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过程中如何避免汽车的盲区?

耕介


司机在开车时,视野大概是200°,再加上后视镜提供的视角大约60°,差不多还有100°的盲区是在车内无法观察到的。

对于新手来说,识别盲区、有意识地规避盲区是非常重要的驾驶技能。下面,典典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汽车上的盲区以及如何避免的措施。

车头盲区

如果汽车停放在拥挤的车场,那么在挪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就在车头盲区。很多新手由于对前方距离的把握不准,所以在挪移中不敢太往前,生怕发生刮蹭,但实际上此时车头与前车还有一些距离,这就是受车头盲区的影响。

一般来说,车身和座椅的高度、车头长度都会影响盲区大小,高底盘汽车盲区距离较大。除了挪车,在车辆起步时,如果不注意确认盲区安全,很容易撞上在车头玩耍的儿童。这种事故的新闻报道也是屡见不鲜。

对策:上车检查,挪车时多下车看看,或者安装前探头。

车尾盲区

很多人觉得有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车尾盲区应该不存在了。实则不然。

先说倒车雷达,一般汽车安装4-6个在后保险杠上,高于车轮的位置,预警距离大约在2米。当障碍物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雷达就不会报警,比如蹲下玩耍的儿童,多半处于后下方盲区。

再来说一说倒车影像,这种盲区多半出现在没有夜视功能的倒车影像上,如果物体恰好比较矮小,雷达没有探到而夜晚又看不清楚,则容易发生倒车事故。

对策:倒车备刹车,控制车速。

A柱盲区

我国是左侧驾驶,所以在转弯时,汽车左A柱很容易形成遮挡,如果不巧正好是人行道或者视线不佳,很容易发生事故。A柱发生事故的,一般是电动车、行人,因为他们的体积小,足够“藏”在盲区里,特别是两者都在同步移动,那就更加难以发觉。

副驾侧的A柱盲区,相对来说,危险要小于左侧,进入该盲区的,一般是与右转车辆相向而行的行人或电动车。

对策:左转弯前放慢车速多探头,观察左前方,右转前多观察右侧路况。

B柱盲区

B柱左盲区的危险性很高,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视镜调整来避免,右侧盲区则可以回头观察来减小事故发生概率。

对策:加装广角后视镜,养成多看后视镜的习惯,如果需要超车或变道,一定要先打转向灯,路况不好时要慢行,尽量避免大角度变线。

不同车型的盲区

对于普通家轿来说,比较难看到的盲区是A柱盲区,以及车后30°-40°的侧盲区;SUV车型的盲区多来自车头和侧面;大货车的盲区主要受自身的高度和长度影响,特别是半挂车盲区非常大,即使撞上人或车辆也反应不及,遇上一定要避让。

【典典提醒】:汽车C柱盲区基本上只在倒车时有影响,这里就不展开聊了。恩,回答完毕。


新司机必备宝典


国家二级教练,金牌教练,专业从事驾驶培训考试和安全驾驶研讨十余年,与您分享,希望可以帮到您。

总体来讲,车辆总共分为前、后、A柱、B柱、C柱和后视镜共计六大盲区。车辆前后盲区主要是出现在车辆启动和倒车的时候,只要在上车和倒车前仔细观察车辆四周的安全情况,完全可以轻松避免。这里主要针对提问者所说的驾驶过程中避免盲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享。



ABC柱盲区避免方法和技巧:驾驶车辆向前行驶的时候,一定要掌握驾驶第一准则:行驶时,视线离开前方路面不要超过2秒。一般来讲,车辆ABC柱带来安全隐患最多的时候是在车辆转弯、掉头或靠边停车的时候。车辆运行轨迹发生改变时,只需要将我们的身体前后或者左右倾斜两到三次就可以观察清楚。


后视镜盲区避免方法和技巧:同样的,车辆在直行状态,没必要太关心后视镜盲区,只有在需要变更车道、掉头或靠边停车的时候才会用到。主要是注意观察,这里主要是体现在观察的步骤和方法上。首先讲:观察一定要分两步:第一步观察后打转向灯准备变道;第二步观察在动转向的前一秒,确认后方交通情况安全再动方向盘。其次:观察的幅度很重要!这直接决定了能否完全避免车辆后视镜盲区。观察的时候不要只是观察车辆的后视镜,还应该转头或侧头到要去方向的B柱位置,确认安全情况后才可以动转向盘。


只要掌握了以上技巧,相信行驶中车辆盲区就不再是您的困惑。

希望可以帮到您,也欢迎朋友们指正、补充和点评。


驾学导师


汽车的概念比较宽泛。货车和一般的乘用车它的盲区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把汽车划定为最常用的轿车(也包括越野车及suv)。

谈到如何避免盲区,我们得先知道汽车一般有哪些盲区。先看下图。


正前方和正后方的盲区主要是指低于车身、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区域。

左前和右前方的盲区主要是指被两条A柱及后视镜挡到的区域。

左后及右后方的盲区主要是指通过左右后视镜不能看到的区域。

下面我就结合一下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如何避免盲区。

正前方盲区的危险,主要存在于车辆刚起步时,假如此时车辆正前方有小动物或者有蹲着玩耍的小孩,司机是看不到的。如果此时司机麻痹大意,直接起步前行,就容易造成祸端。这样的事,一般容易发生在小区、路边的停车场及游人较多的广场等地方。避免这种事故的方法,其实在驾校考试的时候都学过,就是起步前绕车辆一周,进行观察,并在起步前鸣喇叭,提醒宠物主人及儿童家长的注意。但是很可惜,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这样做,结果导致类似的事故一再发生,甚至有亲生父母轧到自己孩子的,令人痛惜。

正后方盲区的危险,和正前方盲区的危险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前行,一个是后退。避免事故的方法,也和前方盲区的一样。不过,因为现在大多数车都有倒车雷达,因此就造成了司机对雷达的过度依赖,但是倒车雷达并不能保证100%不出事故。说一个自己的例子:一次我正在倒车,听到雷达报警的声音,因为报警声还不是很急促,还有倒车的余地,就继续慢慢往后倒,然后报警声没有了,我以为是后方行人已经走过去了,于是就放心地继续往后倒,结果听到“膨”的一声。赶紧下车,查看情况,原来是后方有一个低矮的石墩,等车辆后部与它的距离过于近时,它就超出了倒车雷达的探测范围,于是雷达就不报警了。这时我继续后退,结果车子就与石墩发生了“亲密接触”。幸亏是石墩,所赞成的损害只不过是漆面的破坏,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是一个在地上坐着玩耍的孩子呢?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后方是一根竖向的钢丝或者一棵小树,而倒车雷达密度不够的话(有的车辆只有两颗雷达探头),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

左前和右前方的A柱造成的盲区,在正常行驶时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经过路口,特别是车辆转弯的时候却要引起特别注意。一次我经过一个小路口,一辆电动车刚好被我的左前A柱挡住,他认为我可以看得到他,猛然转出,当时我就感觉他好象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一下子就跑到了车前。虽然紧急刹车,但还是发生了刮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经过路口或者自己车辆转弯的时候,要“摇头晃脑”、“左顾右盼”,别光只顾着看前方,也要通过身子的左右移动和晃动,兼顾到左右A柱的盲区。

相比以上几种盲区,左右后视镜的盲区更为大家熟知,当后方车辆行驶到己方车辆的左后或右后呈大约45度的时候,我们在后视镜里是看不到它的,此时若因为看不到相邻车道的车辆而盲目变道,则非常容易发生碰撞和刮蹭。避免这种危害的方法:1、加装一个大视野后视镜(缺点是容易对后方车辆的距离判断不准)或者加装一个双曲率后视镜,扩大自己的观察范围;2、加装一个大曲率的小圆镜(实际运用中不太方便);3、采用后视镜两次观察法,就是在准备变道的时候,间隔两到三秒种分两次观察后视镜,如果两次镜中都看不到相邻车道的后车车身,那么就基本可以断定后方是没有车辆的;4、除了看后视镜,还可以再扭头通过侧窗观察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侧后方的车辆。


交通视点


开车时多看,尤其是倒车和顺时针转弯的时候,一定多看,过弯不要犹豫,看没有车辆靠近的情况下,迅速过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关注“改装文化汇”了解更多汽车知识。


改装文化汇


没有完全能避免的了盲区,要做的更好更安全只有多注意观察左中右后视镜和必要的情况下多扭下头观察车辆左右后方情况,还有左右后视镜往外调一点车身占后视镜三分之一或更少一点能减少左右后方的盲区。


黑嘿论车


开车的时候,右侧盲区在后视镜里是观察不到同向行驶的车辆的。所以变道一定要向右扭头看右侧车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