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莞集


我們可以研究和觀察一下那些赫赫有名的國際性公司,就能得出管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麼。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但相對來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即便公司的老大長時間不在公司,公司的員工仍然能夠充滿熱情地勤奮工作並實現工作目標。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這樣的公司是如何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的。

第一,公司的決策人心胸開闊,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司員工。決策人的特徵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的關鍵要素。

第二,公司設計了一整套完整的、結構化的、實用的激勵體系。這種激勵體系既顧及眼前的現實利益,又關注未來的長遠利益;這種激勵體系能夠真正實現“高績效、高回報”,並且能夠讓員工在工作觀念上自主、自覺,在工作能力上持續提升,並達成工作目標。激勵體系不僅僅是簡單的績效與薪酬之間的關係設計,還包括了企業文化、工作氛圍、員工關係、員工福利和切實踐行的制度交互作用。公司從這樣的激勵體系中實現目標、獲得利潤,員工從這樣的激勵體系中改善了工作態度、增強了工作能力、提升了工作質量、達成了工作目標。

接下來,我們看看擁有管理最高境界的公司都有哪些特徵。

第一,即便老闆不在,公司照樣高效運行。

第二,儘管員工有工作壓力,但並不妨礙他們快樂工作,自主工作,自覺工作。

第三,員工具有很高的責任感、很強的歸屬感;團隊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第四,從個體到組織,都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它既體現在個人,也體現在團隊。

第五,完善的管理體系,包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六,既嚴格遵守相關的勞動法規,又尊重員工的人格與勞動成果。

歡迎大家探討。


耕然夫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看似沒有管理的時候,部門還是能夠正常運轉。 這有什麼要求呢?

第一、知人善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能夠給不同的人分配最能體現長處的工作,避開他們不擅長的地方,讓所有人的價值都實現最大化,這絕對是具有難度的。一個完美的團隊,不一定需要每個人都是10分,只要每個人的長板都是10分就可以。

第二、共同成長。

員工給公司帶來貢獻是管理者的價值體現,員工在公司內切實地得到成長也是管理者的價值體現。

第三、有人情味。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尊重員工的管理者不會教條主義,而是能靈活的變通。

曾經看到有網友吐槽自己公司的領導,有的是強制中午午休時間去玩大半個小時蘿蔔蹲的遊戲,說是為了促進團隊的感情;

有的是在老員工請假回家辦喪事時指責不提前兩週請假,不能批准;

有的管理者每天都要在晚上九點準時開會,說是不能影響白天大家的工作……

這些公司的管理者只把自己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掌握著權力,卻讓公司變得冷冰冰,傷了員工們的心。

第四、合理的激勵制度。

有的公司總是口頭表揚,一提到實質的加薪,就用各種理由推脫。卻不知最有效的激勵制度就是實實在在的金錢。當然也不是隻用金錢一項來衡量,崗位的晉升、工作的挑戰性、成就感都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作者簡介:賀嘉老師,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教過1000+高管的演講,現在想帶你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賀嘉


有書君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於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的情況下,就可以保證團隊有序進行日常工作,並達到最終的目標。但是並不是所有公司的管理都可以達到這種理想狀態,那麼怎麼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有書君認為應該有以下幾點:


1、擅於用人


管理一個團隊關鍵在管理好人,而管理好人的重點是擅於用人。如果管理者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上,即便整個團隊的每個人都不是很出色,也能將整個團隊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相反的,如果團隊的領導人並不能瞭解團隊中每個人擅長和不擅長的部分,不能合理的分配好團隊人員的職責,那麼非常的遺憾,即便是天才都無法挽救這樣的團隊。


2、管理制度完善


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管理的基石。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就會陷入混亂。單拿每個月薪資統計來說。如果沒有一項完善的請假制度,人事部如何計算員工的考勤?


如果沒有一項完善的薪資制度,財務部如何計算薪資呢?如果沒有完善的發薪制度,員工又如何知道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來領薪呢?


3、確定具體清晰的目標



有了團隊和方法,我們就需要著手製定計劃,明確公司或者團隊想要達到的目標。只要目標達成了,我們才算是好的管理。畢竟管理就是為了達成目標的手段。


目標必須是有主體(具體的人)、時間期限(在X年X月X日前)、可衡量的(如每月團隊銷售淨收益達100萬)、可達成(是根據考察切實可行的)。


4、過程管控


只有開始執行,前面的三項準備工作才有意義,否則一切只是紙上談兵。工作做得怎麼樣?有沒有做到位?如果按這種方式下去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嗎?這些問題都是管理者在工作執行中需要了解的。



管理者需要對執行的過程進行管控。管,在於對出現的問題、人員、事件等進行及時處理。控,在於保證團隊在執行的過程中能按著指定目標的時間和要求進行。


5、有效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不僅管理者要學,團隊人員也要學。有效的溝通是指,傳達方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對方聽,並讓對方理解並準確執行。有效的溝通能夠讓工作快速準確的執行,而無效的溝通讓人產生歧義,會導致執行者在錯誤的方向上白費力氣。


如果一家公司/一支團隊能夠做到以上幾點,有書君認為管理就可以稱作合格的管理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宗教!

以佛教為例:

第一,幾千人從四面八方聚在一起,不需要訓練,簡單安排後,就各就各位,井然有序。

第二,幾千人吃住在一起,吃飯時鴉雀無聲,睡覺時整齊劃一,功課時齊聲朗誦。

第三,你給寺廟捐款,你還要說謝謝!阿彌陀佛!

第四,做錯了事兒,即便是沒有人懲罰你,你也要自己懺悔。

第五,制度很少,就一張紙,但是管理效果超好。

怎麼做到的?

文治!文化治理!

所謂的文化治理,就是建立群體心靈結構:

第一,統一的目標:離苦得樂,成佛作祖。

第二,統一的理念:三皈,五戒,十善業道。

第三,統一的形象:著裝,口號:阿彌陀佛。

第四,密集的培訓:每天培訓兩次,早晚課。

第五,嚴格的自律:行住坐臥都有規範。

第六,持續的精進:每天堅持,每時檢討自己。

企業要做到,就按照這個體系,不能達到100%,管理也比其他企業好許多!


金藍盟謝繼東


個人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執行,就是高層看結果,中層既看結果也看過程,而基層只看過程,為結果而負責。

一、管理的目的

作為管理人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執行。無論你從事的是經營管理還是市場營銷,是企業策劃還是行政人力,是物業管理還是金融服務,是商業地產還是互聯網經濟,必然都是你執行公司的決策、規劃,員工執行你的安排部署,整個企業才能下好這盤棋。一個沒有執行力的企業,就是一步步走向墳墓的過程。

很多的管理學家,會對管理下很多這樣那樣的定義,會安排這樣那樣的進行培訓(當然,必要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結果說了很多、培訓了很久,浪費了不少資金,消耗了不少時間,為什麼一到工作之中,就沒有起到作用?歸根結底一句話:執行力不夠。

執行力不足的原因是什麼?責任心。我曾經在網上搜過此類問題的答案,實在是千奇百怪、數不勝數,不甚唏噓!

<strong>二、執行力

今天我們不談行動力與執行力之間的差別(另文討論),只討論怎麼提高執行力,也就是如何提高責任心。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商場如戰場。無論是前沿的IT行業、O2O模式、電子商務,還是傳統的商業地產,試問,如果你的團隊是一支小分隊,上了戰場之後,戰士說他害怕,你怎麼辦?說他不信任身邊的戰友,你怎麼辦?說他想躲起來,避開這一天戰鬥,你怎麼辦?說這個行動方案是不是該跟大家商量一下,你怎麼辦?說他想要一個人去滅掉敵人,你又該怎麼辦?

這五個問題就是曾經我提出的五大管理忌諱。我想,放在部隊裡,不會有人去當和事佬、交朋友,更不會容許你來討論戰鬥部署,甚至是躲避戰鬥或者孤軍作戰去做出無謂的犧牲吧?這就是責任心,你來當兵就必然知道會參加戰鬥,你就是一名戰士,這個還值得討論嗎?換言之,你到企業工作,就必然是來完成賦予的工作任務,你就是一名工作人員,你沒有權力將自身的個人情緒帶入到工作中來,你沒有權利選擇戰友與上司,你有的,就是服從,就是做好本職工作。

沒有起碼責任心的人,他永遠都會找到藉口來推託責任,“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他所追求的就是執行力,執行力才能提升企業凝聚力,連這基本的做事態度和做人準則都要違背,必然不是合格的員工和管理者,追求領導力的企業是不容許這種現象的發生,掃地出門是唯一的選擇。

執行,從小、從小事抓起!

三、高層管理只看結果

管理分高、中、基層,首先從高層管理談起。

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的理論:管理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後來有人又提出:沒有過程,哪有結果?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作為經歷過基層、中層、高層管理的我來說,這一點深有體會,那就是高層管理看結果。

高層是決策層,要的只是結果,至於具體過程不在他的考慮範圍,這毫無異議,如果他去管過程了,那就是失職,就是本末倒置。但決策前,必須確保該決策的正確性,這是高層的核心工作。

四、中層管理----既看結果,也看過程

中層管理是企業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環節責任重大,既是上傳下達的紐帶,又是承上啟下的橋樑,他承擔著雙向反饋的重擔。如果是企業決策上的偏差,導致基層操作困難,他是最先知道的,應及時向上反饋,以求政策上的微調;如果是基層操作上偏離了企業的大方向,他也是最先知道,應及時予以糾正。

正因為這兩方面的責任他一力承擔著,所以,他必須既看結果,也看過程,否則,就起不到政策與操作之間良好的銜接作用。

五、基層管理只看過程

針對基層管理來說,就是絕對的執行,執行就是他們全部的工作。沒有好的執行過程,必然就沒有好的執行結果,因此,必須時刻盯著過程不放鬆。

當然,在執行中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出現,要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強力執行下去,這就是基層管理的本職工作。如果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較大阻力,要及時查知情況,向上彙報,請示政策調整或改變策略。但無論如何,你的基本職責不能變,那就是絕對的服從,否則,沒有絕對執行力的團隊,就沒有絕對的戰鬥力。

執行過程出現任何問題,就會導致結果的偏差,因此,基層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問題!

最後再強調一點,作為任何一個管理者,無論是高中基層,你的目標就是完成任務,並且必須讓你所帶領的團隊都必須成為你的幫手,團隊績效、團隊目標大於一切----這是你的唯一選擇。

一家之言,必有不當,歡迎持不同觀點的朋友,在下方留言以共同探討,謝謝!

個人能力有限,敬請指正!


南疆商務群英匯


這個問題早在兩千五百年前,老子就給出了答案:無為而治!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何謂“無為”?

1、不居功就是無為!

我什麼都沒幹,所有的業績全部是管理團隊帶領全體員工一點一滴拼出來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任正非。

任正非說:“說不出自己功勞的人才是領袖。華為沒一項產品是我研發的,沒一個市場是我打下的,是華為的巴頓將軍、朱可夫元帥們打下來的……他們有缺點,但他們是功臣……我也有缺點,還沒功勞,但我能用好他們,是因為我善於妥協,對人能包容。”

同樣的話,馬雲也多次說過。

所以:選對人、用好人,讓他們當功臣,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2、符合自然規律、社會法則、市場規律、民生民意,從而不妄為,不亂為,就是無為!

所謂“高層定戰略、中層做管理、基層管執行”,大家各幹各事,各負各責。這就是無為。

如果高層天天為管理忙碌;中層只當自己是骨幹員工,忙於幹活;而基層閒來無事,天天對公司的戰略、制度、流程說三道四。這就是妄為、是亂為。

這裡仍然要拿任正非來做例子。

一北大學子剛進華為,就洋洋灑灑寫下萬字建議書。任正非直接回復人事部門:建議開除!

注意:是建議開除,而不是下令要求人事部門開除。

大家都說該北大學子是紙上談兵,實質是“妄為”!

而任正非的“建議開除”是“不妄為”!因為開除或者不開除是管理問題,是中層負責的事情,不是任正非負責的事情。

類似的事情在華為太多太多了。

再說一個例子:這次任正非接受董倩的採訪裡說到有位員工立下大功勞,任正非建議直接提升該員工六個級別,後來只提升了四個級別。

這就說明,在華為,“不妄為、不亂為”已經是常態了。在管理層面,任總你只有建議權,我們會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做出最符合“不妄為”的決定的。

所以,公司上上下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不妄為,不亂為,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3、無私就是無為!

這一點最難!

企業的領導人一心為企業,毫無半點私心。做到這一點就已經不容易了。

再要求企業上上下下每一個人都做到,幾乎不可能!

但是,不可否認,如果做到全員無私心,一心為公,那絕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鄒宇189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兩千年前道家一直提倡的無為而治,通俗的講就是,老闆整天不見人,下面幹得熱火朝天。

小到一個家,中到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國,管理無處無在,如何管理如何有效管理是每個“當家人”每時每刻都在考慮思索的問題。而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是從政者或主政者,還是平民百姓,更或者說是整天玄乎其玄的各種家,也被這兩字搞得煩不甚煩,而多少參透其中奧妙的,不是留下“治大國如烹小鮮”之類的至理名言,或是一本諸如“帝範”令人望而卻步的書籍。管理似乎也就如真理一般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常人難窺其一二了。

管理,即管人理事,知識普及到現在,對於管理這也是一般人所能觸及的知識和理解,但真正操行起來,卻根本無從下手。因為人的變化性和事的難預料性都時時刻刻考驗每一個管理者,所以要達到不見老闆下面搞得熱火朝天的情景,單單講無為而治四個字本身很扯淡。


無為而治,並非說做個甩手掌櫃撒手什麼都不管了,君不見嘉靖三十多年不上朝,卻仍被後人稱為明朝最聰明的皇帝麼?誠然,有人說明亡亡於嘉靖,但不可否認的是縱觀整個嘉靖時期,沒有一件事嘉靖是不知道的,他的不管並非不管,而是真正做到了下面管一大批,自己只管一兩個就可以了,所以才會出現三十載不上朝卻沒有亡國的現象。

當然,嘉靖除了管人也管事,換句話說,皇帝是不出門的,而事是出在門外的,要想管事就必須要知道事,而嘉靖之所以被稱為最聰明的明朝皇帝就在於:他比下面所有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卻又讓下面人知道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正因為這樣,幹事的人拼命幹,不幹事的人也拼命幹,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不觸犯上面的底線,其他的就可以“自由發揮”,該謀大眾的謀大眾,該謀自利的謀自利,所以整個嘉靖時期,亂而不倒——精明莫過於嘉靖。



總而言之,管理是一個很大的學問,要想達到所謂的最高境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式,大同小異來講無為而治是至今普遍認同的觀點。


江左布衣貓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能夠做到——“抑惡揚善”!


什麼是善?


善,就是能夠認知天地萬物的運作規律,並按規律辦事。善,就是物盡其用。

善,就是能夠發揮出個人的天賦才能,為世界創造價值。善,就是人盡其才。

什麼是惡?


惡,就是逆天而行,倒行逆施,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惡,就是戕害生命,播種邪惡,奴役思想,毀滅美好。

所以,在管理中的樹標杆,學榜樣,就是抑惡揚善的典型方式。

中國有句經典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方有句經典叫:向著標杆直奔。

都是殊途同歸的抑惡揚善的結果。

就管理這個概念本身而言——

管理的核心不在“管”,而在“理”。

理,就是道,是道理,是規律。因此,先把“道”理清楚了,並能依此而行,就是弘道,就是最大的善。“道”是天成的,是天地萬物的內在運轉規律,只能被發現、被遵循,而不可能被創造、被管理。真正要管的是人的那些不符合“道”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惡”。

所以,管理中的管,管的不是“理”,而是惡,就是“抑惡”。但“抑惡”並不代表就能生善,還有很多人消極不作為,或以善小而不為。因此,這就需要“揚善”,需要更加積極主動的、針對性的做表率、樹標杆、學榜樣。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的反省、覆盤、總結、學習、更新等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管理行為,也是一個“抑惡揚善”的過程。

很多人把管理的最高境界理解為“無為而治”,把不努力當作不作為的藉口,以為不作為就能達到理想的結果。這就太膚淺、太天真了。

真正的“無為”,應該是在掌握客觀現實和理解內在規律的前提下,不盲動、不亂動,不折騰、不添亂。因此,所謂的“無為”應該就是“不作惡”,在管理上,能做到這一層,已經是很高的境界了。

而能成功做到“抑惡揚善”,自然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橄欖領導力


管理,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猶如數學家們鑽研哥德巴赫猜想一樣,每一個管理者都把追求管理的最高境界作為努力的方向,所以,各種管理理論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管理大師的智慧結晶。其實,管理的核心就是開發人心和激發人性,只要管理真正地“以人為本”,尊重人的需求和創造,不用高舉著鞭子,也不用胡蘿蔔為誘餌,員工都能主動自發地去工作、去奉獻,那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我設為,管理的最高境界體現在“七無”。



一,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有人說過,不用管理的管理才是最高層次的管理。無為,即不用管理;治,企業得到很好的治理。

二,無言而喻。在健康的公司文化影響下,員工能自覺自發地做到自主管理。管理者不用進行說教,員工就能明白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三,無脛而行。無需嚴厲考核,員工都能認真遵守規章制度、嚴格按程序辦事,企業持續發展、健康成長。好比是一個人,沒有腿也能快速而行。

四,無所不包。企業及領導者好比是大海一樣,有著廣闊的胸懷,能夠接納各種各樣的人才,企業內部具有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圍,兼收幷蓄,博採眾長。

五,無所不在。據報道,一豐田員工在大街上看到一輛豐田車髒汙,主動拿起布為陌生的車主擦拭愛車。企業的精神無處不在,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的一張名片。

六,無堅不摧。團隊有著共同的願景、目標、信念和價值觀,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團結協作,上下同心,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七,無隙可乘。組織內部具有明確而統一的道德觀念,每個人都能忠於企業、恪盡職守,讓內部損公肥私者無處遁形,也讓競爭對手無隙可乘。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問答中很多朋友都提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和“因勢利導”這兩個關鍵字眼。誠然,受我們傳統文化思維的薰陶,老子的哲學思想已經深入到我們的骨髓裡,對於這部分知識曾仕強在《中國式管理》中已經有了很好的詮釋;

但是這些都屬於“道”一層面的,沒有一定的閱歷和經驗,一時很難理解;不能理解就難以轉化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如果是望文生義,沒有實際理解就去應用,反而會鬧出笑話

個人認為管理就是把事和人串起來形成固定流程,多個事情組成多個流程,這些複雜的流程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

而管理者的角色及定位就是這臺機器的“工程師”隨時監督各個零部件的異常情況,之後診斷病情,給出藥方。我們看一些大型成熟企業的管理都是一部高效運轉的機器;中間出現的差錯越少,各個部分銜接到位,所能創造出的價值越大,這就能形成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打造高效運轉的流程,讓企業自動運轉;一切的套路”和手段都是為此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