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這個島上的故事,等於讀了一遍《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

我們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協作體系變得越來越龐大,再想要透過身邊的事物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幾乎越來越難,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切換到經濟學的思維,來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一提起經濟學,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那是講錢的,或是講金融的,和普通人關係不大。其實還真不是,經濟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是無處不在,大到國家的構建、政府的構建,小到去菜市場買菜、去銀行存錢,這些都是經濟學研究的對象。

可以說,經濟學就是構成人類社會的重要基礎之一,大家千萬不要覺得經濟學很複雜,它之所以讓人感覺複雜,實際上都是因為不同學派之間鬥爭,搞出來很多晦澀難懂概念,真實世界裡的經濟學其實很簡單,我接下來講的這個故事,只要是稍稍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能從中聽得出經濟學是怎麼一回事。

讀懂了這個島上的故事,等於讀了一遍《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

— 01 —

有一個小島上,住這三個人,老王、老李和老孫,他們每天靠吃魚為生,但因為環境太閉塞,沒有發達的工具助力,所以只能靠手去抓,生產力極為有限,好在這裡的魚足夠大,抓到一條就夠吃一天了。

雖然生活方式看上去非常原始,但卻沒有阻礙人們的追求,老王在晚上面對星空的時候腦袋裡就在想,啥時候能有幾件好衣服穿呢?啥時候能有自己的小茅屋呢?可是每天的時間都用來捕魚了,哪裡有空做別的事情。

而就在這時,他的腦中突然蹦出一個想法:要是做一個工具,能加快捕魚的效率,不就有時間做別的事情了嗎?於是第二天,老王沒有去捕魚,餓了一天的肚子做了個捕魚工具,另外兩個同伴回來看到老王做了這麼個東西,紛紛嘲笑他今天白捱了一頓餓。

可是又過了一天,老王拿著工具在老李和老孫面前大顯身手,一會兒的功夫就捕了兩條魚,老王也因此而獲得了原始的資本,身邊的兩位同伴這個眼饞啊,於是他倆就朝老王借這個工具,老王當然要考慮把東西借出去的風險啊,萬一弄壞了,自己又要餓肚子重新做一個,但是同伴來借了怎麼好意思回絕呢,後來老王想了個主意:

我把捕到的魚借給你們,這樣你們就不用餓肚子了造東西了,等你們回頭捕到了魚,多還給我一些就行了。

讀懂了這個島上的故事,等於讀了一遍《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

最後三個人都學會了使用工具捕魚,島上的生產力也上了個臺階,這時候老李有新的追求了,他想做一個更方便的捕魚機器,這樣就能捕獲更多的魚,到時候自己就徹底能解放了。老李找到了兩位同伴,告訴他們以後不用捕魚了,我來給你們魚,但是你們要幫我做一樣工具,做成了之後你們還要負責操作這個工具。兩位同伴一聽,立馬就答應了。

最後,捕魚的問題徹底得到了解決,三個人也各自滿足了自己的追求,附近島嶼的人看到這裡空前繁榮,紛紛移民過來,加入了這個小島。


— 02 —

生產率提高,意味著這座島可以養活更多人,而反過來,更多的人則促成了更加多樣化的分工形式——有的人會種田,有的人會捕獵,有的人會烹飪魚,哪怕是有一部分人不會捕魚,也能靠自己的手藝生存下來,於是服務業就這樣誕生了。

同時,人們決定不再使用以物易物方式,而是把魚作為一種可以普遍流通的貨幣,在這個島上流通,

就這樣,貨幣也有了。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魚變多了,但是儲存也成了一個問題,不僅有些人借魚不還,而且還催生了許多偷魚的賊,這時輪到老孫登場了,他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儲藏室,又僱傭了島上最強壯的幾個人作為保安,然後號召人們把魚放在他這裡儲存,存滿足夠的時間就會有利息,人們一聽這當然好啊,於是紛紛把魚放在了老孫那裡。

讀懂了這個島上的故事,等於讀了一遍《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

老孫當然不傻,他把魚作為資本向外放貸,有人需要救急或是想要做什麼項目,沒有足夠多的魚來支配人手,就可以找到老孫,老孫就會根據情況評估不同的風險,簽訂不同的協議,最終的結果是,老孫賺的盆滿缽滿,人們又建設了更多的基礎設施,臨近的小島開始帶著自己的特產來和這座島上的人民進行交換,貿易也因此而誕生了


— 03 —

隨著島上的人和物資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係愈加的複雜,人們彼此間出現了誤解,再也不像只有老王、老李、老孫三個人時那樣,總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因為沒有組織有序的防禦共同體,經常有外敵來侵犯,搶奪人們的魚。

島民們決定成立一個機構,用來保護人民的利益,這個機構就叫做政府。

同時為了解決外敵問題和民事糾紛問題,連同建立了軍隊和法院體系。為了給這些機構和設施提供資金支持,島民們同意每年支付一些魚作為納稅,但是政府及其連帶機構不得私自使用這些魚或把這些魚佔為己有。

就這樣,一個初期的共和國,就此成立。

讀懂了這個島上的故事,等於讀了一遍《國富論》和《經濟學原理》

故事到這裡就講完了,當然這個故事不是我編出來的,而是來自一本書,叫做《小島經濟學》,副標題是“魚、美元和經濟的故事”,作者是一對美國的兄弟,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美國經濟現象的分析也很精彩,但是不方便舉例,在此就按下不表,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讀一讀。

話說回來,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經濟學思維?通過這個故事可能大家也看明白了,經濟學思維能夠從人類的總體協作上來看待問題,雖然結論給人的感覺有些奇葩,但是至少能夠讓人避免用直覺來“瞎猜”。

比如面對民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不懂經濟學的人立馬就會覺得,完了,社會要崩潰了,窮人肯定會越來越慘,永世不得翻身了;但是懂經濟學的人卻會告訴你,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是說窮人會一直窮到底,其實窮人的生活可能會越來越好,只不過在對於財富的認知層面,會和精英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已。

再比如職場中,跳槽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但為什麼有的人會越跳越慘呢?因為除了金錢和企業等因素的考慮之外,還存在著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了做這件事,而做另外一件事所帶來的收益就享受不到了。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想要再職場中收穫最大利益,就一定要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取捨,不要妄想“魚和熊掌可以兼得”,在面臨選擇時,一定要記得三個原則:選擇最重要的事、選擇最緊急的事、選擇最想要的事。

懂得經濟學能夠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以怎樣的方式在合作運行,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在各自分工,這個社會的結構以及人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只要我們帶著這個思維方式,儘可能多的認知事實,才能撥開迷霧看清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