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一首思乡的诗,开头两句就令人叫绝,终成了千古名作!

李觏,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虽然他不以诗词著称,但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他的一首《乡思》。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一首思乡的诗,开头两句就令人叫绝,终成了千古名作!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人们常说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我极力远眺,望尽了天涯,却没有看到我的故乡。前两句写诗人远眺,但是远眺的具体景色,诗人却并未多加描述,只是告诉我们,他一直望到了天边,看到的落日,他想起了“落日是天涯”,他看到了天涯,却没有看到家。通过对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唱,将思乡之情描写的极为深刻愁苦。

以落日喻天涯,源自于《世说新语夙惠》,《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来。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

李觏一首思乡的诗,开头两句就令人叫绝,终成了千古名作!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太阳逐渐地落下山去,青山挡住了我视线,不仅如此,青山竟然还被暮云遮蔽着。“碧山”、“暮云”,都是色彩较深的景色,诗人着重墨,不仅符合苍茫的山色,更是将思乡的愁绪描绘的越发浓郁。“已恨”、“还被”将诗人心中的感情层层递进,本来归乡的路被重重山峰遮挡便已是恨意十足,更可恨的是碧山还被暮云遮蔽了。

李觏一首思乡的诗,开头两句就令人叫绝,终成了千古名作!

前两句,诗人极目远眺,视线扩大到了天边,看到了落日,也望极了天涯。后两句,随着笔锋一转,时间的推移,太阳已经下山,诗人的视线也由远及近、由大变小。不仅如此,诗中景色的色彩也从轻、明的天和落日变成了碧、暮的山和云,色彩也在进一步的变得浓郁。诗人思乡的心也随着色彩的变换而越来越浓郁。诗人运用视野、色调以及结构变化这三者的结合,将思乡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手法高明。

纵观全诗,一共分四句,每一句感情便有一层加深,最后把思乡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潮,令人敬佩不已。

李觏一首思乡的诗,开头两句就令人叫绝,终成了千古名作!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