小马桶也能帮助孩子养成使用马桶的习惯哦。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4.睡袋

宝宝晚上睡觉爱蹬被子,可以直接穿睡袋。夜间还需要换尿不湿,或者还不会翻身的宝宝,可以考虑纯棉包腿的睡袋;会翻身、会走的孩子,可以考虑分腿的。

从妞3个月左右,我便开始使用给她使用睡袋,各种厚薄,可以适应各种温度的天气。穿上睡袋即便是夜醒陪玩哄睡都不需要再给孩子披上外套或者裹上被子。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5.婴儿监视器

婴儿监视器可以随时了解宝宝的情况,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尤其对于婴儿期的宝宝,半夜醒了父母能迅速通过监视器知道,增加安全性。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可以先向TA介绍并演示婴儿监视器的作用::你要是半夜醒了,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机器跟妈妈说话,只要你叫我,妈妈就会马上到你身边来。这样能很有效地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养成一个人睡床的习惯。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最后,烦请文中被选中投稿的朋友在微信后台回复您的快递联系方式,小舒将有礼品送出哦

相关阅读:

断奶:如何和母乳喂养温柔地说再见

安全睡眠 | 宝宝睡觉的正确姿势

儿童房布置丨求你别在淘宝买花里胡哨的卡通墙贴了

夜里,在什么地方哺乳更安全?

- END-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拜拜啦,晚上九点以后家里没孩子的感觉爽翻了……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