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史傳文學 之 《國語》概況

《國語》其書

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史傳文學 之 《國語》概況


先秦史傳文學中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國語》。《國語》一書,與《左傳》有一定關係,但又是分而有別的不同著作。

《國語》與《左傳》之間纏夾不清的問題,首先是它的作者。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之說,又《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餘觀《春秋》《國語》。”《十二諸侯年表序》中說:“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表見《春秋》《國語》。”於是後人有認為《左傳》與《國語》同為左丘明所作,且都為解釋《春秋》。《漢書•藝文志》“春秋類”著錄“《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大概即本之於司馬遷。《左傳》與《國語》又有“《春秋》內傳、外傳”之說。《漢書•律曆志下》有“《春秋外傳》曰:……”是以《國語》為《春秋》外傳之始。王充《論衡》也認為《國語》為“左氏之外傳”。至三國吳韋昭作《國語》解序,以《左傳》為“內傳”,《國語》為“外傳”,又是本之於班、王兩人。後世更有人發揮說,《國語》是左丘明作《春秋傳》的稿本,“時人共傳習之,號曰《國語》”(《文獻通考•經籍考》引巽巖李氏說)。所以,《國語》長期被目錄學家列入“經部春秋類”中,以“準經典”的身份流傳後世。

《國語》並非一部有系統的史著,而是一部古人言論的彙編。不過它與《左傳》確有許多相同之處。《國語》記史時間始於西周穆王,終於魯悼公(約前967年-前453年),在時間上與《左傳》大體相吻合,而且許多歷史事件與《左傳》相同。一般認為《國語》的成書時間還稍早於《左傳》,《左傳》作者可能參考過《國語》。《國語》的思想傾向,也與《左傳》有相同之處,主要是“重民”“崇禮”“尚德”,這是因為二書所記載的歷史時代大體相同,共同反映了這一時代的思想特徵。

《國語》首創分國記史的體例,分別記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蹟。八國史事詳略不同。《周語》歷時最長,大部分是記言論政之文,《魯語》多一事一議的小故事,《齊語》只記管仲與齊桓公論政的幾次談話,《晉語》最為詳細,起自武王,止於智伯之亡,《鄭語》則只是一篇談話。可見各國史事,差別很大,也說明作者大抵依照各國史書(即“百國春秋”)底本編撰而成。不過它創立國別體的功績和意義,卻是不可抹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