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按照正史而不是演义小说的记载,在隋末唐初战场上,能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是秦琼秦叔宝,而最被李世民信任并依为最后一道防线和贴身保镖的,是尉迟敬德(墓志铭显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融,字敬德,后人误以公为恭)。

尉迟敬德这个人,十分不讨包括唐营在内的所有人的喜欢,这可能跟尉迟敬德少年经历有关:这个打铁的,养成了丁是丁卯是卯、比铁锤铁砧还硬的脾气。有时候正直起来,让已经当了皇帝的李世民也会感到很尴尬。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私下答应当众翻供只说了四个字,气歪了唐太宗的鼻子。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尉迟敬德这个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根,他的曾祖父尉迟本真是北魏冠军将军、渔阳郡公,祖父尉迟孟都是北齐北周两朝济州刺史,父亲尉迟伽,也是隋朝一个不小的官。可能是因为隋末战乱和父祖早逝,尉迟敬德从十二岁就流落江湖——尉迟打铁,可能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过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

这位尉迟敬德被秦琼在美良川击败之后降唐,先是被屈突通怀疑要叛逃,给捆成了一个大粽子,然后又因为喝酒争座差点打瞎江夏王李道宗,而被李世民骂得狗血喷头。李世民甚至用汉高祖剪除开国异姓诸侯王为例,对尉迟敬德发出了死亡威胁:“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尉迟敬德跟玄武门之变的同伙兼战友关系也不好:“敬德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得罪的房谋杜断,或许房杜二人不会计较,李世民或许乐见其事,但是得罪了位高权重而心眼比较小的国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就悲剧了:“出为襄州都督,累迁同州刺史”。等于文臣武将皇亲国戚合伙,把尉迟敬德赶出了大唐权利中心。

而尉迟敬德直脾气上来,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李世民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坚决不要;有人举报他谋反,他直接在朝堂上脱衣服,还气哼哼地反唇相讥。而他气李世民气得最狠的一次,是一项标榜温文尔雅的李世民暴怒失态,连最喜欢的玉梃都摔碎了。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据《朝野佥载》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跟亲家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莒国公,其子唐善识娶豫章公主)下棋,下着下着俩人吵起来了(争道)。这就要怪李世民下棋不会挑对手了:你找不会下棋的尉迟恭或者比较温柔的房玄龄杜如晦下棋,怎么悔棋都可以,但是唐俭从小就“落拓不拘规检”,又哪里会给皇帝面子?结果吵得不可开交,唐太宗一气之下,就把他撵到谭洲去了。

赶走倔亲家唐俭,李世民还是余怒未消,就想再整治他一把,而李二先生这次又犯了一次错误:他找来合伙陷害唐俭的,就是比唐俭还倔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看史料这段记载很好笑,因为李世民的表现就像一个赌气的小孩子。他气哼哼地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这小子敢不给我面子,我一定要宰了他,你明天上朝的时候帮我作证,就说唐俭极其失礼,对我怒言指斥。”尉迟敬德哼哈着答应了:“敬德唯唯。”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唾沫横飞“控诉”唐俭如何大不敬敢骂皇上,还信心满满地让尉迟敬德出来作证。尉迟敬德出来磕头说了四个字:“臣实不闻!”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昨天你们下棋的时候,我确实在场,但是我可没听见唐俭骂你!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尉迟敬德这四个字说出来,李世民简直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咱俩昨天商量好了,你做伪证来整死唐俭,怎么今天当堂翻供了?”这样的心里话,李世民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只好“频问”,一定要让尉迟敬德如约作证。而尉迟敬德也真对得起他,怎么问就那四个字,而且态度坚决不肯改口(确定不移)。

李世民丢了面子被气歪了鼻子,两个借坡下驴的机会都没有,看着想笑又不敢笑、脸色憋得青紫的文武群臣,李世民抓起自己的玉梃摔了个粉碎,然后一甩袖子,气哼哼地走掉了(上怒,碎玉梃于地,奋衣人),群臣自然捂着肚子一哄而散。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过了好大一会,宫里传出旨意:“皇帝要请大家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当满朝文武再次见到李世民的时候,发现皇帝大人已经换了一副面孔:“敬德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大家一看李世民气儿消了,唐俭的脑袋保住了,自然是山呼万岁,大家其乐融融醉饱而归。而尉迟敬德回家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个车队——李世民特别赏赐了他一千段杂彩绸缎。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在温馨微笑的同时,也不能不感叹唐太宗的孩子气和尉迟敬德的倔强脾气,同时也知道大唐盛世和贞观之治从何而来。但是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你尉迟老兄不肯作伪证,完全可以请病假置身事外,为什么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卷皇帝的面子?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这就是明君与忠臣,要是换了两个人,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发生。而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私下答应却当众翻供,就是怕李世民再去找别人作证,那时候李世民就会犯下大错误,而唐俭的脑袋自然也就丢了。

唐俭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李世民死了他都没死。唐俭后来也得以陪葬昭陵,以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的身份,到地下陪李世民下棋去了。不知道俩人还会不会再吵起来,但如果真的再次下棋吵架,李世民想整治唐俭,肯定是不会拉尉迟敬德来作伪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