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出现五处地名,震古烁今!

离别故乡,在外漂泊是每个人人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初出故乡时,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兴奋、有迷惘、有害怕。对未来的未知,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想念,让我们彷徨无措。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李白年轻时初出蜀地时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出现五处地名,震古烁今!

“峨眉山月半轮秋”,首联是诗人所仰望之景,峨眉山上,挂着一轮弯弯的秋月。“秋”字因为入韵采取了倒装的句式。短短七个字,诗人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月出峨眉的秀丽景象。

“影入平羌江水流”,颔联诗人依旧写景,但是却是诗人俯视江水之景,月亮的影子落入平羌江中,随着江水去了远方。此句虽是写景,但又点明了诗人的位置,一般来看,月亮的影子倒影在江水中,只会因为涟漪而显得有些层次感,但是不会随着江水流去。唯有诗人是顺江而下时,看到的月亮影子才会随着江水而去。“入”、“流”将月亮影子的动态之景描写的极为极为传神。

李白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出现五处地名,震古烁今!

“夜发清溪向三峡”,颈联诗人写了此时行船的状态,趁着夜色,从清溪出发直奔三峡。诗人初出蜀地,虽说不是“蓬蒿人”,但是依旧是有血有肉的汉子,刚离开故乡,心绪复杂,陪伴自己的却只有一轮明月、连绵不断的山峦与奔流不息的江水。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无处排遣,唯有伫立船头,举头望月。

“思君不见下渝州”,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我想你见,却见不到,只能顺着江水,知道渝州。此句中的“君”指友人,也可指故乡。秋高气爽之夜,明月高悬于空,两岸青山不停向后退去,小舟顺江而下,诗人伫立在船头,此情此景,思乡思友之情油然而生,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痕。

李白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出现五处地名,震古烁今!

此诗不仅写景经典,全诗二十八个字,就出现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这在唐诗里是极为罕见的。杜甫曾有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首诗四个地名,表达了自己的归心似箭。

两首诗均将广阔的空间与较长的时间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认为李白的这首诗在地名的运用上意境更为丰富,他不单单写地名,同时也写景,如“峨眉月”、“平羌水”,描写得不着痕迹,他通过地名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行千里江水的景象。不仅如此,千里江水,月随人行,抬头便可见月,但是故乡友人,却思而不得见,将抒发之情与所见之景对比,十分巧妙,令人陶醉。

李白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出现五处地名,震古烁今!

纵观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流畅自然,意境明朗,将地名融入诗中的手法,构思巧妙,实在是令人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