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一年四季,无不成诗。各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就是所谓的“四时之诗”。李白曾写过《子夜四时歌》:春歌、夏歌、秋歌、冬歌。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宋代诗人徐瑾也曾专门创作了一组《四时诗》:春夏秋冬。

《四时诗·春》

风吹细浪低田麦,雨过初分浅水秧。

红树半开桃脸嫩,绿波深映柳丝长。

《四时诗·夏》

林垂紫李玉成蹊,水映红榴石近溪。

深栋双双飞燕语,阴槐绿树万蝉嘶。

《四时诗·秋》

红飘乱叶树连枝,雨著疏花菊狞篱。

蓬转恨多饶白发,鸿归数处寄新诗。

《四时诗·冬》

飞花雪片落梅残,典发歌楼酒量宽。

矶石钓鱼观冻手,衣蓑绿映暮江寒。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会专门针对四季来写诗。时间是自然的体现在诗词之中,往往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感情。所谓:伤春悲秋,苦夏寒冬。今天我们主要说说关于春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词成千上万,不可胜数。其中很多诗词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类似《春晓》妇孺皆知;又如《江南春》、《春夜喜雨》等等耳熟能详。这些诗词各有特点,但要想一一评述是不可能的。今天,我们主要看一看那些十分精巧、超凡脱俗的绝妙之笔。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1.灵动之笔:《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是春天的象征。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二月春风写得活灵活现,不同于“杨柳拂风”,流于俗套。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2.顿悟之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天,小草刚刚发芽的时候,人们看远处的草,总是比近处的草茂盛。但是,当你走近后,却发现跟你刚才站着的地方是一样的。这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道出了多少人想说而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心情。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3.点睛之笔:《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全诗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唯有这个“绿”字。王安石先后用过“过”、“到”等十余字,最后想到了这个“绿”字。本来是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下子使得全诗出神入化,读之称妙。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4.传神之笔:《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为僧人,有画作《春江晚景》,苏东坡在上题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既写出了春天带来的变化,又阐述了一个朴素的现象,甚至是生活哲理。按现在话说,只看惠崇的画,不读苏轼的诗,就是一张图片;读了苏轼的诗,就成了一张动图。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5.风趣之笔:《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春出游来到一个园子,敲门很久无人开门。于是猜测主人是想独吞这满园春色,孰料还是没有藏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趣,同时也说明自然的力量不可阻挡。

叫春的诗词千万首,却都没有这一联残句绝妙!

当然,写春巧妙的诗词,上面几首仅是个中代表,佳句名作数量非常多。但窃以为描写春天,最有意境、最为高雅、最称巧妙的,仅仅是一联残句:

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

这是唐代诗人章孝标《早春初晴野宴》中的一联,可惜全诗已散佚不存,只此两句。大约是作者早春外出,野餐赏梅,天遇小雪。梅花、飞雪、琴,柳色、轻烟、酒,这几样东西,前三样一组,后三样一组,顺序不可调换,仅此一种组合。最绝妙的是意境的营造,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有动有静、虚实结合,不知不觉,臻至化境,可谓神来之笔,被称为“妙句之妙”!不知大家有无同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