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飛不死,北伐時諸葛亮派張飛守街亭,張郃能取勝嗎?

零依米


從張飛和張郃的戰績來看,兩人都是善於進攻的能手,而根據題目中的假設,我認為張飛在前期能夠守住街亭,可後期張郃連續進攻之下,街亭依舊會失守。

這兩位國之名將其實早就有過一次攻守之間的對決,以那次的戰果,我們就可以比較好的分析出街亭之戰的結局了。


雙方攻守對決的巴西之戰

公元215年,張魯舉漢中投降,曹操留夏侯淵、徐晃、張郃等人守衛漢中、陽平關等要地。在劉備攻取了蜀地之後,張郃開始率軍南下奪取巴東、巴西兩郡,以打開入蜀的道路。

同時劉備安排張飛為巴西太守,雙方在宕渠一帶相拒了五十多天。這一戰張飛是守方,張郃的攻方,情形大抵和問題一樣。之後張飛率領一萬人抄小道進攻張郃後方,而張郃的軍隊也因為山道崎嶇狹窄,首尾不能兼顧而大敗,張郃僅帶了幾十個親兵棄馬爬山逃跑,退守南鄭。

張飛雖然打了個漂亮的奇襲戰,擊潰了張郃,保住了巴西一郡,不過這是建立在山路崎嶇的地利優勢下才能成功的。而按問題中的假設,張飛如果想要守住街亭的話,則要再結合一下當時街亭的地勢情況來看看了。


街亭的地勢限制了張飛

照《三國志》和《後漢書》等的記載,街亭是屬於依山傍水,立於兩山之間的地形。這樣的地勢就決定了只能防守,不能進攻的弱勢,而且依照諸葛亮北伐大軍的數量,駐紮街亭的軍隊不會很多。作為僅需要防守的街亭,駐紮的軍隊不過超過一萬。

可是張飛善攻卻不善守,即使是打敗了張郃的巴西之戰,那也是張飛主動出擊的,何況當時張郃只是作為一個先鋒將領,手下的所帶領軍隊也比以逸待勞的張飛要少的多。可到了街亭之戰的時候,張郃被曹叡“加位特進,遣督諸軍”。也就是說,張郃有權力調集整個隴西,乃至關中的部隊,雙方的兵力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就算張飛剛開始能以按諸葛亮的部署“當道紮營”,前期大概能討到一點便宜,可在張郃源源不斷的後補兵源之前,張飛是很難守住街亭的。尤其是張郃的後面還有曹叡親自坐鎮長安,隨時準備御駕親征,所以即使張飛死守街亭也不可取。

除非張飛能捉住時機,再來一場奇襲戰,重現巴西之戰時的威風,或許還可以扭轉戰局。可是就算張飛沒死,街亭之戰時也已經六十多歲了,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還能有掌控好戰場主動權的自信和精力嗎?我個人表示不可能,所以街亭不論誰守都很難成功,魏蜀兩國的國力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狐史首丘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巴西郡,位於益州東北部,與漢中接壤,雖然劉備奪取了益州大多數郡縣,作為“益州門戶”的北邊的漢中郡,卻依然掌握在張魯手上。這張魯是五斗米教教主,在漢中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當初劉璋就是因為面臨張魯的威脅,才請劉備入的益州,成都易主,張魯成了劉備集團一大威脅。巴西郡,進可出擊張魯攻拔漢中,退可抵禦張魯保衛蜀地,自然成了劉備集團奪取漢中之前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於是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讓他以此為據點進取漢中郡,從而控制整個益州。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以後以後,一邊準備武力奪取漢中,一邊派人去勸降張魯,可是張魯卻說:“寧為曹操奴,不為劉備上賓。”拒絕接受勸降,劉備只好讓張飛做好武力奪取漢中的準備。

可是劉備還是慢了一步,僅僅一年以後,曹操一舉拿下漢中,收降張魯,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三大虎將鎮守漢中,就這樣,益州門戶大開,而劉備集團當時還在與孫權集團爭奪荊州。蜀漢集團得知曹操佔領漢中後,才匆忙與孫權訂立盟約,史稱湘水之盟。漢中落入曹操手中,張飛所在的巴西,成為抵抗曹軍入侵的前哨基地,巴西一旦失守,劉備集團有滅亡的危險,奪取漢中之前,先得守住巴西,所以張飛承擔的任務是很重的。

不久以後,曹魏名將張郃率軍入侵巴西,這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史稱: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三國志》

多年以後諸葛亮北伐中原,馬謖街亭失守,就是敗在他手上,張郃是連諸葛亮都忌憚的名將,張飛面臨如此強大的對手,又會怎麼應對呢?

張飛威震宕渠縣

張飛在巴西郡治閬中,得到張郃入侵巴西的情報,張郃此時已經沿著宕渠水行軍,佔領到閬中東南的宕渠縣,正在不斷地掠奪人口遷移到漢中。張飛面對這樣的危機時刻並未心慌,也沒有急於調兵遣將於張郃決戰,而是先派探子去調查情報。《孫子·謀攻》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張飛不愧是深知兵法的名將,他調查得知張郃軍大營在矇頭、蕩石一帶。

張飛早就知悉巴西一代地形,得知張郃這樣部署,非常高興,心道真是天助我也!原來張郃駐紮的地區三面環水,只有北方一條通道,張郃將大本營部署在這裡主要是考慮到此地易守難攻,可以很方便的儲存物資和掠奪的人口,只要守住北道,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任誰都無法攻破大營,這本來對於張飛軍是劣勢,但是“兵無常勢”,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優勢與劣勢也可以相互轉化。

你不是想如果堵住口子我就拿你沒辦法麼?那好,我來替你堵上。張飛率軍晝夜兼行堵住了北道,此時張郃部如同甕中之鱉,張郃多次挑釁張飛,吸引張飛與之交戰,可是張飛就是死死堵住口子不與張郃交戰,張飛與張郃就這樣對峙起來、最後張郃終於沉不住氣了,離開大營出兵想要強行打開通道,可是張飛卻有偷偷翻山越嶺,出現在張郃後方,就這樣,張郃的強攻部隊和大營部隊的聯繫被切斷。張郃前後不得相救,只能拋棄大部隊,在麾下十餘人掩護之下倉皇撤退回南鄭,他手下的將士,自然非死即降了。

張飛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取得宕渠大捷,不僅保衛了巴西郡,更使得整個益州得到了安寧,也為日後劉備集團奪取漢中郡鑑定了基礎。為此,張飛還特意用長矛刻下“立馬銘“其文為: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溕,立馬勒銘。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亭殿閣


如果張飛不死,北伐時派張飛守街亭當然沒問題,不過更大的可能是諸葛亮會讓張飛承擔更重要的任務,而換其他人來守街亭。

諸葛亮之所以選馬謖來守街亭,一是因為街亭地勢狹小,利於防守,希望藉此機會栽培馬謖,讓他建立功勳。二是因為雖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已經投降,但是還有很多小城併為投降,而隴西、廣魏兩郡還有魏軍,遊楚還在堅守隴西郡,涼州刺史徐邈、金城太守的部隊在威脅南安,而雍州刺史郭淮則屯兵上邽,對於諸葛亮來說,及時肅清這些魏軍的機動部隊才是當務之急,魏延等蜀軍大將應該留在這些更需要他們的地方。

如果張飛還活著,他曾經在宕渠擊敗過張郃,把張郃打的全軍覆沒。那麼以歷史上的戰績看,張飛對張郃還是很有把握的。而且在三國時期攻堅手段有限,依託地利堅守的話很難攻克,張飛這樣的名將坐鎮也足以鼓舞士氣,也不大像馬謖這樣犯低級錯誤,張郃以輕騎奔襲人數不會太多,又缺乏攻堅器械,張飛守住街亭問題不大。即使魏軍後續部隊增援上來,張飛至少也可以為蜀軍爭取到更多的時間,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軍民儘可能的遷移走,這對於魏國來說是非常慘重的損失。

不過對於諸葛亮來說,把張飛這樣的猛將留在街亭顯然太浪費了,這個時候這種大將更應該用來對於郭淮、徐邈等機動部隊,所以即使張飛活著,也不大可能被放在街亭這種地方浪費人才,而是會和歷史上魏延一樣,去攻擊郭淮等魏軍。


不沉的經遠


我們先來看看本次戰役的現狀: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明面上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實際上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進攻祁山。魏國聞訊,急忙派遣張郃前去祁山迎擊蜀軍。




諸葛亮對跟隨左右的馬謖一直很滿意。

之前七擒孟獲,馬謖就提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獨特見解,於是本次戰役,直接任命馬謖為參軍領導諸軍,前去駐守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帶軍到達街亭後,完全不記得諸葛丞相的叮囑,不在要道紮寨為營,卻要在一座孤山上紮寨,即便副將王平百般勸阻,絲毫不聽,執意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聲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張郃到達後,很快包圍了山上,又派人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街亭丟失後,蜀軍失去重要據點,大軍進退無據,無法再戰,被迫退軍,第一次北伐失敗;


從整個戰役上看,不難看出,馬謖錯在不聽諸葛亮及王平之言,死搬書本,盲目自信,導致本次大敗。如果換了張飛,後果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張飛是有勇有謀。

從長坂坡張飛派人在橋頭樹林佈置疑兵、假裝醉酒生擒嚴顏老將等多處可以看出;


其次,張飛後期對諸葛亮很尊重。

因為有了前期諸葛亮的優秀表現,所以張飛很容易就採納丞相的建議,在要道設防;


第三,張飛自知不夠聰明,對於身邊人的建議,很容易聽進去。

不會自以為是,盲目自大,胡亂布兵。



由此可見,張飛換馬謖,至少街亭不會這麼容易丟,至於勝負,還要看雙方大軍和軍事統帥的戰略把握。


小家之言,不當之處,望海涵,謝謝!


熱愛歷史的同學


諸葛亮被歷朝歷代捧為“智聖”,近“神”似的人物,自然被打造的毫無瑕疵。如果有錯,那都是別人的錯!

諸葛亮不顧蜀之羸弱,蜀道的艱難,人心思定的大局,屢屢發動北伐,去挑戰強魏,只為彰顯自己“鞠躬盡瘁”之德,不理“天時、地利、人和”,戰略上所犯根本錯誤,而甩鍋於一些戰術上的失敗,馬謖以命背鍋,一冤就是上千年,可憐可嘆!

此回答就不說孔明戰略問題了,只聚焦於街亭之戰!

先說演義。演義中,諸葛亮一伐中原,出隴右,輕鬆得三郡,魏朝野震動,曹叡親自坐鎮長安,命司馬懿領20萬軍直撲街亭,欲斷蜀軍退路。諸葛亮之參軍馬謖,立軍令狀自請率軍駐守街亭。孔明命其領兵2.5萬,王平為副將,並囑其當大路下寨,以阻魏軍。結果馬謖末聽叮囑,上山結寨,遂被司馬懿之先鋒張郃困於山上,斷其水路,蜀軍自亂而大敗。街亭一失,諸葛亮不得不撤軍,至一伐中原失敗。斬馬謖於轅門,自降三級為失敗承擔罪責。

歷史史實大體如演義所述,只是細節中並無當道下寨之命,也沒有司馬懿什麼事,和後來諸葛亮的神來之筆空城計。兵力上魏軍也無20萬之眾,張郃所領兵力有明確記載為5萬精兵。

那為什麼替馬謖喊冤?

先從兵力上做個分析。演義中,馬謖所領部隊為2.5萬,加上側後方高翔領兵一萬,還有魏延領所部人馬做總預備隊。全部防守兵力最多5萬。而司馬懿有20萬人馬,大約是蜀軍的4一5倍。演義中戰爭規模一直是被放大了的,真實歷史中,一伐中原時,諸葛亮蜀軍總兵力不過十萬,主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街亭只是分兵。按史實與演義描寫的兵力比例,守街亭的蜀軍人馬,最多也就1萬一1.5萬人馬。

再看街亭的地勢,並非一將當關,萬夫莫開的峽谷之地,不是蜀中門戶的劍閣。這也是演義中諸葛亮令馬謖當道下寨的原因。可馬謖到街亭實地一看,當道下寨根本經不住魏軍衝擊,畢競手上兵力太少,防守也沒有縱深。而且就算當道守住了,魏軍輕意就可繞過營壘形成合圍之勢,這才決定紮寨上山。馬謖的兵書也不是白讀的,何況還相關自己的性命。不瞭解實際地理情況,紙上談兵瞎指揮的例子自古至今有之,諸葛亮就不會嗎?其實1萬步兵對上5萬精兵而無地利優勢,無險可守,無城可依,在冷兵器時代,是必敗之局,誰去守也沒用。

至於題主所提張飛不死什麼的,那又回到小說家言了。小說嘛,誰勝誰負,單挑多少回合,就是作者隨意了,看心情。所以網上以交手回合評價武力值高下的,都是閒得蛋疼的無聊爭論。好在三國演義在重大史實上還不會過於胡編濫造,張飛就算不死,街亭也守不住!別一天到晚吹張郃見張飛就跑,這麼玩沒意思,智商會越玩越低的。





淨月暖陽


如果張飛不死,北伐時諸葛亮派張飛守街亭,張郃取勝的機會渺茫!首先“失街亭”不是張郃多厲害,而是守街亭的主將馬謖太無能!馬謖雖然深讀兵書,卻是一個紙上談兵的“繡花枕頭”,早在劉備臨死前,就警告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但是諸葛亮跟馬謖情同父子,在馬謖再三請求帶兵出征,又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諸葛亮將鎮守街亭的大任交給了馬謖。誰知馬謖到了街亭,剛愎自用,不聽副將王平的建議,私自分兵,率領大部分兵士駐守街亭山頭,放棄了街亭要道關口,只留下副將王平少量兵馬駐守。張郃領兵來犯,王平兵微將寡,抵擋不住張郃的進攻,張郃打敗了王平後,重兵圍困在山上的馬謖軍營,同時切斷山上飲用水源,造成山上蜀營兵士大亂,不戰而潰,馬謖丟失了街亭,上演了一場“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歷史悲劇。由此可見,只要馬謖遵照諸葛亮守街亭的軍事部署,在街亭的重要隘口當道駐紮軍營,張郃就不可能輕易取勝,更別說讓猛將張飛來守街亭,那自然是萬無一失!



唐漢明月


我來回答,世人都這樣假設諸葛亮讓張飛去守,而我認為如果張飛沒死而且諸葛亮又要用張飛去街亭的話,那應該沒有這個守字可言!再說了張飛真要坐鎮街亭你們覺得魏國張頜還是那樣的打法?又如果張飛真要坐鎮街亭,他會按諸葛亮的要求來辦?他鬼點子還是很多的,會找機會進攻的,他也只會進攻,要麼誘敵來攻埋伏攻回去,這樣張頜只有守的份,因為張飛的守都是騙人的他只會進攻再進攻!那又假設如果張飛真聽話按諸葛亮的安排也是能守住的,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街亭有張飛在,張頜啃不下來!張飛身經百戰,文武雙全,不是馬謖能比!因地制宜,權衡利弊,敏感嗅覺等等,馬謖讀書人太自信雖懂戰場瞬息萬變,但是不會運用!再說張飛可是碾壓過張頜的人!張飛守絕對守得住,畢竟這是局部戰爭不是國戰!


人生就是G


在趙子龍百萬軍中七次殺進殺出的第七次衝出曹操營壘時,已是人困馬乏了,這時的張飛把住橋頭,突然趙子龍懷抱阿斗,大呼,“快救子龍“。張飛連忙放過趙子龍。

這時張飛立於烏錐馬,橫握丈八蛇茅,圓爭環眼,一聲大喊,燕人張冀德在此供候多時,,這一聲,如悶雷著響,嚇得曹軍連連倒退,不敢近前,張飛見狀,又一聲,”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是何道理?"這聲音更大,震得曹軍將士捂耳懼而倒退,還震死一曹將從馬上跌落,這時,曹營一片混亂,曹操連忙帶兵逃跑。

張飛見曹軍退,隱藏樹林,旅上十個騎士,每匹馬尾綁上樹枝,來回奔馳,當時這整個森林塵土飛揚,曹軍見狀不敢再追,懼怕張飛在林中佈下伏兵,這可見,張飛很會用計退兵。

特別是張飛在霞明關

與我與


楊保苟284


不能,為什麼,首先是地形,街亭那個地方確實是個喇叭口,但諸葛武侯對那個地方也不是特別瞭解,說的是“五道之口”下寨,但其實找不出來那個地方,以街亭喇叭口那兒駐紮,要攔住來勢洶洶的魏軍也非易事!而且馬謖當時選擇山上下寨,正所謂置之死地於後生,這就犯了一個錯誤,直接套用兵法,其實馬謖更適合在中軍出出計謀,寫寫報告更好。

我們再來看一下諸葛武侯的用人,可以看到他在這個出師表向劉禪舉薦的人,向寵,郭攸之等,但是這些人在實踐中卻並不如人意,就好比紙上談兵的馬謖一樣,但是這些人有個什麼特點呢?聽話,老實本分。再看魏延,關羽等人,諸葛武侯是不太喜歡身上帶刺的人的,關羽驕傲,魏延桀驁,但是他們實際表現卻要好很多!所以諸葛武侯他是喜歡這種踏實的人,不喜歡那種有點跳的。

再說街亭,應該派誰去守,就應該諸葛武侯親自去守!也能適當的根據地形等因素改善原有的防守方案,也不會至於慘敗!


啊王I


首先,很多人還是收三國演義影響太深,認為主要原因是馬謖沒有聽諸葛亮的話當道紮營,然而演義終歸是演義。

馬謖可不是什麼蠢貨,他給諸葛亮提了很多非常好的策略,見識非凡。他吃虧就吃虧在犯了跟趙括一樣的毛病,紙上談兵,死讀兵書。

馬謖沒有當道紮營也有他的道理,街亭附近的地形如同一把扇子,前面寬後面窄,如果扼守住扇子的把柄,就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偏偏面向曹軍的是扇面,這就很難防守。

馬謖認為,他駐守在山上,即使被包圍,到時候也會如兵書上所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可他沒想到,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依我看兵法上最厲害的一招應該是斷敵糧草,沒有吃喝,你打什麼仗。



曹軍也使的這一招,把你一圍,斷了你的水源,你沒吃沒喝,我也不跟你打,你要往下衝我就多布弓箭,再放火,讓你衝不過去,只幾天,馬謖就失了街亭。

所以如果只派一個人去很難守住,最好派二個人,互為犄角,就能守住,派張飛馬謖兩個人去就行了,一個衝陣廝殺,一個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