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 有3大表现 改善谨记 “4吃 3不吃”

“胃”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十人九胃,调查显示,胃部疾病已经困扰着我国超过70%以上的人群。

​而在导致胃病的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P)则占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有相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跟一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都有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胃癌,且有百分之五十的胃癌是跟幽门螺旋杆菌密切相关,而且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年龄越低,以后患胃癌的概率就越高。

​幽门螺旋杆菌之所以对胃部有这么大的伤害,主要是因为,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尿素酶以及粘附因子、脂多糖,会伤害胃粘膜将胃粘膜屏障损害,让身体产生炎症,继而导致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一旦出现3种“表现”,小心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切莫忽视

感染幽门螺杆菌 有3大表现 改善谨记 “4吃 3不吃”

1、胃泛酸

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会导致胃酸过多,进而出现泛酸和烧心。

同时,还可能伴随有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

​2、胃痛

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易出现胃溃疡,表现为上腹疼痛难忍及嗳气。

所以,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嗳气的情况,要警惕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3、顽固性口臭

很多顽固性口臭,也可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所致。

因为,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中生存,口腔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无论如何清洁都难以消除。

此外,感染幽门螺杆菌,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进而在体内发酵后,通过口腔而产生异味,从而造成口臭。

所以,经常口臭的人,也要小心是幽门螺杆菌所致。

​俗话说:“病从口入”,只有减少摄入胃损伤的食物,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病,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反,就会造成胃病恶化,导致胃癌。

一旦染上幽门螺杆菌,谨记“4吃3不吃”,吃的越早,越容易根除!

“4吃”:

1、猴头菇

感染幽门螺杆菌 有3大表现 改善谨记 “4吃 3不吃”

​古有“山中猴头赛燕窝”一说,人们把猴头菇与燕窝相提并论,足以证明猴头菇的营养价值。

研究显示,猴头菇具有修复胃粘膜和杀菌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部消化不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对溃疡的愈合、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大有好处。

还有俗语“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之说。

2、马齿苋

​马齿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也能够给胃黏膜带来一定的保护,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出现,这样能起到预防胃溃疡,很好的养胃护胃效果。

3、丁香

​在《本草纲目》中,对丁香的主治功能记载是: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

丁香特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那些胃胀痛或者脾虚不明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适当的用丁香来养胃。

4、蜂蜜

​蜂蜜有抗炎杀菌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减少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它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并且,蜂蜜还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使胃酸分泌正常。尤其是饱食后,胃部消化功能易下降,大肠蠕动变弱,而蜂蜜有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促使胃酸正常分泌,消除积食。

“3不吃”:

1、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感染幽门螺杆菌 有3大表现 改善谨记 “4吃 3不吃”

胃不好的人,在平时要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等,像辣椒中的辣椒素对胃部有很大刺激,一旦摄入过量,就会造成胃粘膜水肿,加速胃溃疡等等。

这就会给幽门螺杆菌“可乘之机”,增加感染的风险。

2、不吃生食

随着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爱吃生肉,尤其是鱼生、三分熟牛排等食物。

而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即使不能在自来水中繁殖,但是却可以存活4-10天,而在河水、池塘水等环境中竟然可以存活长达3年之久!

所以,我们平时就该格外注意,避免直接喝生水、吃生食,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不吃腌菜

腌菜,包括泡菜、咸菜、榨菜等等,是生活中常见的下饭菜。

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一般会放入大量的咸盐,而杂菌就会将其中的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

一般在腌制的3到5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这时候如果摄入,就会引起胃损伤,加重胃溃疡。

所以,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