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朱棣在北京称帝后共有14位皇帝,为何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小小嬴政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位于现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至1409年5年永乐帝修建长陵,到1642年崇祯皇帝葬入思陵止,这233年明十三陵先后修建了13位皇帝陵墓、7位妃子墓和1位太监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位妃嫔和2位太监。

明十三陵的皇帝都有谁?

  1. 明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其皇后徐氏的陵墓,建于1409年。

  2. 明献陵:明仁宗朱高炽和其皇后张氏的陵墓,建于1442年。

  3. 明景陵:明宣宗朱瞻基和其皇后孙氏的陵墓,建于1435年。

  4. 明裕陵:明英宗朱祁镇和其皇后钱氏及周氏的陵墓,建于1464年。

  5. 明茂陵:明宪宗朱见深和其皇后王氏、纪氏和邵氏的陵墓,建于1487年。

  6. 明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和其皇后张氏的陵墓,建于1505年。

  7. 明康陵:明武宗朱厚照和其皇后夏氏的陵墓,建于1521年。

  8. 明永陵:明世宗朱厚熜和其皇后陈氏、方氏及杜氏的陵墓,建于1536年。

  9. 明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和其皇后李氏、陈氏及李氏的陵墓,建于1572年。

  10. 明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和其孝端显皇后王氏及孝靖皇后王氏的陵墓,建于1584。

  11. 明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和其皇后郭氏、王氏及刘氏的陵墓,建于1621年。

  12. 明德陵:明熹宗朱由校和其皇后张氏的陵墓,建于1627年。

  13. 明思陵: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的陵墓,建于1642年。

自朱棣迁都后唯一没有进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自朱棣迁都后明朝唯一一个没有进入明朝皇帝陵园的就只有明代宗朱祁钰,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北京的明朝皇陵只叫“明十三陵”,而不叫“明十四陵”的原因啦。那么为什么作为皇帝的朱祁钰不葬入明朝皇陵呢?这里面的故事不可谓不曲折啊,听我为你详细到来。

1449年6月,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个月注定是一个耻辱的,也是悲壮的。这一年瓦剌太师也先借口明王朝减少朝贡赏赐,随即领兵南下直逼北京城的门户大同,而就是在这一年能够约束明英宗朱祁镇的太皇太后和一干辅政老臣都相继死去,此时无人可约束的明英宗,又正值年少轻狂,想证明自己的年龄,当朱祁镇听闻区区蛮夷瓦剌竟敢触怒天朝圣颜,并早已蠢蠢欲动,而后又受到当时奸宦王振的怂恿,随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准备御驾亲征,想借此击退瓦剌之名来证明自己,但是结果我们都知道此次征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明王朝50余万精锐全军覆没,66位朝中大臣悉数被杀,明英宗更是兵败被俘。而瓦剌也趁机兵围南京,并想利用英宗的皇帝身份来逼迫明朝签订“城下之盟”。

《明史·卷十·本纪第十》载“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下诏亲征。吏部尚书王直帅群臣谏,不听。癸巳,命郕王居守。是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硃冕与瓦剌战于阳和,败没。甲午,发京师。乙未,次龙虎台。军中夜惊。丁酉,次居庸关。辛丑,次宣府。群臣屡请驻跸,不许。丙午,次阳和。八月戊申,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谏,议旋师。己酉,广宁伯刘安为总兵官,镇大同。庚戌,师还。丁巳,次宣府。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硃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而此时由于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已悉数被全歼,整个北京城自剩下10万的老弱残兵,而在当时如果没有皇帝的命令天下的兵马无人可调动,最终在危机关头,在孙太后和于谦等人的力保下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是为明代宗,而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之后在明代宗和于谦等人的坚持下,最终瓦剌被迫退兵,大明王朝度过了生平的第一次危机。

《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载:“是月,广东贼黄萧养作乱。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

而后瓦剌见明英宗已无任何作用,并将英宗送回了北京。但此时的代宗已大权在握,他肯定是不会放弃这皇位,随即代宗就将英宗幽禁在了南宫中,而英宗这一待就是7年。但是就在1457年,由于代宗突发重病,而当时代宗又没有立太子,就这样在石亨、徐有贞等奸臣的谋逆下,英宗被再次立为皇帝,而代宗被废为郕王,之后就在二月十七日明代宗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而这次变乱就是史称的“夺门之变”。

在代宗死了之后,明英宗十分憎恶他,并当朝满朝文武的面辱骂他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之徒,并且还给了他一个“郕戾王”的恶谥。同时在明英宗再次登基为帝的时候,代宗已被贬为郕王,所以他死后就自然而然的不能葬在明朝的帝陵当中,而是被明英宗以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虽然后期明宪宗为其平反了,而且也恢复了他皇帝的尊号,但还是没有将其迁入明朝的帝陵当中,毕竟一方面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另一方面毕竟代宗是被宪宗的父亲朱祁镇所废,恢复帝位已属不易,如果还要将其迁移到与朱祁镇一起的明朝帝王陵园恐怕是绝无可能的,也就是这样明代宗就成为了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到明朝帝王陵园中。

《明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载:“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代宗朱祁钰原本在明十三陵中是有陵墓的,而这就是之后的庆陵

其实代宗朱祁钰并不是没有在“明十三陵”建造自己的陵墓,只是因为后期因英宗复位之后,他被贬为郕王后,英宗又不允许他以帝王的规格葬入明皇陵中,随即这座陵墓就弃之不用了。最后这座陵墓就被明光宗朱常洛所占,而这就是“明庆陵”。由于当时明光宗就当了29天的皇帝就病逝了,而且其父亲万历皇帝都还没下葬,再加上此时的大明国库已经极度空虚,显然无法再为光宗建立陵墓了,也就是这样最终熹宗决定直接在明代宗陵寝遗址上建造光宗的陵墓,而这就是庆陵。

你知道明十三陵唯一的太监墓是谁的吗?

作为明朝的帝王陵园,能够埋在这里全都是皇族最尊贵的一群人,包括皇帝、皇后、太子和妃子,而且即使是妃子整个大明王朝也只有三十余位有资格埋在这里。可以是就是这样的宝地却出现了一座太监墓,这不得不让人称奇啦,那么是哪位太监能够埋在一块皇家的陵园上呢?



明十三陵的太监墓实际埋葬着两位太监,但是知道姓名的就只有一位,那就是在崇祯帝众叛亲离之时追随崇祯在煤山自缢的那位太监,他叫王承恩。王承恩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能被皇帝赐谥的太监,他被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也被世人称为历史上最忠贞的太监。当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时,当数十万大军悉数逃窜,或降,或逃,却无一人护佑大明皇帝的时候,当曾经在朝堂上享尽荣华富贵的朝廷大员们战战兢兢的跪在李自成的脚下,却无一人为大明王朝奋其反抗的时候,只有王承恩一直忠心的跟随着崇祯帝,护佑着崇祯帝,当崇祯帝准备在煤山自缢之时,也只有他一人忠心的站在边上伺候着,等崇祯帝归天之时,他就平静的跟随着崇祯皇帝而去,他还想着在幽冥路上能够继续伺候着崇祯皇帝。


澳古说历史


一,少了谁?

那就先数一数定都北京后都有哪十四位皇帝在位,依次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玉、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而十三陵则依次为明十三陵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

少了谁呢?代宗朱祁钰,葬于北京西山的金山口。为何大家都是皇帝,独独朱祁钰被排除在十三陵之外呢?这还要从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说起。


二,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部入侵,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满朝文武劝阻御驾亲征,而且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由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王振。当时明朝兵力20万,瓦剌方面只有5-6万,导致朱祁玉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且大军在王振指挥之下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野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因为拉着王振财产的一辆辆大车都还没到。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 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英宗朱祁镇被俘。

国不可一日无君,京中得到消息后一片大乱,后宫为了赎英宗开始凑赎金。但是满朝文武心里都清楚,瓦剌把英宗捏在手里就可以向明朝无穷无尽的勒索要挟,怎么可能会为了这点钱财就会把英宗放回去。若是瓦剌攻打明朝城池的时候把英宗推在最前面,胁迫英宗要求开门,守城的官兵是开还是不开?仗还怎么打?

所以为了稳住局势,必须立即做出决断,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主持大局,鉴于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在此危局之下只能立英宗的亲弟郕王朱祁钰,年号景泰,遥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于谦组织兵力收拢人心,众志成城之下,守住了京城打退了敌军。但是,如此一来英宗就对于瓦剌没有了任何价值。那就杀掉算了,留着也浪费粮食。不想瓦剌更狠,也可能是朱祁镇命不该绝,瓦剌没收一分钱的赎金,把英宗朱祁镇给放回来了。

这下可尴尬了。当初瓦剌兵临城下时郕王朱祁钰是死活不肯继位,是于谦给硬推上去的。现在瓦剌退兵了,危险消除了,朱祁钰也尝到了做皇帝一呼百应百官朝拜掌握生杀大权的滋味,自然是不会因为哥哥安然无恙地回来就主动让贤让朱祁镇继续做皇帝的。而且在法统上,朱祁镇也已经是太上皇了,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听命于他了。


三,夺门之变

估计朱祁镇也明白不可能再登上龙椅,安安心心度过下半辈子就知足了,毕竟能捡回一条命来已经是万幸了。但是如今的皇帝朱祁钰可不这么想,生怕英宗复辟,把英宗和他那哭瞎了眼的前皇后给软禁在南宫长达八年。并且并不是衣食无忧只是失去自由,而是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过的十分困苦。这让朱祁镇意识到与世无争不参与政治的话,不仅不可能安然的度过下半生,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朱祁钰也并不好过,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后不久就夭折了,朱祁钰又突然身患重病。投机分子徐有贞和武将石亨趁机发动政变,带着一千多石亨的家兵,直奔软禁朱祁镇的南宫,撞破宫墙而入,拥立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第二天早朝,当徐有贞向群臣高声宣布英宗复位,并催群臣进殿朝贺,群臣愕然一阵,接受了这个现实。奄奄一息的朱祁钰听到消息之后只说了一句,“哥哥做皇帝了,挺好”。

明英宗梦幻般复位后,当然不会忘记这些有功之臣,复辟当天就对他们大加封赏,徐有贞如愿以偿地得以进入内阁,参预机枢政务,并兼任翰林学士,加兵部尚书。把他软禁了八年之久也折磨了他八年之久的弟弟朱祁钰也当即被英宗软禁在永安宫,废为郕王,并且不准太医治病任其病情恶化。一个月后,朱祁钰离奇去世。

英宗下诏历数朱祁钰的“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等罪行,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葬礼也按亲王的规格,也就没有葬入帝王陵寝,而是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是为景泰陵。

英宗死后,太子朱见深继位即孝宗,念代宗当年主持保卫京城和迎还英宗有功,恢复了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是代宗最终还是没能葬入明十三陵。


杨某人杂家派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太祖朱元璋葬在了安徽凤阳,朱棣“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也未入皇陵。

正统十四(1449)年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的首领也先俘虏掠走,其弟朱祁钰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景泰”,景泰八年(1457)年,已被瓦剌释放的朱祁镇在石亨等人拥立下发动“夺门之变”再次为帝,鉴于朱祁钰在朱祁镇被释放回北京的七年中的种种恶行,朱祁镇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并在朱祁钰死后以亲王身份下葬。

故明陵共葬有十三位皇帝。


董得志77594380



三言大叔


很简单,景泰帝不在明十三陵。明英宗夺门复辟以后,降景泰帝为郕王,谥曰厉。英宗以亲王礼将他下葬。明宪宗即位后将叔叔追尊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无庙号。谥号也仅五个字。才算恢复皇帝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