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所說的“千千萬萬”原來在這裡~

成語:千千萬萬

故事概況:

石臺位於安徽省南部山區腹地,原名石埭縣,南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置縣,已有1470多年曆史。2010年4月,30國駐華使節遊覽後聯合授予石臺為“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

“千千萬萬”的成語典故,出自安徽池州的秋浦河一帶,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詩仙李白。

李白第二次流連秋浦一帶的時間,是從公元753年到公元755年,前後大約三年時間。《秋浦歌十七首》是這段時期的組詩,第十首詩最為經典:“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千千石楠樹”的紅色熱情,“萬萬女貞林”的綠色高節,“山山白鷺滿”的飄逸動感,“澗澗白猿吟”的幽遠聲音。尤其是運用了“千千”、“萬萬”、“山山”、“澗澗”的疊字,來鋪陳山川風物和描繪鄉土風情,達到畫面感撲面而來的效果。可是最後兩句卻出現180度急轉:“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勸君莫要來到秋浦遊覽,因為白猿的悲傷鳴叫的聲音,會揉碎他鄉遊客的心靈。遠離長安的李白,一方面為國擔憂,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過半百依然懷才不遇,只能寄情山水,做些交友、吟詩、訪道、煉丹的閒事。

詩仙李白所說的“千千萬萬”原來在這裡~

秋浦流韻——汪常青/攝

李白在馬鞍山病逝後的第四年,詩人張籍(公元約766-約830年)誕生在馬鞍山和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將張籍收為門生,為他寫下詩歌《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杜甫的詩歌文章並存於世,猶如萬丈光芒照耀唐朝文壇。恩師韓愈勉勵門生張籍認真學習李白、杜甫的詩歌,張籍覺得李白的“千千”、“萬萬”很有渲染氣氛的感覺,於是在自己的《宿山祠》中寫道:“秋草宮中斜裡墓,宮中誰送葬來時。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城邊亦不知”。後來張籍詩詞中的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如今被影視劇中廣泛引用。

公元844年,風流才子杜牧(公元803-約852年)來到安徽池州擔任刺史。他多次遊歷李白筆下的秋浦河,也覺得“千千”、“萬萬”寫得妙絕,所以後來在自己的《晚晴賦》中寫道:“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千千狀態啊萬萬姿容,實在不能完全捕捉而詳盡描繪也。

石臺縣是國家首批生態經濟示範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安徽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首批“中國天然氧吧”。境內群峰逶迤、雄峻疊翠、清溪潺潺、空氣清新、生態優良。走進石臺,您可以探探尋牯牛降原始森林,挑戰百丈崖戶外探險,漫步仙寓山徽州古道,觀賞蓬萊洞地下奇觀,領略秋浦河詩情畫意,體驗驚險刺激怪潭漂流,品富硒有機茶,嘗徽州一品鍋……玩轉青山綠水。

出處:

唐朝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唐朝張籍《宿山祠》詩:“秋草宮中斜裡墓,宮中誰送葬來時。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城邊亦不知”。唐朝杜牧《晚晴賦》:“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

釋義:

形容數量極多。

關聯地:

池州市石臺縣。

周邊旅遊推薦地:

九華山、秋浦河、杏花村、石臺縣牯牛降、蓬萊仙洞、仙寓山、升金湖等。

詩仙李白所說的“千千萬萬”原來在這裡~

詩仙李白所說的“千千萬萬”原來在這裡~

詩仙李白所說的“千千萬萬”原來在這裡~

備註:愚先生文創/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