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全方位施肥管理彙總:作用、比例、時期、肥料特點,太齊全了


葡萄全方位施肥管理彙總:作用、比例、時期、肥料特點,太齊全了

一、主要礦質元素的作用

氮(N):是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磷脂和生物鹼等生命物質的主要組成成分。氮素供應不足,葡萄植株無法正常生長。在適當的氮素條件下,葡萄萌芽整齊,授粉、受精、座果良好,不僅保證當年豐產,而且果實品質好,還影響次年產量。如氮肥過多,則葉片薄大,新梢徒長,落花落果重,座果率下降,枝條不充實,果著色不良,成熟延遲,品質下降,釀酒則酒質不佳。在葡萄的施肥上:一是避免大量施用以氮肥為主的有機肥和化肥,造成肥料比例失調,出現氮肥過多的不良症狀;另一方面避免氮肥相對不足,有時因為果實負載量太高,土質貧瘠或整形修剪不當,造成果實著色不良,新梢過早地停止生長。因此,使用氮肥的多少以及何時施用氮肥,一定要根據土地肥力和葡萄的樹勢狀況。

磷(P):是核蛋白、磷脂、核酸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於速長的部位,如花、種子等,葡萄植株所有器官都含磷元素。供應充足的磷,有利於葡萄開花、座果。有人進行施磷肥試驗,認為隨土壤磷酸濃度的增加,座果率提高,果穗增重;磷對葡萄花芽分化的作用比其它元素要明顯。磷肥還可以促進吸收根的生長,增加根的數量,促進枝蔓成熟,增強抗病抗旱抗寒力等。

鉀(K):葡萄為喜鉀植物。鉀對於光合最作用和糖的轉運起主要作用。在漿果成熟期鉀促進糖分大量進入果實。鉀對葡萄的重要作用是促進漿果成熟,改善漿果品質,增加漿果的含糖量,促進漿果上色和芳香物質的形成,還能提高出酒率。施鉀肥有利於根系發育,缺鉀引起葉緣黃化、枯焦、果穗穗軸和果粒乾枯等生理病害。

鋅(Zn):參與葉綠素和生長素的合成。缺鋅時新梢節間短,葉片小而且失綠,果穗上形成大量無粒小果,常常綠而且硬。小葉小果是缺鋅的主要特徵。

硼(B):屬微量元素,硼影響酶的作用,能促進花的受精、座果,能促進糖的轉運,減少畸形果。缺硼,抑制花粉管發育,花蕾不能正常開放,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缺硼的新梢節間變短、易脆折,葉面凹凸不平,在果皮下的果肉中產生褐斑。

鈣(Ca):是細胞壁和細胞間層的組成成分,還大量存在液泡中。鈣缺乏時,影響細胞正常功能。在葡萄植株體內,鈣主要在老熟器官中積累,但生長髮育的組織需鈣量也很大。它有利於根的發育和吸收作用,缺鈣時有缺氮的症狀。北方地區使用波爾多液,一般不缺鈣。在我國南方酸性或偏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後可提高葡萄漿果品質和增加產量。

鐵(Fe):是參與多種氧化還原酶的組成,參與細胞內的氧化還原作用。缺鐵導致葡萄植株黃化,葉片失綠,但與缺鎂失綠症不同,首先表現為頂端嫩葉發生全面黃化,僅葉脈保留綠色。鐵在葡萄植株體內不能再重複利用,因此,黃化病首先在幼葉上表現症狀,而老葉仍為綠色。嚴重缺鐵時,新梢變為黃綠色甚至黃色。植株缺鐵往往與土壤偏鹼有關。

鎂(Mg):是葉綠素的重要成分,和光合作用密切相關。鎂在葡萄植株體內主要存在於活躍的幼嫩組織和器官中。缺鎂時磷的代謝作用不良,新梢頂端呈水浸狀,葉片失綠、黃化,只有葉脈呈綠色,座果率和果粒重下降。

葡萄全方位施肥管理彙總:作用、比例、時期、肥料特點,太齊全了

二、氮、磷、鉀三元素的使用比例和施肥量

據報道:生產1000kg葡萄所需要的N:5~10kg,P2O5:2~4kg,K2O:5~10kg。僅做參考,具體還要根據土壤本身的肥力而定。2000年國家輕工局頒佈的葡萄酒生產管理辦法規定,生產1噸釀酒葡萄所需要吸收的元素量:氮8.5kg、磷3.0kg、鉀11.0kg、鈣8.4kg、鎂3.0kg、硫1.5kg及其它微量元素。


三、施肥時期

施肥時期應密切結合葡萄的生長髮育階段。萌芽後,隨著新梢生長,葉面積逐漸增大,對氮肥的需求迅速增加;隨後,漿果生長和發育對氮肥的需求量加大,植株對氮肥的吸收量明顯增多;在開花、座果後,磷的需求量穩步增加;在漿果生長過程中鉀的吸收量逐漸增加,以滿足漿果的生長髮育需要。

基肥:秋末施用基肥比不可少,主要用有機肥料和部分化肥(N、P、K肥等)。施基肥的深度應達根系主要分佈層。有機肥在土壤裡逐漸分解,可供來年植株生長髮育需要。在秋季,葡萄根系進入第二次生長峰,此時施肥,斷根的再生力和吸收作用均強。如果施用的有機肥料含有秸稈類的堆肥,則可適當摻入含氮多的人糞尿,以調節碳、氮比值,有利於堆肥腐熟。秋施基肥和土壤深翻相結合,一舉兩得。

由於有機肥是逐漸分解的,肥效較長,施基肥不應在同一位置上年年重複進行,應在不同位置輪換施肥。

萌芽前追肥:此期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如尿素、碳酸氫銨等。進入傷流期,葡萄根系吸收作用增強,萌芽前追肥效果明顯,可以提高萌芽率,增大花序,使新梢生長健壯,從而提高產量。如秋施基肥足量,可以不在此期追肥。

開花前追肥:以速效性的氮、磷肥為主,可適量配合鉀肥。這次追肥對於葡萄的開花、授粉、受精和座果以及當年花芽分化都有良好影響。因易落花落果,對巨峰葡萄花前一般不宜追施氮肥,應在開花後追肥用。

幼果期追肥:以N、P、K為主。其主要作用是,促進漿果迅速增大,減少小果率,促進花芽分化。同時,正值根系開始旺盛生長,新梢增長又快,葡萄植株要求大量養分供應。如果植株負載量不足,新梢旺長,則應控制速效性氮肥的施用。

漿果成熟期追肥:鉀、磷肥(除速效性磷鉀肥外,還可用草木灰等農家肥)為主,在漿果開始上色時,施入大量的含鉀、磷為主的草木灰或腐熟的雞糞等。此期一般不要施用氮肥,但在果穗太多或者在貧瘠沙礫土上的葡萄園,雨季後的漿果成熟期,應適當施用氮肥。否則,氮肥不足。

採後肥:採後肥主要是是磷、鉀肥,配合適量氮肥,目的促進花芽發育枝條成熟。採後肥可結合秋施基肥一起施用。

四、葉面施肥

首先明確一點,葉面施肥僅僅是土壤施肥的補充。它是葡萄缺肥時的一種應急措施,特別是補充鐵、鋅、硼等微量元素肥料。不能用葉面施肥代替土壤施肥。

葡萄全方位施肥管理彙總:作用、比例、時期、肥料特點,太齊全了

五、相關問題

1、葡萄植株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有哪些?

葡萄在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對營養元素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需要量較大的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10大元素,一般稱多量元素或“大量元素”。硼、鋅、錳、銅、鈷對葡萄植株的生長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稱為微量元素。

2、氮素對葡萄生長結實有何影晌?

氮是組成各種氨基酸和蛋白質所必需的元素,而氨基酸又是構成植物體中核酸、葉綠素、生物鹼、維生素等物質的基礎。由於氮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能促使枝、葉正常生長和擴大樹體,故稱枝葉肥。對葡萄植株來說,氮肥能促使枝、葉繁茂,光合效能增強,並能加速枝、葉的生長和促使果實膨大。對花芽分化、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均起到重要作用。由於氮素易分解,在土壤(特別是沙土)中易流失,因此必須分期追施。

氮肥過多,會引起枝葉徒長,落花落果嚴重,甚至當年枝蔓不能充分成熟,漿果著色不良,品質下降,香味變淡。另外,由於枝蔓成熟不良,花芽分化不好,並易遭受病蟲害的為害和大大降低越冬性能。氮過多時,還能使葡萄酒中的蛋白質增多,不易澄清且容易敗壞,風味也不佳。氮素不足時,葡萄植株瘦弱,葉片小而薄,呈黃綠色,花序少而小,節間短,落花落果嚴重,果穗、果粒小,品質差,香味淡。

氮素嚴重不足時新梢下部的葉片黃化,甚至早期落葉。因此,萌芽及新梢生長期,芽眼的萌發和花芽分化需要大量營養物質,特別需要氮肥。開花前,新根活動旺盛,開花後果粒膨大期,對氮的需要量最多,因此,應適時適量供給氮素肥料。採收後及時追施氮肥對增強後期葉片光合作用、樹體養分的積累和花芽分化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3、磷對葡萄的生長結實有何作用?

磷是細胞核和原生質的重要成分之一,積極參與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轉化等過程。磷肥充足能促進細胞分裂,促成花芽分化及組織成熟,並能增進根系的發育和可溶性糖類的貯藏。磷能促進漿果成熟、提高含糖量、色素和芳香物質,並使含酸量減少,對釀造品種可提高葡萄酒的風味,還可增強抗寒抗旱能力。

葡萄缺磷時,在植株某些形態方面表現與缺氮相同。如新梢生長細弱,葉小漿果小等。此外葉色初為暗綠色,逐漸失去光澤,最後變為暗紫色,葉尖及葉緣發生葉燒,葉片變厚變脆。果實發育不良,含糖量低,著色差,種子發育不良。磷過多時,會影響氮和鐵的吸收而使葉黃化或白化,反而有不良影響。

葡萄萌芽展葉後,隨著枝葉生長,開花和果實膨大,對磷的吸收量增多,應及時適量供給磷肥。其後貯藏於莖葉中的磷向成熟的果實移動,收穫後莖、根部的磷含量增多。磷素易被土壤吸收不易流動,施用磷肥時最好結合秋季施有機肥時深施,追肥時也應比氮肥稍深。追肥和根外追肥多在漿果生長期及漿果成熟期施用,以促進果實著色和成熟,提高漿果品質。根外追肥一般噴2%的過磷酸鈣液,效果良好。

4、鉀對葡萄的生長結實有何作用?

鉀並不參與植物體內重要有機體的組成,但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運轉、轉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鉀以離子狀態存在於生命活動最活躍的幼嫩部分。適當施用鉀肥對促使根的生長,增進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漿果的含糖量、風味、色澤以及對果實的成熟和枝條的充實都有積極的作用。葡萄是喜鉀肥植物,有鉀素作物之稱。它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鉀,尤其在果實成熟期間需要量更大。

植株缺鉀時,因葉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充分製造,使過量的硝態氮積累而引起葉燒,葉緣呈黃褐色,並逐漸向中間焦枯,通常在新梢基部的老葉先發生。其次表現新梢纖細,節間長,葉片薄,有些葉片上呈現蟲咬狀小孔。缺鉀時,還能使果梗變褐,果粒萎縮,糖度降低,著色不良,根系發育受抑制,器官組織不充實,抗寒、抗旱力均弱。鉀肥過多時,抑制氮素的吸收,引起鎂的缺乏症。

從葡萄展葉開始,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鉀肥。從果實膨大期至著色期,莖葉中的鉀向果實移動,故果實膨大前吸收的鉀,其效用可維持至漿果成熟。據試驗,玫瑰香葡萄,全年根外噴二次2%的草木灰水,可提高含糖量0.5~2度,增產10%左右。一般在漿果生長期和漿果成熟期進行根外追肥效果明顯。

5、葡萄果實為什麼會產生大小粒?

葡萄果實產生大小粒現象,除開花授粉時因環境條件影響,使授粉不良而造成大小粒外,主要原因是因植株缺硼所致。葡萄缺硼時,往往幼葉出現油浸狀的黃白色斑點,葉脈木栓化變褐,老葉發黃,向後彎曲,花序發育瘦小,豆粒現象嚴重,種子發育不良,果實變形。另外,新梢生長緩慢,節間短,有時輸導組織破壞,生長點枯死,發生許多副梢,葉面上有許多褐色斑點。

硼主要存在於植物體幼嫩部分的細胞壁之中。對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對組織的分化,細胞壁的建造有密切關係。能促進花粉粒的萌發和受精作用,提高座果率,減少無籽小果,提高產量,有利芳香物質的形成,提高糖度,改善漿果品質。硼能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轉,增加葉綠素的含量,加速形成層的細胞分裂,使韌皮部和木質部發達,導管數目增多。並有利於根的生長和愈傷組織的形成。

一般葡萄噴硼多在花前進行。對提高座果率有顯著效果,據試驗,玫瑰香全年噴2次0.3%的硼砂,可增產l0%~15%。含糖量提高10%左右。鹼性土壤易發生缺硼症,故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時要避免過量。

6、鈣對葡萄的生長結實有何作用?

鈣是葡萄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主要以果膠鈣的形態存在子細胞壁中,可使多糖類沉積,保持細胞壁的強固性,增強抗病蟲的能力。鈣可促使土壤中硝態氮的轉化和吸收,使土壤中不溶性磷、鉀變為可溶性養分。鈣能中和植株體內的有機酸,調節酸鹼反應,使之免受毒害。鈣對葉綠素的形成和促進根系的發育與吸收有重要作用。鈣對糖的形成,對固定二氧化碳以及生成芳香物質都起著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因此,在鈣質充足的情況下,可提高漿果的香味和葡萄酒的風味,特別對白葡萄酒和香檳酒更為明顯。

鈣大部分存在於葉中,由於鈣在植物體內移動少,老葉比幼葉含量多,鬚根中的氧化鈣含量也多,葡萄植株從生長初期至果實成熟期陸續吸收鈣肥。要注意田間適量施石灰,補充土壤中鈣的含量。

缺鈣時,根的先端變為褐色,枝、葉徒長質地變軟,影響果實糖分的積累,果粉少,香味淡,新梢成熟不良。鈣過多時,使可溶性鐵變為不溶性鐵,易引起葡萄缺鐵症。特別是美洲種葡萄對鈣敏感,鈣多時,易引起退綠症。我國南方雨水多,表土石灰質易被淋洗掉,又因大多為酸性土壤往往缺鈣,需注意適時適量施石灰,以中和其酸度並增加土壤中的鈣質,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吸收,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7、葡萄缺鐵、銅時會有什麼症狀出現?

鐵與葉綠素的生成有關,同時又是某些呼吸酶的組成成分。葡萄對缺鐵反應極為敏感,土壤缺鐵時,葉片出現黃化,新梢上的幼嫩葉片最先表現症狀,幼嫩葉的葉肉呈淡綠色或黃色,僅沿葉脈的兩側殘留一些綠色,這主要是葉綠體顏色和結構的改變而引起的。嚴重時,幼葉由上而下逐漸乾枯脫落。在這種情況下,呼吸及蒸騰強度降低,同化作用受到阻礙或停止。由於營養不良,新梢木質化程度差,抗寒力弱,漿果發育不良,果穗、粒小呈淺綠色。當鐵含量充足時,葡萄漿果著色深,葉片綠,酒色濃而風味佳。鐵過量時,酒易發生渾濁。

土壤中的Fe2O3溶於微酸,易被葡萄所吸收。土壤呈鹼性時,Fe2O3不易被吸收,而從土壤溶液中沉澱下來,故鹼性土中易發生缺鐵症。鐵具有使可溶性磷酸變為不溶性,故含鐵多的土壤易引起磷的缺乏。葉片上發現退綠症時,應立刻噴布0.3~0.5%的硫酸亞鐵。在早春或秋季休眠期用5%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枝蔓,若在硫酸亞鐵溶液中加上0.15%的檸檬酸可防亞鐵轉化成三價鐵而不易被吸收。預防的辦法是在土壤中增施磷鉀肥料,對窪地、粘重地注意排水。

銅能加強葉綠素的形成,促進光合作用,影響碳水化臺物的代謝,並能提高植株的抗寒和抗旱性。據觀察,常噴波爾多液的葡萄園,葉片厚,葉色濃綠,落葉期明顯推遲,枝條充實、芽眼飽滿,當銅過量時,會產生節間縮短。一般鹽鹼土易缺銅、鐵。

8、葡萄缺鎂、鋅時會有什麼症狀出現?

鎂是葉綠素和植物體內某些酶的重要組成成分,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直接關係。它能促進植株對磷的吸收和運輸,對花青素和果膠物質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葡萄缺鎂時,葉綠素不能形成,植株停止生長,葉脈保持綠色,葉肉保持淡綠色或黃白色,以後變成褐色或紅褐色,易引起早期落葉。座果率低,影響產量。由於老葉內的鎂向幼嫩組織移動,供其生長,因此退綠症狀只限於新梢下部數葉,頂端葉和副梢則不呈現症狀,這與缺鐵相反。

缺鎂的土壤呈酸性反應,故又稱“強酸性土壤症”。土壤中鎂的含量較豐富,但可利用的很少。特別是雨量多的地區,大量鎂被雨水淋洗於底層土中,故缺鎂症發生多,乾燥地區發生少。葡萄對缺鎂很敏感,品種問差異也很大,尤其在歐美雜交種上發生較多,如白香蕉、鑽石、黑虎香等。

鎂與鈣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消除鈣過剩的毒害。鉀與鎂也有拮抗作用,過多施用鉀肥,會導致缺鎂,從外觀上是缺鎂,而實際上是鉀過剩所致。

鋅在碳水化合物合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能促進氮、磷、鈣轉化為可移動和易為植物所吸收的物質。鋅對葉綠素和生長素的形成都有一定影響。同時還可增強對某些真菌病害的抵抗能力。

葡萄缺鋅時,新梢節間變短,葉片小而萎黃;果實小而畸形,果穗鬆散,並形成大量無籽小果。根外噴硫酸鋅可使葡萄形成層細胞分裂旺盛,木質部和韌皮部發達,新梢生長迅速,提高光合效能,因而可提高產量,改善葡萄品質,一般在初花期和漿果形成期對時面噴布0.03%的硫酸鋅,效果非常顯著,此次根外追肥可與波爾多液混用。

9、施基肥有哪些好處?怎樣施基肥?

基肥多在葡萄採收後、土壤封凍前施入,一般在9月下旬至11月進行。基肥以遲效性的有機肥為主,常用的有圈肥、廄肥、堆肥、土雜肥等。有機肥的特點是含有效營養成分量較少,但成分全,施用量大,肥效期長,並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施肥量約佔全年60%左右,以秋季施效果好。因秋季正值葡萄根系第二次生長高峰,傷根容易癒合,併發出新根及早恢復吸收養分的能力,從而增加樹體內細胞液濃度,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對第二年春季根系活動,花芽繼續分化和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如果早春傷流後再施基肥,由於根系受傷,影響當年養分與水分的供應,造成發芽不整齊,花序小和新梢生長弱,影響樹體恢復和發育,應儘量避免,如晚春施應淺施或撒施。

施肥前應先挖好施肥溝。一般溝寬40~50釐米,深40~60釐米,離植株50~80釐米(具體根據土壤條件和葡萄植株大小而靈活掌握)。溝挖好後,將基肥(堆肥、廄肥、河泥)中摻入部分速效性化肥如尿素、硫酸銨,可使根系迅速吸收利用,增強越冬能力。有時還在有機肥中混拌過磷酸鈣、骨粉等,施肥後應立即澆水。實踐證明:施基肥以每隔2~3年,採用隔行輪換的辦法進行,集中施用有機肥,每畝施5000kg左右。這樣不僅工作方便,節約勞力,同時對根系更新,擴大吸收畝積,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10、葡萄園怎樣施用追肥?

追肥多用速效肥,分根部追肥和根外追肥兩種。根據葡萄生長髮育各個階段的特點和需要,進行分期施用。

根部追肥:施用時,一般離植株30~50釐米以外開深為15~20釐米的淺溝或穴,施後立即覆土。常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銨、人糞尿等;磷、鉀肥,如豆餅、雞糞、草木灰等。氮肥應淺施,磷、鉀肥應深施。為使肥料早發揮作用,追肥後,應立即澆水。如果追施人糞尿時,可在植株周圍挖深20~30釐米,寬10釐米的溝,將液肥倒入穴內,待滲完後再蓋土。根部追肥可提高葡萄的產量和品質,但不同種類的肥料其作用也不相同。試驗證明:連年追施豆餅、雞糞的效果最顯著,而單純施化肥則增產不顯著,品質也不理想。

根外追肥(葉面噴肥):是將肥料溶於水中,製成一定濃度的水溶液,然後噴布在葉片、嫩梢上,而後進入植株內部,是一種經濟、省工、受肥面廣、肥效迅速和作業方便的施肥方法。噴後對葉片增厚,新梢生長健壯,增強抗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等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根外追肥,其肥量有限,只可作為補充措施。適於根外追肥的肥料有化肥(如尿素,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複合肥料等)和某些微量元素(如硼砂、硫酸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等)以及農家肥料(如草木灰等)。這些肥料經稀釋後再行噴布。

追肥時期與追肥量要根據土壤、生長期和產量情況而定。第一次追肥在早春芽開始膨大期進行,這次追肥對葡萄前期生長特別是花芽的分化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尿素、硫酸銨、人糞尿等速效氮肥為主,以進行根部追肥為宜。施用量約佔全年施肥量的10%~15%。第二次在開花前兩週根外噴肥,這次以噴硼為主,也可加磷、鉀、鎂、錳,促使授粉,提高座果率。第三次追肥,在謝花後,幼果膨大期追施,以氮肥為主,結合施磷、鉀肥。這次追肥不但能促進幼果膨大,而且對新梢及副梢的花芽分化都極為重要,是一次關鍵肥。這次施肥量約佔全年肥量的20%左右。第四次追肥在葡萄上漿期,以磷、鉀為主,並施少量速效氮肥,主要施草木灰、過磷酸鈣或炕洞土等,根施、葉施均可。對提高漿果糖分,改善果實品質和促進新梢成熟都有重要的作用。施肥必須結合灌水,才能更好地發揮肥的效力。

11、葡萄施各種肥料以施多少為好?

葡萄是多年生植物,一年中有許多變化,每年的需肥量因品種、樹齡、產量、土壤、肥料質量的不同而異。因此很難確定一個統一的施肥量標準,我國生產上常用的施肥量,不按肥料純含量計算,而是按實際施用的肥料種類和數量來計算。一般幼樹和旺樹生長前期少施肥,後期多施磷鉀肥,成年樹、豐產樹多施,發芽前後至花期以氮、磷肥為主,後期以磷、鉀為主。具體參考前面論述,根據當地經驗掌握。較貧瘠的土地一般根部追肥每畝施用量為:硫酸銨50~100kg、過磷酸鈣20~30kg、硫酸鉀20~30kg、草木灰100~200kg、人尿2500~4000kg。

葉面噴肥其濃度為:尿素0.1%~0.3%、硫酸銨0.3%、過磷酸鈣l.0%~3.0%、草木灰1.0%~3.0%、硼砂或硼酸0.2%~0.3%、硫酸鋅0.2%~0.3%(加同濃度的石灰)。硫酸鉀0.01%,硫酸鎂0.03%~0.05%、硫酸亞鐵0.1%~0.3%(加同濃度的石灰或0.15%檸檬酸)。硫酸錳0.02%~0.3%。

根外追肥宜在陰天或傍晚進行,乾燥、大風時,蒸發快,會因此增高濃度發生藥害。雨天、霧天肥液易流失,也不宜噴布。

12、有機肥料有些哪種類?各有何特點?

有機肥料又稱農家肥料,常見的有堆肥、圈肥、廄肥、綠肥,餅肥、河泥、家禽糞、人糞尿、土雜肥等。多數有機肥料需要微生物分解後,才能為植株的根系所吸收,故又稱為“遲效性肥料”,可作基肥施用。有機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氣狀況。

堆肥:以農作物秸杆、雜草、葡萄莖葉、樹葉、禽畜糞便等為材料,層層堆積,經過微生物的分解腐熟而成。在微生物繁殖過程中,要保持適宜溫度、水分、通氣、酸鹼度等,以利微生物的繁殖活動。

圈肥、廄肥:包括豬、牛、羊、雞、鴨等各種牲畜、禽獸糞,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養分。經過發酵腐熟後作基肥施用。

人糞尿:腐熟的人糞尿,屬於速效氮素肥料,含氮多,含磷、鉀和有機質少,可與速效性磷、鉀肥配合施用。入糞尿中的氨易揮發損失,一般應封閉保存,如果加入2%~3%的過磷酸鈣,不僅可固氮,還能補充人糞尿中的磷肥。人糞尿可溝施或穴施,施後立即澆水並覆土以防揮發。注意,未經腐熟的人糞尿易燒根,不要直接施用。

泥肥:溝,池、沼、河、塘及城鎮下水道的淤泥,都屬於泥肥。含有機質較多,是遲效性肥料,可用作葡萄園的基肥。

綠肥:葡萄行間間作綠肥植物,可就地造肥,就地使用。不需堆制、漚制,不需田間運輸,可節約勞力。葡萄行間的綠肥作物以矮杆,分櫱多、根系發達,莖葉繁茂的豆科作物作綠肥為宜,避免對葡萄遮光。如種綠豆、蠶豆、大豆、田菁,苕子等。

城市垃圾:是由瓜果皮殼雞魚的下腳料及菜葉、樹葉、蛋殼、爐灰等組成。主要來自家庭、菜市場及清理道路的垃圾,是複合的有機肥料。其中所含氮、磷、鉀三要素與堆肥,廄肥相似。施用後,可改良粘土物理結構和疏鬆土壤。

13、什麼叫無機肥料?常見的有哪些種類?各有何特點?

無機肥為礦質肥料,也叫化學肥料,簡稱化肥。它具有成分單純,含有效成分高,易溶於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等特點,故稱“速效性肥料”。

碳酸氫銨:又叫重碳酸銨,含氮17%左右,在高溫或潮溼的情況下,極易分解產生氨氣揮發。呈弱酸性反應,為速效肥料。

尿素:含氮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最多的種。肥效比硫酸銨慢些,但肥效較長。尿素呈中性反應,適合於各種土壤。一般用作根外追肥時,其濃度以0.1%~0.3%為宜。

硫酸銨:含氮素20%~21%,每公斤硫酸銨的肥效相當於60~100kg人糞尿,易溶於水,肥效快,有效期短一般10~20天。呈弱酸性反應,多用作追肥。

鈣鎂磷肥:含磷14%~18%,微鹼性,肥效較慢,後效長。若與作物秸杆、垃圾、廄肥等製作堆肥,在發酵腐熟過程中能產生有機酸而增加肥效,宜作基肥用。適於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並能補充土壤中的鈣和鎂微量元素的不足。

硫酸鉀:含鉀48%~52%。主要用作基肥,也可作追肥用,宜挖溝深施,靠近髮根層收效快。用作根外追肥時,使用濃度應不超過0.1%。呈中性反應,不易吸溼結塊,一般土壤均可施用。葡萄是喜鉀肥的果樹,施用硫酸鉀效果很好。

草木灰:是植物體燃燒後的殘渣,草木灰含鉀素約5%~10%,含磷1%~4%,含氮0.14%,含鈣也多達30%左右。草木灰中的鉀,絕大多數是水溶性的,屬速效肥。可作追肥也可做基肥。草木灰不宜與硫酸銨、人糞尿等混用,避免損失氮素。貯存時要防止潮溼,以免養分流失。

石灰:呈鹼性,是我國南方酸性土壤中常用的肥料,施後不僅增加土壤中的鈣肥,改善土壤結構,還能中和土壤酸性。漚制堆肥時,拌入少量石灰,可加速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