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故事:古诗中的清明节

诗歌中的故事:古诗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的文人墨客更是不免抒怀感慨一番,尤其是关于清明节的诗歌,读来或细腻含蓄,或畅达直白。

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还有个寒食节,这天民间不许点火,人们只能吃头天做好的东西。中唐时期,有个叫韩翃的诗人看到隔壁一位官宦人家照样灯火通明,丝毫不顾民间习俗,于是愤然在这家的外墙上题写了一首《寒食》。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借古讽今,以讥诮这位官员享受特权,大有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之风。据说此诗当时传诵极广,以至于德宗皇帝看罢这首诗,特批韩翃入朝觐见,并很赏识他的才华。

而另一位大诗人宋之问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反倒为了一首诗丢了性命。宋之问因阿附权贵,被贬往岭南,途中恰逢寒食节,不禁触景生情,提笔写了一首《途中寒食》。诗曰:“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不料此诗被押解的隶卒发现,立即抄录下来送往京城,玄宗皇帝一看,认为宋之问仍不思悔改,龙颜大怒。可叹宋之问没有等来皇帝的赦书,却是三尺白绫,勒令他自尽。

宋初有个年轻人叫王禹偁,自幼家贫,只得寄居在朋友家,刻苦攻读。到了清明那日,朋友一家祭祖去了,独留下王禹偁一人。王禹偁感慨万千,想着自己孑然一身飘零在外,写了一首《清明》。诗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诗中既抒发了寄人篱下的无奈,又表明了自己奋发向上的决心,写得直白如话。

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一生秉性刚直,仕途却很不得志。一年清明,杜牧贬到地方上做州官,路途上春雨绵绵,一下触动了他的心思。由于愁绪万端,无法排遣,想借酒浇愁,因而寻找酒家,恰巧偶然遇到一个牧童,给他指明了酒家的去处。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牧童,杜牧顿时豁然开朗,欣然写下了一首《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耐人寻味的是,此诗流传之后,很多酒家都把招牌改作“杏花村”,可见此诗的隽永优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