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高二了,他說上課聽得懂老師講課,也比較用功,為什麼考試成績一般?

攬天下奇聞


兒子高二了,他說上課聽得懂老師講課,也比較用功,為什麼成績一般?


我這學期剛好教高二,我遇到過太多像題主兒子這種類型的學生了。上課聽得懂,說明他對教材上的內容能夠理解,也比較用功,說明他課後也會去練題,但為什麼考試成績還一般般呢?我想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每次考完後缺少一個總結、反思的過程。 每次考完,大部分學生都是一拿到試卷就急吼吼地想知道分數,看完分數知道排名之後,對老師講評分析試卷就毫無興趣了,甚至對老師的細心講解很不耐煩。殊不知,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老師不是光講答案,更會講答題的技巧和方法。其實,每次考完重要的不是卷面分數,而是考完之後的總結、反思過程,比如出題人的意圖是什麼、為什麼這裡會丟分、有沒有做過類似的題型、下次考會不會再錯、答題有沒有合乎規範、知識的漏洞從哪個地方去補、今後努力的方向等等。 需要總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一個學生少了這一步,那麼他下次考試依然會憑著感覺去答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成績也很難會有新的突破。


2.缺少課內知識遷移且熟能生巧的能力。 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上課都能聽懂,一到考試就懵”的情況,那實在是因為課後練得少,無法把課內知識快速地遷移到實踐問題上去。上課聽懂只能說明對教材上的內容搞懂了,對同類型的題目呢?而且,很多時候,考試不光是考題目,更是考速度。特別是高考試題,給考生足夠的時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考到高分,因為高考題型大部分都做過,但實際分數相差甚遠。所以考試終究是考學生答題的熟練程度。 高中課程難度加大,光靠上課聽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能熟練地把課內知識遷移拓展。所以,一般的用功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實踐才出真知,而且需要付出非常艱辛的努力後,才能考出不錯的成績。


關注師範生活,一起交流學習方法與高考相關的話題。


師範生活


我兒子也在讀高二,雖然是重點高中卻是在普通班,成績在五百五十分左右,偶爾也考過五百八十多分,他主要就是物理拉分了,總是考六十幾分,每次都要他不懂的就問同學問老師,他也是說聽懂了,就是要做錯。慶幸的是這次月考物理成績終於突破六十大關上了七十幾分啦!我個人覺得像這種情況我們做父母的只能給予精神資助,不能過於擔心,過分的擔心必然會成為一種詛咒,從而止步不前。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會在學習越來越緊張的氛圍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慢慢向成績好的同學看齊,當他每進步一個臺階而興奮的告訴我們家長時,我們要做到的是給他不斷的鼓勵,因他的快樂而快樂,告訴他:兒子 加油哦!你那麼聰明成績一定會趕上來的!


羅唐二合一


這樣的孩子應該不少,有這樣困惑的家長可能也很多。作為老師,我聊聊這個問題。

學習從來就不是看看書,聽聽課,聽懂了就能考好成績這麼簡單的,尤其是高中階段。

對於老師而言,要想教出好成績,講究“備,講,批,輔,考”,五個環節,環環做透。同樣,作為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也有五個環節,要做到位,“聽,練,改,思,復”。

“聽”,只是師傅領進門的那一步,“聽懂”離會做還差兩步,“練和改”,離考出好成績,還差四步,“練,改,思,復”。舉個例子,就像我們能聽懂小嶽嶽的相聲,甚至還能點評,但是,讓我們自己上,肯定差十萬八千里。所以,聽懂了老師講的道道,接下來,還要“練”。

“練”,那句“通往清華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鋪出來”,足以說明練的重要性。“練”是五個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修行在個人”的那部分。高中階段的考試,注重運用能力的考察,所以,學生必須有大量的練習,見識到足夠多的不同題型,才能將死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內在能力。

“改”,改錯本的暢銷,證明的是認真改錯題的重要。“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這裡的演繹是,“提高從錯誤中來”,每一次認真分析自己的錯題,找出做題過程中,錯誤的思路,然後,用心改在改錯本上,寫下來的目的,除了以正思路,還有日後的“複習”。

“思”,是結合“練”“改”一起進行的,是總結反思的一部分,為什麼說“機械刷題無效”,就是少了“思”這一環節。通過“思”,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歸類題型,總結解題思路。

“復”,指的是“複習”,人都有遺忘症,只有不斷複習,才能將知識鞏固。而且,學校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或者高考,都不是說今天學了,明天考,而是隔一段時間考。再有,現在的考試題都是知識的融合。由此可見,知識必須不斷複習,加深,鞏固,才能在考試卷上運用自如。

所以,任何好成績的背後,都是有效的方法加上爭分奪秒的努力。


羅敷講中高考英語


你好家長,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當過6年高中生家教。

我進入清華大學之後,就開始了高中生家教。在我教過的高中生中,我發現很多高中生在學習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課上能夠聽懂老師的課,但是課下做題就不會;每次考試錯的題一而再再而三地錯;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但是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根據這種情況,結合我高中時期的學習經驗,我整理了一本《2019高考命題趨勢及高考押題卷》,能夠幫助你在高考衝刺前實現逆襲,更好地應對高考。

如果有需要這本書的學生,私信:領書,就可以免費獲取。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在高中階段是一種普遍現象,很多高中生都出現過這種現象。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在學習中遇到了這些問題:

第一,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只是在課上對知識點的一個識記,並不是掌握。課本上的例題很多人都覺得很簡單,甚至不用老師講解,自己都能看懂,但是在做題的時候,不會做,主要在於沒有對知識完全理解,不會舉一反三。

第二, 沒有做到真正的努力。很多學生都是在假努力,每天挑燈夜戰,起早貪黑,但是並沒有真正發揮學習的效率,而是在浪費大量的時間,一般在學習中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時間規劃表,把在不同時間段要學習的內容給規劃好。

第三,對每次考試之後的成績及結果進行分析與反思。每次考試的錯題進行整理,下一次考試之前可以把錯題本當做自己的一個複習工具與參考資料。每次考試結束,對自己的分數進行總結與分析,看自己失分的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是可以之後避免的。

高二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學期,如果高二能夠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那麼在高三複習的時候,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對知識模塊掌握得熟悉與清楚,也能讓自己在之後備考中更具有競爭力。

我整理了高中各個學科的學習資料及學習方法,如果有需要領取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方法,就可以免費領取。

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一個高中生。


清華博士說高考


我兒子中考進合肥一中進班時排名二十幾名高一時還行,高二分班理科學習是一路下滑到高三臨近高考終於到數第一了變學渣了,高考三本,復讀一年一成功考上了一本,現在和兒子聊天總結如下,學習環境變化(住校),自律不強,學習習慣沒有變化還象初中一樣自認為成績下來了使使勁就能上去,那知道這招上高中不靈了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高中三年在一中孩子很壓抑,作為家長做的不夠,總體來講孩子基礎不錯,也知道努力,寫下這些希望對現在的高考學生的家長有參考,學霸除外啊


順就好126


首先我要說你兒子的智商沒有任何問題,老師講的,他都能聽懂,說明他的接受能力不比任何同學差,他完全有可能在成績上趕超任何一個同學。那麼,他為何沒將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呢?這恐怕與下面兩點有關。

一、做事容易高興得太早

老師講課時,由於每一個知識的重難點及解題步聚都講得非常仔細而又非常清楚,加上他的智商不低,注意力又相對集中,所以老師講的內容,他能夠一聽就懂。可是一旦自認為已經聽懂了,他便馬上精神渙散,注意力不再集中於老師反覆強調的內容上,也不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做更深入的思考。有時候看到別的同學似乎還沒有跟他一樣聽懂老師的課,他可能會暗自高興,甚至因自滿而覺得那些同學沒自己聰明。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懂和那些同學的不懂其實不在一個層面上。他的懂是在第一層次,那些同學的不懂則有可能是在第二層次。當那些同學把第二層次的問題搞清楚以後,他就落後別人一個層次了。其結果是,在他做習題的時候,只要發現習題與老師講的例題稍有不同,他就犯難了,甚至根本做不出來了。但別的同學可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多學了一點。而這正是他上課雖然能聽懂,但成績就是跟不上去的第一個重要原因。老實說,他高興得太早了。

二、學習不喜歡反覆進行強化訓練

你兒子上課能聽懂,考試成績卻上不去的另一重要原因可能是,不喜歡反覆做自己似乎已經搞懂的習題,而且強化不及時,強化頻率也不高。

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曾設計過一個動物實驗。將一隻飢餓的小貓放入一個裝有開門設施的迷籠中,把食物放在籠外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然後觀察並記錄小貓在籠子中的表現。結果發現,小貓剛剛被放進去時,想用爪子直接抓取籠外的食物,但沒有成功。接著便表現出極度的不安和逃脫的衝動,竭力想“擠”出籠子。它在籠中亂叫、亂抓、亂跳,在一系列盲目、紊亂的行為之中,偶然觸到了開門的設施,逃出迷籠並取到食物。當第二次將小貓放入迷籠中時,它雖然仍舊錶現出類似於第一次的多餘動作,但大多是在靠近開門設施附近活動,而且逃出迷籠所需時間比第一次短。經過多次重複後,小貓在迷籠中明顯地表現出錯誤、盲目的動作隨練習次數的增加而逐步減少的趨勢,以至最後一被放入籠中即可觸動開門機關,逃出並得到食物。這表明,小貓通過不斷嘗試,已經找到了一個開啟籠門的正確方法,幹同樣的事情他不會再犯錯誤了。

小貓的這種“學習律”對人的學習也是有借鑑意義的,即學習需要不斷地在償試錯誤中反覆地進行練習,才能強化學習效果。否則,聽懂了,不一定就學會了;一次學會了,不等於永遠學會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兒子若想真正提高成績,必須不斷地進行強化訓練,而且訓練要及時,還要保證較高的訓練頻率。小貓通過自主學習都能做到的事情,你兒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更不在話下了。當然,他首先得克服學習的急躁心理,培養一定的學習耐力。沒有耐力,反覆去做同樣或差不多同樣的習題,那是很難做到的。

站在老師的角度講,學生最讓人揪心的事情是,你講什麼,他根本聽不懂。要是能聽懂,再加大練習量,任何一個學生的成績都是搞得上去的。相信你兒子,他一定能行。



張藝黃岡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趙本山的一句名言:小樣的你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這是趙本山和宋丹丹在小品《鐘點工》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我經常用它來給學生解釋:為什麼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問題。像題主所描述的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有三個可能:

第一、聽懂不一定是真的懂,理解才是關鍵!

初中學習內容,主要是“是什麼”的問題,高中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所以在高中,單純聽懂還不行,要知其然。

以歷史為例,比如老師上課降到新航路開闢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轉型。學生可能覺著聽懂了,但是什麼是“價格革命”?為什麼歐洲會出現“價格革命”?“價格革命”是如何推動歐洲的社會轉型的?這些問題如果搞不懂,做題給他一個新材料,他就可能會做錯。

所以,在高中很多知識需要背,但是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著記憶,只有理解了才是真正的懂了,否則所謂的懂,只是一知半解。那些所謂“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學生,很多就是沒有真正弄懂知識的學生。這些學生,一定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第二、知識靠聽,能力靠練,高考考能力和素養!

知識都掌握好了,做題就能做好嗎?在高中,這也未必!因為高考題都是能力立意和素養立意的,也就是說,即便是開卷考試,你也未必能得高分,也許你一道題也不能從教材中找到答案。

所以,知識知識第一個臺階,能力和素養才是關鍵!能力和素養從何而來?不是老師講,而是自己去做題,通過做題去培養,通過做題去感悟、去歸納、去總結。

所以,那些覺著知識都懂了,都會了,考試依然考不好的學生,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考試考什麼,不知道考試怎麼考,也就是說只有必備知識,沒有必備的能力和素養,這種情況下,多做題、多總結,就可以解決。

第三、學習有規律,抓住三個時間節點!

上課聽懂了,第二天還能剩下多少?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1天后只剩下33.7%,6天后只剩下25.4%,1個月後剩下21.1%,這說明了什麼?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這給我們什麼啟示?要及時複習和反覆複習。

需要抓住3個時間節點去複習:當天晚上、當週週末、當月月末,這三個時間節點的複習最有效。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即便當時聽懂了,也可能會很快遺忘,考試自然也考不好。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關注贏在高三,獲得更多指導!


贏在高三


學生聽懂了,分幾種情況。

老師講課的時候,他的確坐在教室的,僅此而已,自個玩手機,看小說,遞紙條,交頭接耳,自娛自樂,根本沒聽,偶爾聽一兩句,給家長說聽課的,聽懂了,虛晃一槍,掩飾而已。到校只是報到的;拒不學習的;甚至家長已經安排好了出路,年齡不到,塞進學校託管,這些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怎會聽課,更何談聽懂了。

差生也是這樣,其實真正智力不夠,接受能力太弱的,並不多見。主要是沒有抓緊學習最關鍵的環節-課堂聽講。

全神貫注,仔細傾聽老師講課,一句也不放過的,是少數。

半數學生目標不高,放鬆了要求;

從生理而言,持續興奮的專注,二十分鐘而已,不到半節課,一旦漏掉沒聽,就銜接不了,聽懂了就成為託詞。

聽講要能理解,就需要語文能力配合,否則,一個詞,一句話,就卡住了。

聽講要能理解,還需要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四則運算是初一的重點,如果負數概念未把握,運算肯定會錯,一步錯,步步錯。

聽懂了,提升為解題能力,這是關鍵,因為考試不會問聽懂沒有,只看能否解題。大量的練習必不可少,課本上的習題屬於基礎的,多做課外習題,見多識廣,自然不會少見多怪。

重點學校彙集,編撰的習題,難度大,必須大量練習。

高考題最實際了,這比任何模擬題都實在,從高一開始,就必須使用,挑選學過的內容做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教輔,已經按章節分開,非常方便的。

所有習題,都必須獨立思考,親力親為,做完了再看答案。

錯題是免不了的,之所以出錯,源於思路不對,或者概念模糊,缺少技巧,太死板。所以,必須彙集自己的錯題集,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大數據方法,從中就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性,改正了,就可以跳出題海,有針對性的選擇習題。


青山不掩


聽得懂和熟練掌握是兩回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沸點指純淨物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沸騰時的溫度。”這句話說出來你一定能聽懂。但是考試的時候會考你對這句話理解有多深了。例如條件變成不是一標準大氣壓,或者不是純淨物。聽得懂和真的掌握完全是兩回事。這個例子裡,只要你有一點常識,你就可能理解沸點是什麼。但是你要真正掌握這個知識點,必須非常清晰地知道沸點有幾個條件:1標準大氣壓,純淨物,沸騰。

不管你學到哪個層次,你是尖子還是普通學生,光聽懂課看懂例題是不夠的。真正要掌握一個知識點可能還是需要做一些題,通過具體題目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純粹看個例題或者看書裡幾行字,就能琢磨出裡面的限制條件並且深刻理解的人很少。我升高中的時候自己提前自學高一物理,看課本看的很明白,拿起物理競賽資料看例題做習題就怎麼做怎麼錯。那陣子是經歷了一個比較艱難的思維過程。但是有些誤區一旦解開,你就能抓到最關鍵的地方了。再回過頭去看課本,你就能從原本的一句話裡看到了很多東西。可以這麼說,那些覺得自己聽得懂,但是做題又做不好的學生,他所謂的聽懂其實只是有個大致的概念。同樣一句話,在他們眼裡可能就是某樣東西的描述,勾勒了一個輪廓而已。在學霸眼裡,這句話可能被拆解成了好幾個條件,一碰到題目,腦子裡就會圍繞著這些條件做各種篩選判斷。可以說,學霸看到的課本跟你看到的課本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學習時千萬不要當自己是鴨子,等著別人來填知識進去。還是要多一點好奇心,去想想這裡為什麼要這麼設定,為什麼非要加上這半句話,為什麼非要這樣限制。然後自己去思考,找到答案。以這樣的態度去學習,才會有深刻的理解。


Dan44850483


一,你兒子說謊;

二,題做的少,要多刷題。

三,題做完要及時總結,學習需要主動,成績不是靠應付就能提升的。

四,做錯的題目,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直到弄懂為止,還要明白自己錯在哪,要改正,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五,知識點都有共同性,學完一個階段要懂得歸納,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