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清明祭掃:慎終追遠 緬懷故人

中新社北京4月5日電 (馬秀秀)每逢清明節,身處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均會通過多種方式,祭奠先烈,緬懷故人。

在中緬邊境某小鎮,南洋華僑機工的後人們每年清明節會在南洋華僑機工歸國抗日紀念碑前齊聚,和當地民眾一起,緬懷前輩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的貢獻。

在法國諾萊特華工墓園,每年清明都會舉行公祭活動,紀念華人先烈。

福建福清人林帆雖然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但每年清明節,不管生意多忙,回家鄉掃墓都是他的例行活動,“清明節祭祖掃墓是不能少的。”

上三牲、糕點、水果等供品,擺上一束鮮花,焚香、敬茶、跪拜等,無論第幾代華僑華人,他們都用中華民族傳統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

在馬來西亞,清明節雖不是公共假期,但華人不忘掃墓祭祖。華人的公共墓園一般稱為“義山”,因此當地人常說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者直接說“拜山”。

當天,拜祭者先將墳墓打掃清理乾淨,然後擺上鮮花、水果等,再點上一炷香,寄託哀思、緬懷先人。

近二十幾年來,新加坡華人興起“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的潮流。

在當地,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磕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給母親掃墓。”新西蘭中華武術總會會長洪衛國當天在朋友圈曬出一條狀態。雖然移居新西蘭20多年,但每逢清明,他都會回到山東壽光老家祭祖掃墓。

洪衛國說,母親去世那年他許下了“衣錦還鄉”的心願,自己多年的奮鬥也算對母親有所交代。

只要兒子有空,洪衛國都會帶著他回來。“一方面是想讓兒子追根溯源,不忘根本;另一方面,也是讓兒子切身體驗家族中自強不息的家風。”

在接通中新社記者的電話時,法國中法家庭聯合會主席羅堅正在貴州福泉掃墓。平日工作繁忙的她,每兩年都會在清明帶兩個孩子回家鄉。

“這種儀式感特別重要。”羅堅說,華僑華人雖常年生活在海外,但故土之情、家族血脈不能忘記。

在羅堅給記者發來的現場照片中,她尚未滿三歲的混血寶寶在家族祖墳前跪拜。“把他們帶回來祭祖,也是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來自何處,根在哪裡。”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