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为何后金贵族却一致拥护皇太极继位?

马瑞涵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第二代君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那么拥有一众兄弟的皇太极,是如何脱颖而出继承汗位的?

‖皇太极富有谋略,有很高的战略眼光



皇太极继位后,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皇太极搞定蒙古后,突袭明朝京师,用反间计让崇祯帝杀害了袁崇焕,凡此种种,可见皇太极的能力,是能继承汗位。

‖皇太极有自己的势力,而且有大量支持

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改变了后金的军事制度,也就是后来的“八旗制度”,皇太极作为四大贝勒之一,有很大的权利,有了自己的势力,在大哥褚英被废之后,四大贝勒是有很大可能继承汗位的,代善不参与竞争,但是代善的儿子却坚定的支持皇太极,由此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继承汗位已是必然。

‖皇太极继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四大贝勒之中,代善有前科,想继位很难;阿敏为人居功自傲,而且目中无人,而且还是侄子,不可能继位;莽古尔泰虽然勇猛善战,但是缺少谋略,没有长远的眼光。

而皇太极相对他们而言,不仅有手段,而且有能力,有眼光。最重要的是,他面对当时的形势能有自己的方法,征蒙古,伐朝鲜,南下逐鹿中原,他有成大事的潜质和能力,他继位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源稚生


首先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

他们是一母同胞兄弟,生母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三兄弟是努尔哈赤最疼爱的儿子,尤其是多尔衮。晚年的努尔哈赤甚至想将自己手中的正黄、镶黄两旗势力分给三兄弟的,这意味着什么?当时只有大汗或者是继承人才有资格掌握正黄、镶黄两旗,说明努尔哈赤是有意将汗位传给三人的其中一个。可惜在努尔哈赤还未做完这些布置时就薨逝了,原本应该是势力、实力最强劲的三兄弟,此时因为年幼(阿济格才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军功、威望等方面都远不如其他几位兄长。

在努尔哈赤时期也有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除了多尔衮三兄弟外,就是四大贝勒实力强劲。

大贝勒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之子。

从小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军功卓著,在朝中的威望也很高,为人比较清楚,不像他的哥哥褚英那么莽撞傲慢,手握正红、镶红两旗,早年他是努尔哈赤心中继承人的理想人选。不过他曾被传出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多尔衮三兄弟的生母)有私情,因此被公开废除嗣位,失去了汗位的继承权。

二贝勒阿敏就不多说了,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除非努尔哈赤这几个实力强劲的儿子都死光了,阿敏才有继承的机会。直接说下三贝勒莽古尔泰,他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富察氏失宠被赶回去(有一说是被处死),莽古尔泰也随之失宠,再加上他的个性也是暴躁易怒型,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反观四贝勒皇太极,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福晋孟古哲哲。

孟古福晋虽然也受宠,但是跟其他几位福晋没得比:孟古福晋嫁过来的时候,富察氏仍是大妃,生下皇太极后,仍没有取代富察福晋的地位,而阿巴亥福晋成为大妃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可见孟古福晋没有特别的,也不是专宠。他除了跟前三位贝勒一样有不俗的军功和威望,个人才干卓越外,他的身家和势力是四大贝勒中较弱的。但他的待人处事,是后金贵族们比较欣赏的,符合贵族们的利益。

综上,皇太极会得到众后金贵族的拥护和支持。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浮生若浅


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有十六个儿子,但是嫡出的儿子只有原配嫡妻佟佳氏(元妃)所生的褚英、代善,第一位继妻富察氏所生的莽古尔泰、德格类,第二位继妻叶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所生的皇太极和第三位继妻乌拉那拉氏(孝烈武皇后,后被褫夺)所生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嫡长子褚英是努尔哈赤所杀,自然不可能继承汗位。到努尔哈赤去世时,实际上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只有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和一母同胞的多尔衮三兄弟。



这其中,代善因为与继母乌拉那拉氏“私通”和刻薄两个亲生儿子岳托、硕讬的事情,早已被努尔哈赤公开否决了汗位继承资格。莽古尔泰、德格类的生母富察氏同样因为和代善“不清不楚” (代善这家伙是不是有恋母癖?怎么专找继母下手?)被努尔哈赤给休了,而且还被杀了,甚至野史中还传出了莽古尔泰弑母的说法。母亲被废,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在所有嫡子中自然也就“低人一等”,失去汗位继承资格了。一母同胞的多尔衮三兄弟彼时年纪尚幼,除了阿济格二十一岁已经成年之外,多尔衮只有十四岁,多铎只有十二岁,可偏偏这唯一成年的阿济格又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在母亲乌拉那拉氏被逼殉葬之后,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哥哥,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弟弟,无论如何也是斗不过其他几位根基深厚的兄长的!更何况,论齿序也轮不上他们。



综上所述,继承汗位的只能是皇太极!但是,彼时代善父子手里握着正红旗和镶红旗,莽古尔泰手里握着正蓝旗,德格类虽然没有掌握整旗,但长期在外征战,实力也不容小觑,一母同胞的多尔衮三兄弟手中还握着正黄旗和镶黄旗。此外,镶蓝旗掌握在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手中,镶白旗掌握在努尔哈赤的孙子、褚英的儿子杜度手中。实际上,皇太极自己手中掌握的只有正白旗,实力较弱。而且,努尔哈赤在世时,其三位年长的嫡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和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已经形成了“四大贝勒”的格局。皇太极虽然继承了汗位,想做到父亲努尔哈赤那般说一不二,很难!于是,皇太极玩了一手欲擒故纵,搞出了“四大贝勒”联合主政、以已为尊的政治格局,算是暂时稳定了政局,没有造成兄弟阋墙、诸子争位的局面。



继承汗位之后,皇太极利用“以己为尊”这一点,相继对几位哥哥发起了政治攻势。几番争斗下来,代善“靠边站”了,阿敏被幽禁了,莽古尔泰被气死了(谋逆是死后才翻出来的旧账)。皇太极顺势对八旗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牢牢掌握了实权。自此,皇太极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真“汗”。但是,皇太极的野心绝不仅仅在偏安称汗上!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改元崇德,正式去汗号称帝,成为了清王朝的首任皇帝。自此,清王朝与明王朝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正式拉开了一统天下的铁幕!八年之后,摄政王多尔衮带着皇太极年幼的儿子清世祖福临走进了紫禁城,清王朝从东北走向了全国,成为了真正的中央政权。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皇太极能继承皇位,全赖皇太极自身的威望和名声。皇太极有勇有谋,并且擅长计谋,可以说是足智多谋了。并且皇太极自身亦是四大贝勒之一,名正而又言顺。

也可以这样通俗地讲,皇太极在这四位贝勒之中是出类拔萃的,个人优势远胜于其它三位贝勒,用脱颖而出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分。

虽说努尔哈赤突然暴亡,但后金内部依然是团结一致,坚如磐石,在皇位继承者上面没有引起大的纷争,皇太极也是顺利的继承皇位。这其中和皇太极自身优秀的条件是分不开的,个人能力十分优秀。


清峰徐来89


努尔哈赤死后,最有实力的就是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代善为人和善,但是没有皇太极有野心,并且与阿巴亥有染,自身有污点。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有资格继位。莽古尔泰打仗虽猛,有勇无谋,并且背负着杀母的骂名,所以别人也不会推举他,只有皇太极名声好,有勇有谋,所以别人才推举皇太极继位。


博尔济吉特额尔德穆


努尔哈赤虽然有16个儿子,但地位高低各有不同,地位最高的是四大贝勒,实力最强则是多尔衮三兄弟,四大贝勒中阿敏是侄子最先排除,代善和莽古尔泰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可能,最终的结果只能在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产生,为什么皇太极能最后胜出,主要是多尔衮三兄弟实力太强,且势力太大,其他三大贝勒生怕自己地位不保,于是共同推举了相对较弱的皇太极!


封弦


主要是四大贝勒之争,最后选皇太极,无非俩原因,第一在努尔哈赤看得见的地方好好表现,第二就是在努尔哈赤看不见的地方不择手段。


豆叔讲故事


嫡长制是汉人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