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心慌?《生脈飲》瞭解一下!

之前有很多讀者問過我,說自己在吃晚飯之後老是心慌。尤其是夏天,在吃飯之後出了大量的汗,氣短心慌。導致了不敢運動,體重也一直在增加。

不過心慌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留下的只有一身肥肉。

飯後心慌?《生脈飲》瞭解一下!

【為什麼心慌】

心慌,可能是很多種疾病引起的。具體可以分成兩類。

1、甲亢

怕熱出汗,個別患者出現低熱;心悸、心動過速,失眠,情緒易激動,甚至焦慮。同時有突眼、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症狀。

2、脾虛,氣血不足

首先說一下,心慌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脾虛。如果是脾虛,即便你不吃飽不吃撐,也容易在飯後心慌。除了心慌,平常精神不佳,渾渾噩噩,頭暈乏力等,都是脾虛的症狀表現。

中醫說的脾氣既要負責消化功能,還要負責把營養物質(也就是能保證臟腑功能的氣血)輸送到各個器官。飯後脾氣主要消化食物,原本就脾氣虛的人,因為脾氣的“分流”,氣血運行的能力明顯不足了,所以他們飯後各種不適明顯加重。

飯後心慌?《生脈飲》瞭解一下!

對於脾虛的朋友,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給大家推薦一方,《生脈飲》它對於心肺氣陰兩虛之病機,不僅用於外感熱病,而且能治內傷雜病。

《生脈飲》在古代醫家的書裡叫做《生脈散》,或者是《生脈湯》,這個方子的組成是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這個方子,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常用方劑

生脈飲方中紅參大補元氣、生津復脈,為君藥。麥冬養陰生津,與紅參相配,更增益氣養陰生津之功,為臣藥。五味子斂陰止汗、生津益氣,尤善斂聚耗散之真氣,以助生脈,為佐藥。

綜合看來,本方所治為溫熱、暑熱之邪,耗氣傷陰,或久咳傷肺,氣陰兩虛之證。一般情況下,在古代此方多用於夏季,暑熱傷人之時,但是,我們用藥要靈活,不能拘泥,有這種情況,就要用這種藥。比如現代人稟賦薄弱,勞作少,氣虛者多,一到春天,天氣一熱,這種氣陰兩虛之人就開始難受了,當然就可以使用此方。此時人們熱蒸汗洩,最易耗氣傷津,導致氣陰兩傷之證。

飯後心慌?《生脈飲》瞭解一下!

【總結】

生脈飲可適用於心肺氣陰兩虛之病機,不僅用於外感熱病,而且能治內傷雜病。臨床常見:心悸、汗多、口渴、氣急、苔淨、脈虛數或不齊等脈症

該方的人參可按不同的病證,區別應用:

氣陰兩虛甚而偏於寒者,用別直參(高麗參);氣陰兩虛甚而偏於熱者,用西洋參;氣陰兩虛輕者,用黨參。

心神失寧,有少寐、夢擾症狀,加用棗仁、柏子仁;血瘀阻絡,有心痛、舌質紫症狀,加用桃仁、丹參;水溼內滯,有足腫、舌胖症狀,加用茯苓、豬苓;陰虛陽亢,有心悸、怔忡症狀,加用紫貝齒、磁石;心律不齊,加抗心律失常的苦參、葛根有效。

飯後心慌?《生脈飲》瞭解一下!


看到這裡,如果覺得自己就是勞神過度、氣陰兩虛、愛出汗,就要注意了。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