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引言】 2018年是胸壁外科元年。这一年,中国临床医疗领域发生了三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第一家独立的胸壁外科成立,中国第一个胸壁外科研究所成立,中国第一个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三件大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最终向世人宣布了一个新兴专业的出现,这便是广受关注的胸壁外科专业。而这一切都与一个外科医生有关,他来自广州,名叫王文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主任,胸壁外科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是胸壁外科真正的创始人。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主任

王文林主任早年就读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于第一军医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山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此后长期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2009年转业至现单位,任心胸外科主任。在10年的时间中,王文林主任先后完成各类胸壁外科手术将近3000台,其中包括大量难度极高的胸壁外科手术。他发明了多种胸壁外科手术,其中包括最著名的Wang手术、Wenlin手术、创可贴手术、Tesla手术、无痕手术、Bleedingless手术等。他率先开展了桶状胸的微创手术,发明了专门用于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根治性手术。他命名了数种特殊的胸廓畸形,对胸廓畸形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他提出了胸廓畸形外科治疗的三大定律,设计了胸壁外科手术的五种基本技巧,共获国家专利53项。

王文林主任最先提出了胸壁外科的概念,在漫长的十年时间中,他对胸壁外科的专业范围、手术原则、手术技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相关理论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使胸壁外科的技术和理念得到广泛推广,他先后到国内50余家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协助多家医院建立了独立的胸壁外科。他为中国胸壁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是《医学科技之声》、《医学科技频道》、《胸壁外科频道》记者对王文林主任进行的联合专访。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主任到全国50余家医院进行技术帮扶

记者:王主任,很荣幸能有机会对您进行采访。胸外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专业,这个专业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都相当稳定,没有像其他专业那样“四分五裂”。而到了去年,当您率先提出胸壁外科的概念并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胸壁外科后,这样的格局似乎发生了变化,胸外科领域自此不再平静。如今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新出现的专业。作为这个专业的创始人,您的工作无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您本来是个胸外科医生,您本来可以象其他同行一样做传统的胸外科手术,但您却开创了另外一条道路。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您有了这样的想法,并最终将一个专业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

王文林:非常高兴接受大家的采访。像您所说,我确实是一个胸外科医生,但从去年开始,这种说法已经不正确了,正确的说法是,我是一个胸壁外科医生,因为我们的胸壁外科已经成立,并完全独立于胸外科之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行政科室。我们的医生全是胸外科出身,但现在都象我一样,是胸壁外科医生。胸壁外科这个概念的出现其实是大势所趋,是一种必然的事件,这主要与当今胸外科的大环境有关。严格说来,胸壁外科应该是传统胸外科的一个分支或者亚专业。胸外科治疗范围包括很多疾病,不管是胸腔内的还是胸壁上的疾病都是胸外科治疗的范畴。近20年来,胸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向微创方向发展,这使得当代的胸外科与传统经典的胸外科有了非常明显的不同。在各种客观因素的推动下,胸腔内的疾病治疗越来越受重视。而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地专注于一种疾病的治疗必然忽略其他疾病的治疗。当几乎所有的胸外科医生都专注于胸腔内疾病的治疗时,胸壁外科疾病必然受到冷落。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医院越大,病种就越往胸腔内集中,以至于很多医院连最常见的肋骨骨折都看不到,至于胸廓畸形之类的胸壁外科疾病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很多著名的医院几乎不做这样的手术,而很多著名的专家更是不会做这样的手术。这是一种地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医院外却存在另外一种景象,就拿胸廓畸形这类疾病来说,这本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绝大多数病人得不到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会更关注胸壁外表的美观问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治疗的渴求。这种渴求其实就是胸壁外科出现的最直接的动力。胸外科医生越来越不重视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胸壁外科病人治疗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发现的矛盾,我们先别人发现了这个矛盾,于是便走到了别人的前头,最终促成了胸壁外科这个专业的诞生。胸壁外科从无到有,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除了我们自己的工作外,我这里必须提到的是我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何健行教授,另一位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蔡开灿教授,两位教授都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胸外科专家,在提出胸壁外科的概念和建立科室的过程中,两位教授都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另外还必须提到的是我们的田军章院长,他是一个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的好领导。田院长的亲切关怀和帮助直接促成了科室的建立和发展。离开领导的帮助,任何人都做不成这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大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专家、领导、朋友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胸壁外科的一切。因此,如果说有一定成绩,那么成绩是大家的,不能归功于我个人。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中国医疗领域第一个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王文林当选为主任委员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在胸壁外科专委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中国第一个胸壁外科挂牌

记者:全新概念的提出是意义非凡的大事情。尤其对于这种建立新专业的事情来说,其影响必然相当巨大。胸壁外科从传统胸外科中脱颖而出,受到影响最大的肯定首先是胸外科。您认为胸壁外科与传统的胸外科是怎样的关系?将来应该怎样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王文林:传统外科专业的划分主要依靠解剖定位进行,像脑外科、泌尿外科、腹部外科、手外科、脊柱外科等专业一样,胸外科的解剖定位也非常明确,包括胸壁以及胸腔内的各种结构。因此,传统胸外科收治的疾病不仅包括了发生于胸腔内的疾病,同样也包括了各种胸壁外科疾病。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各种疾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亚专业的出现不可避免。胸壁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在临床上,首先意味着与胸外科“分家”。象寻常人家的分家一样,分家的事情总是有人喜来有人忧,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高兴。但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管对胸外科还是胸壁外科都应该是好事情,至少可以让疾病的治疗更专业。这就是所谓的专病专治。但是,胸壁与胸腔内的结构关系密切,要想完全割裂开来很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即便真的完全分开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绝往来。很多疾病是同时累及胸壁与胸腔的,面对这样的疾病,任何时候都需要两个专业的医生共同处理。

记者:胸壁外科是一个怎样的专业?换句话说,包括了那些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与其他专业的疾病有无本质的不同?

王文林:如前所述,外科专业的划分靠的是解剖方面的定位。胸壁外科疾病指的是所有发生于胸壁的疾病。按照疾病的基本病理分型,胸壁外科疾病可以分成五种疾病:感染、创伤、畸形、缺损、肿瘤。这五种疾病构成了胸壁外科的基本架构。如果只看疾病的位置,胸壁外科疾病与其他部位的疾病肯定有本质的不同。但从疾病的性质来看,与其他部位或者专业的疾病并没有质的差异。比如感染类疾病,其致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其他部位的感染基本是相同的。如果说有所不同,依然是因为位置不同造成的。

记者:胸壁外科源于传统的胸外科,各种疾病的治疗肯定有很长的历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尽管很多医生不重视这类疾病的治疗,之前肯定也在相关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那么,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如何?

王文林:胸外科是个古老学科,早年的胸外科手术其实并不乏胸壁疾病的手术。比如胸壁的创伤,就是早年胸外科救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胸腔内的疾病相比,胸壁的疾病显露方便,手术风险较低,不需要过于高深的技术,因此早年就取得过不菲的成绩。但是,由于此类手术门槛较低,很多大医院或者著名的专家不屑于参与这些疾病的治疗。没有大医院和大专家的参与,就少了很多优质的资源,没有优质资源必然影响其发展。胸壁外科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缺乏关注,其二是相关技术和观念滞后。这两个特点在每一种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都表现得非常显著,国内国外的状况基本相同。我们成立胸壁外科的目的之一,其实就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关注,使相关的技术得到提升。

记者:在各类胸壁外科疾病中,胸廓畸形是不是最多见的类型?此类疾病的手术是不是最困难?

王文林:在胸壁外科的五种疾病中,畸形是目前认为最多见的类型。不过,其他类型的疾病也不一定少见,比如胸壁的外伤,在特定的地区和人群中也相当常见。肿瘤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相对来说,缺损与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五种疾病的每一种都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具体病例,因此不好说哪一种治疗最困难。在各类胸廓畸形中,有一些相当复杂,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才能矫治成功。比如一些二次手术的畸形、合并心脏疾病的畸形或者心脏手术后的畸形,就都是很复杂的畸形,这些畸形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需要特殊技术才能完成,因此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记者:胸壁肿瘤也是胸壁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治疗有何特色?治疗的难点在哪里?

王文林:在目前的胸外科疾病中,胸壁肿瘤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很多胸外科医生都做过这种手术。与胸腔内肿瘤相比,由于其位置表浅,显露较容易,因此处理起来也相对简单。但是,这种手术也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术要点有两个:一个是肿瘤的完整切除,一个是胸壁的重建。多数情况下胸壁肿瘤的切除并不困难,手术的关键在于胸壁的重建。重建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骨性结构的重建,一个是软组织及皮肤的重建。后者的重建涉及整形外科的工作,如果胸外科医生没有相关的技术,就必须与整形外科进行深度合作。骨性结构的重建涉及胸骨、肋软骨、肋骨的重建。由于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多不存在畸形问题,因此重建本身也并不困难,这等于是对正常胸廓的局部缺损进行修复。如果与胸廓畸形手术相对比,这类手术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种手术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修复的材料。如果没有理想的材料,就很难做出漂亮的手术。以前有很多材料被用于临床,都获得过满意的效果。材料的研究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紧密相关,这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近来关于材料的研究热点是3D打印材料。这种材料有很多的优点,对于大范围的缺损,尤其涉及胸骨的缺损来说,这种材料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对于单纯肋骨或者肋软骨缺损来说意义并不大,临床上有更好更方便的材料可以代替。

记者:您上面提到胸壁创伤是胸外科最早关注的内容,经过漫长的发展,这方面的救治水平是不是已经非常满意?

王文林:胸壁的创伤治疗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相关概念和技术也非常成熟。创伤处理的主要内容是骨折的处理,其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目前该领域最大的热点是通过腔镜完成手术。腔镜技术是当代胸外科发展的基石,能将这种技术用在胸壁手术也许是一个创举。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手术来说,当所有的操作均可以通过本身已经非常微小的切口完成时,腔镜的使用就多余了。肋骨骨折的治疗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当然,如果固定材料有更新进展的话,会更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记者:漏斗胸是最常见的胸廓畸形,也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胸壁外科疾病,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现状有何看法?

王文林:从胸壁外科五种疾病的发病率来看,畸形应该是最多见的一种。而在所有的畸形中,漏斗胸又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疾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该疾病认识的历史甚至比胸外科的历史都古老,其外科手术的历史也超过了一百年。早年漏斗胸的手术方式五花百门,没有统一的术式。后来美国医生Ravitch设计了一种很优秀的手术,由于可以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因此很快成为公认的标准术式。在后来的年代里,另一种术式被设计出来,即胸骨翻转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与当代的手术相比,这两种手术均被称为传统手术或开放手术。在漏斗胸治疗的早年,由于这两种手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医生和患者并没有提出过太多的异议。然而,这两种手术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其最鲜明的缺陷就是创伤大、疤痕明显,当然,其塑形效果也不是永远都理想。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告了一种非常新颖的手术,由于该手术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手术,因此很快取代了Ravitch手术和胸骨翻转术而成为其后唯一一种标准术式。Nuss手术设计精巧,只需要用特制的钢板就可以完成矫形。由于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微小,手术疤痕小且隐蔽,因此一经报道立即风靡全球。在过去的20年中,该手术使无数患者摆脱了痛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与手术相关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弊端中最严重的是手术的安全问题。在Nuss手术中,必须经心脏与胸骨之间放置钢板,这样的操作虽多在胸腔镜的监视下完成,由于并非直视,有时会导致心脏破裂。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几乎必然导致患者毙命。目前尽管Nuss手术开展得较为成熟,但每年都有因心脏破裂而死亡的病例。Nuss手术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年龄的限制。一般认为低于5岁的患儿不适合做这种手术。一些激进的医生虽然将年龄放宽到3岁,但3岁以下患儿的手术始终被视为禁区,没有人敢做这个年龄段手术的尝试。为什么不能在过小的儿童患者中使用Nuss手术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Nuss手术的原理。Nuss手术的具体原理看似简单,真正用标准的物理模型描述的话相当复杂。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其彻底简化,于是就有了类似杠杆的原理。像普通的杠杆一样,Nuss手术的钢板要想完成支撑作用,首先必须有一个理想的支点。而理想支点必须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足够的高度、硬度和满意的稳定性,这是支点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年龄较小的患儿肋骨非常柔软,高度、硬度、稳定性都不能满足杠杆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不能充当理想的支点,没有支点就不适合做Nuss手术。另外,低龄漏斗胸患儿胸廓发育很快,而Nuss手术的钢板并不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将使患儿胸廓受到严重约束,不但不能矫正畸形,反而会导致新畸形。这也是低龄患儿不适合做Nuss手术的原因之一。除了安全性和年龄的因素外,Nuss手术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疼痛问题、胸腔镜的使用问题、塑形效果问题等,都是Nuss手术的弊端。这些弊端使得患者接受手术的体验大打折扣。Nuss手术的弊端显而易见,很多医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弊端,于是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希望使该手术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但是,尽管全世界范围的医生做了很多的努力,却都没有脱离Nuss手术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所有的改变或者改进都是改良,而不是真正的变革。正因为没有变革,使得与该手术相关的缺陷始终无法彻底消除。

记者:您曾经撰文对Nuss手术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您公布了您发明的Wang手术,这种手术与Nuss手术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王文林:Nuss医生是一个伟大的医生,也是我的偶像,Nuss手术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手术。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手术也是一样。对于特定的个体特定的畸形,Nuss手术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其存在的缺陷或者弊端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只要使用该技术,只要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不变,问题就始终存在。数年前我们也曾想对这个手术做一些基本的改进,但我们很快意识到,只要Nuss手术的基本原理不变,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这促使我们从另外一个途径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对这种手术进行彻底否定,而不再是改良。经过数年的研究,我们最后设计出了Wang手术。这种手术完全瞄准Nuss手术的弊端而设计,因此各种细节都明显优于Nuss手术。首先,Wang手术非常安全,不存在损伤心脏的任何风险。由于该手术的操作完全在直视下完成,不需要经心脏与胸骨之间放钢板,因此绝对不可能损伤心脏,这使得漏斗胸手术中最大的风险被彻底消除;其次,手术操作极其简单。由于整个手术的操作都是在直视下完成,且只需要极其简单的几项操作便可以完成所有的矫正工作,因此手术简单易行,很容易推广;第三,该手术采用了一种叫模板塑形的理念,畸形的胸壁循着模板直接塑形,这使得手术效果大大改善;第四,该手术只需要一个微小切口,切口长度一般在1cm左右,由此使手术成为真正的微创甚至超微创手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因此而变成真正的“小手术”;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该手术可以用在低龄的患儿,而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我们最小的手术患儿只有11个月大,患儿术后第4天出院,效果非常理想。由此可见,Wang手术在很多方面都明显优于Nuss手术。正是因为Wang手术的优越性,因此一经公布便立即受到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超过10家医院掌握了该技术,国内总的手术例数接近200台,其中我们自己完成的例数已经超过150台。目前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加。随着对这种手术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该技术。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Wang手术原理图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心脏术后的患儿接受Wang手术

记者:除了Wang手术之外,您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手术,这些手术与Wang手术有区别吗?都是些什么手术?

王文林:胸廓畸形包括了很多具体的畸形,这些畸形形态各异,需要不同的技术才能完成治疗。Wang手术是专门用于漏斗胸治疗的技术。除了这种手术外,我们还对其他畸形设计了其他类型的手术。这些畸形以往很少有人研究,因此手术几乎一片空白,即便偶有人在做一些相关工作,也并不深入。我们的病人数量非常大,各种畸形的手术量都很多,这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设计更多手术方式奠定了基础。我们设计的Wenlin手术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手术,可用于鸡胸、桶状胸、Wenlin胸(鸽子胸)甚至还包括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治疗。这些手术虽然都叫Wenlin手术,具体的操作却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叫Tesla的手术。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术,该手术将是治疗漏斗胸的终极手术。这种手术的细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外公布。创可贴手术主要是针对切口敷料大小而言的。由于我们的手术切口长度一般只有1-2cm,术后常规使用创可贴覆盖切口。为了强调切口的微小,我们将其命名为创可贴手术。Bleedingless手术主要是针对创面的干净程度命名的。顾名思义,该手术的创面一般均不会有明显的出血。在我们完成的胸廓畸形手术中,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肉眼可见出血的,这种操作对患者有很多的好处。为了强调这样的优点,我们专门进行了命名。

记者:除了命名很多手术方式外,您还命名了不少具体的畸形名称,您能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吗?

王文林:以往大家对胸廓畸形的关注较少也较肤浅,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均不完善。要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命名。如今教科书上关于胸廓畸形的分类和命名大家都知道,只有漏斗胸、鸡胸、扁平胸、桶状胸四类。目前国际上关于胸廓畸形的命名也大致如此。但是,在大量接触胸廓畸形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胸廓畸形非常复杂,形态千奇百怪,很多特殊的畸形并不能用现有的畸形进行分类。如果强行这样做不但会影响畸形的诊断,而且会影响畸形的治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最终决定对这些畸形做新命名。目前我们命名的畸形有4种:沟状胸、鞍状胸、单侧胸壁凹陷畸形以及Wenlin胸。这些畸形命名后,我们对每种畸形的手术方式又做了专门的设计,这使得命名的现实意义得到体现,很多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

记者:前段时间看到过关于您手术的报道,是一种叫做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疾病。据说目前国际上极少有医生做过这种疾病的手术,国内更是一个空白。您好像设计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根治性手术,而且已经成功完成了多台这样的手术。这种畸形到底是怎样的畸形,为什么治疗如此困难?您的手术是不是代表了这个领域最高的水平?

王文林:确实如此,前段时间很多媒体报道了这样的手术。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也叫Jeune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廓畸形。该畸形最大的特点就是胸廓狭窄,肺和心脏严重受压,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受影响。因为病情严重,很多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就因缺氧而死亡。很少一部分有幸存活的患儿生活质量也会非常差,且大部分无法长到成年。该畸形形态复杂,危害极高,手术难度极大,可以说一直是胸廓畸形手术领域最巅峰的手术,非常具有挑战性。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其他医生做过这种手术,国外也只有个别医生做过少量手术的尝试,但手术效果均不满意,且都需要反复多次手术。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接诊了全球最大组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患儿,我们累计的病人数量将近30人。对病人的大量接触使我们有了更多研究的机会。经大量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骨骼发育并没有停止,只是方向偏差而已。这个机理的发现非常重要,直接促成了我们后来手术的设计。我们手术近乎完美,完全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效果远远超过国外任何一种手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对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病例组,我们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国外的作者。如此巅峰的手术能取得如此效果,我们认为应该是绝对的最高水平,这一点我们非常自信。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主任完成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患者手术

记者:我是您文章的忠实读者,我最能体会到您的自信。我认为您的自信还应该体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那便是《那些伟大的手术》系列文章的发布。这个系列好像已经发布到第10回,每一回您都会发布12台极其震撼的手术。看了那些手术,除了感到震惊外,我一直很想知道,您究竟是用怎样的技术做出了那些手术?

王文林:没错,那些手术是非常令人感到震惊。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那中间的每一台手术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很多朋友也问过类似的问题,问我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要知道,这十年来,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各种畸形的手术,见得多了,经验多了,自然就简单了。但不能否认,那都是些非常伟大的手术。我们有绝对的自信。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那些伟大的手术》中的病例:极其严重的鸡胸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那些伟大的手术》中的病例:极其严重的复杂畸形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那些伟大的手术》中的病例:NUSS手术失败后的复杂畸形

记者:一个人要想真的自信起来,首先必须有底气。您受过最正规最高级的教育,亲自完成过大量高难度的手术,您当然会很有底气。而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您有一个发明家协会理事的身份,据说您本人有53项的国家专利。一个每天忙于接诊病人不断开刀的外科医生能有如此多的发明,换了任何人必然都会非常自信的,因此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您的底气。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您工作那么忙,您哪里来的时间去做发明的?

王文林:没错,自信确实需要底气。其实我非常感谢我读书的经历。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书读到一定时候,第一个收获就是不再盲目轻信权威,第二个收获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从学校出来后,我并没有停止自己学习的过程。正是因为不断在学习,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底气,才有了自信。我的工作的确非常繁忙。但是,临床工作与搞发明创造并不矛盾,相反,这实际上完全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外科手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手艺。像其他所有行业的手艺人一样,要想把活干的漂亮,不能只顾出力气,更重要的是动脑子。动脑子会产生各种灵感,这些灵感记录下来并公布出去,便成了专利。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问题,问题发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明创造的过程。过去我们一直在针对手术方法、手术器械、手术材料做改良、做革新,这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很多的专利,更使我们的手术技术大幅度提升。做发明和专利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改进手术技术,使手术更简单、更便捷、更出彩、更受患者欢迎。手术因为我们的发明变得更满意了,比拿到专利本身更让人欣慰。

记者:到目前为止,胸壁外科是不是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王文林:十年来,胸壁外科的理论与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去年胸壁外科真正独立出来的时候,应该说相关的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很多东西尚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如果说现在相关的理论已经完整还为时过早。

记者:建立胸壁外科这个新专业的意义在哪里?

王文林:临床上大家都在忙碌,每个人都在工作,大家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设立一个新专业的意义其实大家都清楚。比如当初设立脊柱外科时,我相信很多脊柱外科的先驱们早就知道了他们工作的意义。胸壁外科的情况也一样。它的意义可以表现在很多的方面。专业疾病研究的方向更深更细了,相关的治疗水平自然就会高起来,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患者。这应该是该工作最重要的意义。

记者: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容易,作为一个崭新的专业,胸壁外科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创建这个专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存在很多阻力?您是怎样克服这些阻力的?

王文林:胸壁外科的出现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情,因此肯定是新生事物。像其他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胸壁外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阻力无处不在。最大的阻力应该是人的因素。首先,胸壁外科的出现意味着必须从传统的胸外科中独立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第一个阻力往往来自现任的胸外科主任。如果胸外科主任没有宽广的胸怀,那么胸壁外科的独立就非常困难。而从大的环境来讲,如今医学会或医师学会胸外科专业的主任委员一般都是做胸腔内手术的专家,这些专家领导的专业平台讨论的话题永远是肺、食道、纵隔的话题,胸壁外科的问题几乎没有机会拿出来交流或者讨论。没有机会交流,就不可能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因此发展的阻力就会非常明显。另外,还有一个阻力来自医院的领导。很多医院领导意识不到胸壁外科的重要性,因此没有设立独立科室的热情。没有领导的支持,专业的发展将异常艰难。除了上述的阻力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阻力,比如来自病人的阻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病人的阻力主要是对新兴专业的认可问题。如果病人脑子里只有传统的胸外科而无法接受胸壁外科的话,大家的工作就会很难开展。由如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问题其实永远是最大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如上的阻力我们都遇见过。不过非常幸运的是,阻力最终都被消除。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主任在手术中

记者:您本来是一个胸外科医生,临床中有数不清的胸外科医生,但为什么创建胸壁外科的胸外科医生是您而不是别人?

王文林:上面我说了,我们非常幸运。其实幸运的因素可以表现在很多的方面,比如当初我们定下来的目标,现在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我一直认为,胸壁外科的出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条件成熟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如果别人经历了我们经历过的一切,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相反我们会更冷静地思考专业的具体细节。我觉得这样的认知非常重要,至少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更加踏实,不敢浮躁。

记者:从2009年开始,为了今天的胸壁外科,您整整耕耘了10年时间。您曾经有句名言:10年打一口井。您这句话到底是怎样的寓意?

王文林:我所在的医院为综合医院,我以前的科室是胸外科,像其他综合医院的胸外科一样,我们收治的病种五花八门,我们需要做各种各样的手术满足患者的需求。以这样的工作维持科室的运行没有任何难度,但无法形成技术特色。2009年任科室主任后,我们制定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规划,其重点就是发展胸壁外科手术。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从漏斗胸开始攻关,逐渐将手术由一种畸形扩展到另一种畸形,再由畸形扩展到其他疾病。在完成其他胸外科手术的同时,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胸壁外科疾病的研究。毫不夸张地说,在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我们专心致志地“只打了一口井”。事实证明,我们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如今在胸外科或者其他专业中最常见的景象是,大家什么手术都想做,任何疾病都不想放过,这等于是一年想打十口井。如此泛泛地做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很难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如果说这句话有何寓意,我认为最重要的寓意就在于专注。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事情本身可以微不足道,但只要肯用心,肯多年如一日潜心做研究,再小的事情都能做出成绩来,都可能成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经验可以复制,关键是专注。有了专注,事业必然成功。

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专访:十年磨一剑,锻造新学科

王文林主任的团队成员

记者:10年来,您的专注与付出有了回报,历时将铭记您十年来的付出。采访的最后,您能否谈一下学科发展的前景?

王文林:如前所述,对任何一个传统的专业来说,亚专业的发展都是必然趋势,这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正像当年的脊柱外科、手外科、创伤外科从传统骨科中独立出来一样,胸壁外科与传统胸外科的“分家”也将是必然的趋势,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这种趋势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超过10家医院成立了胸壁外科,而有意向成立此学科的单位还在不断增加。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人关注这个新专业,会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胸壁外科的事业中来。胸壁外科的发展是历史的潮流,这潮流只能向前,不会停止,更不会回头。

(记者张欣,吴倩,罗丽丽;通讯员龚雯,龙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