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待星残羽


李清照是宋代非常有名的女词人,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书君就非常地喜欢这位女词人。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就受家人熏陶,这也难怪她文学这么好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倒是过的无忧无虑,后来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两个人是琴瑟和鸣,况且两个人都有金石古籍的爱好,日子过得也算是很美好。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随着赵明城的去世也消失了,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也陷入了凄惨之中。现在就随有书君一起走进李清照凄惨的晚年。

一、 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晚年起初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赵明诚去世时,也正值靖康之变,金人大举向中原入侵,北宋朝廷瓦解了。

赵明诚去世了,就剩下李清照自己了。她为了保护和赵明诚一起收藏的藏品,就投奔了自己在朝廷敕令局做删定官的弟弟李迒。

所以她就和他的弟弟一起追随着宋高宗,开始了南下的逃亡。

虽然这一路上是跟着弟弟,有弟弟的照顾。但是弟弟也有自己的家人,也还要上班,她的弟弟最主要照顾的人是宋高宗。

而此时李清照已经近五十岁了,实际上她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着自己,她不但要带着很多的家用物件,还要带着一大堆的文物。

关键是宋高宗的路线是一会儿走海路,海路走完了又转陆路。而陆路走不通了,又走海路。李清照此时也是跟着宋高宗的路线,陆路、海路的来回的变幻。

这样的路程对于李清照来说其实是很艰难的。

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能赶上宋高宗的队伍,李清照把衣物、被褥全都扔了,不要了。但是有一样东西她没有扔,那就是视它为生命的文物。

李清照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带着她的文物,历经了一年多的逃亡生活。这一路逃下来,可真是非常地艰辛,真是很不容易。

二、 李清照在晚年走入了一个错误的婚姻,遭受了牢狱之灾

这一路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李清照的无情的折磨,李清照此时有点坚持不住了,她感觉自己好孤独无助。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走入了李清照的生活,他就是张汝舟。张汝舟早就惦念上李清照的那些宝贝了,所以他对李清照是极为地照顾。

李清照因为流浪的困苦和无助,也很想找个依靠,正好张汝舟向她百般示好,所以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舟。

可是谁想到,在李清照和张汝舟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多少财物,这时他邪恶的嘴脸就暴露了出来。

李清照结婚后,发现上当了。她发现张汝舟这个人,不但是学识修养方面不能和赵明诚比,而且个人道德品行败坏,跟 这样的人相处,她真是太伤心绝望了。

李清照在给綦崇礼的信中说道,我跟张汝舟根本就是两类人,处不到一块。我真是后悔自己的晚年,把自己的清白之身许配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我真是再也不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再不离开他,他老盯着我的宝贝文物,哪天非杀了我不可。

这就是李清照婚后的状态,张汝舟为了要文物的监护权,每天对李清照是拳打脚踢。甚至上升到了以性命相逼。李清照每天看到他那副嘴脸也是恶心至极,但是逃脱不了,还是要受张汝舟的家暴。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清照发现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所以李清照想都没想,就去报官告发了他,并且还要求和他离婚。

经过官府的调查,张汝舟确实有这些行为,所以张汝舟被除名流放到了柳州。而李清照虽然被允许与张汝舟离婚,但是根据宋代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是要判处3年徒刑的。就这样李清照又陷入了牢狱之灾。

没有办法,这是大宋的律法,李清照在离婚后就又住进了监狱,开始了狱中的凄苦生活。

一个一身清高的女词人,在晚年遇人不殊,又遭遇了牢狱之灾。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对于李清照来说,实在是打击不小,李清照的晚年也确实是可悲。

三、 李清照的晚年是孤孤单单一人度过的

李清照出狱后,就独自搬到一个小院落去生活了。她每天就靠着对赵明诚的思念和对国家的担忧来度日子。

她身边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好友倒是经常来找她出去划船游玩,或者说话聊天。但是李清照全都拒绝了,她很少应他们的邀。

李清照是清高的,她当时觉得自己的容颜已不在,所以无法示人。

同时,她也不想出门,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融入他们了。所以她就经常独自一个人,靠着窗户听着外面人的欢声笑语,回忆着赵明诚和她的幸福时光来过活。

她有时为了派遣寂寞,也会独自一人去泛舟。但是看遍了景色,却依然愁容惨淡,消解不了她满心的愁绪。

所以李清照的晚年是孤独的。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从她的清新的小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但是随着国家的破裂,丈夫赵明诚的病逝,李清照的不幸就接踵而来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李清照的才气是不容置疑的,可惜的是晚年却有一个如此荒凉的结局。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1129年,赵明诚病逝,46岁的李清照独孤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代。这个时间段,她留下了一部声声慢是她当时心情的表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32年李清照跨出跃海,跟随朝廷,去投奔弟弟李迒,无奈还没安稳金兵就攻陷洪州。李清照只得逃难到绍兴而此时赵明诚留给她的一大批收藏古玩却被贼人盗走,李清照伤心欲绝只得花了大价钱赎回,最终被坑骗只赎回一部分。心灰意冷的李清照大病一场。

其实她一系列作品中就能表现出她无助又悲凉的心境

诸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其实我个人觉得,凄凉这个词用的有些过了,毕竟她算是小康偏上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非要说凄惨,大概是因为成了寡妇,思念亡夫。外加一个弱女子不太懂社会上的凶险,被骗了好几次,还有就是由于国难,有些所谓的颠沛流离吧。但是凄惨还是算不上的


以下是野史

还有一个更凄凉的改嫁悬案,说是李清照被人骗,而张汝舟号称赵明诚的同窗对李清照百般关怀只是为了赵明诚的古董收藏。最终张得知赵明诚留下的宝贝大部分遗失便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告倒张汝舟,张被罢官,而李自己因为告丈夫也锒铛入狱(这只是一大悬案)


武天老师


李清照晚年除了丧夫亡国,历经磨难,还再婚又休夫,可谓凄凄惨惨,但是今天宋词君讲另一个故事,也是对才女的打击。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中藏书丰富且工于词章。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同样很有文学修养。在这样的家学熏陶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当她写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时候,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我们知道,李清照不但写出了诸多婉约清丽的词作名篇,同样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豪迈诗作。事实上,她的文学之路就是始于诗歌的。年少时,她读了《读中兴颂碑》一诗后,当即写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笔势纵横,借古讽今,鞭挞时政,对家国社稷表达了深刻的忧虑之情,为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击节称赏。

李清照不仅有照耀今古的文学才华,也是一位优秀的文物研究者。她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研究古字画器皿,甚至包括远至周代的青铜器。他们收藏的古籍非常丰富,在当时有很大名望,两人还合力编撰了《金石录》。

但是今天,我们不来赏析这位千古才女的诗词佳作,也不探讨她在文物研究方面的成果,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李清照的让人非常沉痛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录在陆游的《孙氏夫人墓志铭》里。

晚年的李清照(约六十五岁左右)孤苦一人,无儿无女,不想辜负自己的满身才学,想找个能够传承衣钵的弟子。她有一位孙姓旧友,两人颇有交往,这个朋友有一个女儿,十多岁,聪明伶俐,李清照很是喜欢。一天,这孩子随着父亲来李清照家里玩,李清照对孩子说:我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你可愿意?

“才藻非女子事也!”小姑娘怔怔地看着李清照,脱口而出。

父亲听到女儿的回答后大为奇异,高兴地把很多记录古代列女故事的书籍给女儿阅读,女儿“日夜诵服不废”。后来这个小姑娘嫁人了,“凡组织缝纫烹饪调絮之事,非出其手,舅姑弗悦。”也就是说,嫁人后的孙氏姑娘成了一个理家能手,很被婆家欣赏。

这位朋友是大诗人陆游的远亲,在这个孙氏姑娘年纪轻轻就去世后,陆游为她撰写了《孙氏夫人墓志铭》,墓志铭中说“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听到“才藻非女子事!”的时候是什么反应,我们无从知道,但从小姑娘的这句话里我们不但听到了她的断然拒绝,更听到了她对李清照一生的否定。而对于这样一句话,李清照的孙氏旧友也是对女儿持肯定态度的。至于陆游写的墓志铭,虽然他并未对这件事作任何评价,只是据实陈述,但以为亲友写墓志铭时言好不言坏的一贯作法来说,难免不让我们怀疑陆游同样是对这个小姑娘持肯定态度的,不然何至于一句问答之语被郑重地写在了墓志铭里呢?

李清照千挑万选,愿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结果得到的是对方的轻视。“才藻非女子事!”,似乎蕴含了一句潜台词:什么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你看看你这辈子都做了些什么?你做的都是错的,是不值一提的!

这个故事让我们沉痛的不仅仅是女子社会地位的卑微,更是对传统观念对人束缚之深的沉痛 。

我们习惯于接纳固有的传统作法,那种接纳是从骨子里传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甚至不给自己一点反思这个作法是否正确的余地,我们不会去思考,不会去分析,只是一味地接纳并自然而然地传承下去,传承到儿女的骨头里,再传承到孙辈的骨头里。

如果这个孙氏小姑娘当时接受了李清照的教导,她是否能彪炳史册我们不能确定,但她的一生定然是另一番光景。

固有的做法未必正确,也未必不正确,我们不能一味地打破传统,但在接纳传统的时候,我们是否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余地呢?追溯一下这个传统的根源,分析一下它是否值得现在的我们采纳并传承下去呢?机会是属于勇者的,机会是诞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的,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更习惯于依赖传统而厚古薄今,或看重创新而追奇逐异,反倒少了很多思考的过程。思考未必一定能让我们看清一切,但能让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问题,我们也许仍然会采纳一贯的做法,但一定不会那么自以为是的、那么决绝地把某些观点强塞给子女,而是教给他们对待一个问题要有思考分析的态度。

藩篱的打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代未必能深受其益,但我们的践行或许能为后辈打开一番别样的天地。


每天读宋词


李清照的晚年确实有些凄凉。

一是遇上战乱。

李清照的晚年,刚好赶上北宋朝廷因为金兵入侵,往江南而去,就成了划江而治的南宋。李清照也随着大部分人移居到了江南一带。路上的颠沛流离,怎一个苦字了得。而自己又满腔的爱情热情,竟然无处安放,所以她挥毫写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得不追随朝廷的步伐,一路南下,还保护着与赵明诚在生时一起收集的金石文物,那可是一笔宝贵的国家财富。

二是遇上张汝舟。

遇上张汝舟是李清照这一生的败笔。因为战乱,因为生活孤苦,而且在宋代时,人们并不反对死了丈夫的女子再嫁,所以张汝舟这个时候出现在了李清照的生活里,短暂的照亮了她人生旅途的黑暗。

可是好景不长,赵汝舟也是起心不良,为了李清照的金石文物,假装爱李清照,假装文学修养很不错,博得了李清照的好感,因为经历磨难中的女人最脆弱,它不管你是著名女词人还是普通的女人,都逃不过这个劫。

婚后不久,李清照看清了张汝舟,为了保护那些金石文物,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把张汝舟告到了官府,宋朝有一条法律,就是妻子告丈夫,妻子也是要下狱两年的。所以李清照告了张汝舟后,把自己也送进了牢房,好在她的一干友人知她懂她,把她从牢狱里救了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是并无儿女。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并无一儿半女,到了晚年遇战乱,又遇人不淑,其中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她有文学相随,也算是无悔此生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青鸾惊鸿



有一首词《声声慢》抒写她当时的情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盅两盞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黃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着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第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该词,明白如话,流转如珠,抒写诗人秋窗听雨的愁怀。前三句,先言心头空虚,彷佛若有所失,因而寻求安慰;次言寻求的结果,在内心与周围都得不到温暖;最后说不仅空虚,而且凄惨哀伤。继两句写因天气变化,时常影响身体健康。紧接用"三盅两盏淡酒",身心疲惫,酒不能却寒,也不能遣愁,对酒无兴,就连飞过的雁,声音哀鸣,也逗人伤心,而且这雁是旧时见过的雁,引出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徒增伤悲。

词的下阕写对菊也无心把玩,任它零落满地,只身守着空窗,细雨黄昏,点滴生黑,瞬间黑暗降临,孤身独影,是"愁"上心头,好不凄凉!

社会的动乱,是人们悲惨生活的根源,那般社会,不论才情如何高深,她如何挣扎,李清照晚年,只能在悲惨中度过余生,哀兮,叹哉!


清泉韵宇


我们阅读李清照的诗词,会发现一代才女前期和后期的诗作风格有很大差别:

一、她的早年作品,明显偏向少女情怀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大都是缠绵悱恻之意

二、晚年的作品,明显地便多了些许凄凉的情感。因为这时中年丧夫,没有子女。

可谓是:锦食玉衣“绣幕芙蓉一笑开”的前半生,直至“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

那么,没有子女、国家动荡不安,处在这样环境中李清照,晚年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李清照晚年生活可以用她的这一句词来形容。

  “凄凄惨惨”的主要原因则是:

她的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嫁给了张汝舟。但张汝舟是为了得到她与赵明诚书画,才娶了她。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是没有半点幸福可言的。

于是的书画的遗失,感情的欺骗,国家的懦弱,老无所依的处境等,恶劣的生活环境,都让李清照的生活陷入无尽的苦海——包括,婚姻、情感、孤独……

感情生活的不顺、人情的凉薄,国家危难等,都让她心力交瘁。世道炎凉,人生飘摇,而她则是飘摇在其中的一叶孤舟。

直到年迈,年轻的理想一个都没有实现,国事也没有能力再去操心。这时的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一个贴心人,只有一个小小的院落,但最让她感到寒冷的,周围人不但不理解她,而且还看她就像在看一个怪人,而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价值都没法实现。于是,在万分凄凉与无奈之中,她写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而抒发了她: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其实,李清照的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清苦,但也说不上有多么的凄惨。因为她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是没有人陪伴,没有知己或贴心的人而已,只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多少都些凄苦之情。但是如果说非常凄惨,倒也还不至于吧。

实际上,李清照的人生悲剧,就在于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处在社会的至高点上;但作为一个女人的她,又处在一个社会的最底端,使她没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因此,看起来不由得让人觉得凄苦又凄凉!


文言史话


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在词史上留下了很多的佳作。很多作品,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仍感觉娓娓动人。这位才女出身名门,嫁的又是门当户对,若是放在和平年代,可以说一生无虞。可惜生不逢时,人在乱世,本就动荡不安,常常身不由己,偏又运气不佳。所以说李清照的晚年,比起少女时期和初嫁人的时候,可以说是很悲惨了。



1.丈夫离世,从此孤身一人

南宋王朝建立不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就因为感染疟疾一命呜呼了。当时李清照已经四十多岁了,标准的中年妇女了。史料没有记载他们夫妻二人是否生下一儿半女,但是据李清照的诗词来看,应该是没有的。所以说人生的下半场,李清照只能一个人走下去。即使放到今天,一个女人无儿无女,中年丧偶的话,日子也不会太好过。更何况战乱时期的南宋,李清照的日子可想而知。不然她有哪来的那么多的愁思呢?

2.国家动荡,奔逃自此开始

时局动荡,影响的上自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可以说无一幸免。南宋王朝偏又实在懦弱,一个懦弱的国主带着一帮懦弱的大臣,整日在金兵的威胁下,不断的南逃。李清照为了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也只有跟着一起逃。她还是很聪明的,知道跟着皇帝的金銮驾无疑是最安全的。于是南宋历史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皇室大臣在前面奔逃,后面一个名传千古的女词人带着随从一路跟随。

据说这一路走了两千里路,又适逢冬天,天寒地冻的。没有了丈夫作为依靠,心理上还要承受被乱军抓住的压力,能做的只有逃命。李清照这个深闺里长大的富家小姐,遭受了多大的罪,我们很难想象的到。

3.中年再婚,又遭牢狱之灾

似乎命运总是爱跟这位女词人开玩笑吧。逃到杭州的李清照刚刚安稳下来,却又开始了一段夕阳下的婚姻。李清照和张汝舟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一百来天,就不得不匆匆结束了。因为觊觎李清照平生收藏的文物古董,张汝舟在李清照最危难的时候帮了她很多,逐渐取得了她的信任。在安定下来时候,顺理成章的娶了李清照。婚后的张汝舟,狼子野心全部暴露出来,羞辱打骂摧残了李清照的身心。

李清照不堪凌辱,报告官府解除了这段婚姻。却因为律法的原因被投进监狱,所幸亲戚相救,才从狱中被放了出来。乱世之中,又遭牢狱之灾,一阶弱女子,实在令人生怜。

4.晚年一人,凄凄惨惨戚戚

经历过这次的打击,李清照的心思彻底的改变了。她开始饮酒,开始向皇帝嫔妃大颂功德。在此之前,她滴酒不沾,对统治者也是充满了不满。一首《夏日绝句》把她的鄙夷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刻经历过丧夫,奔逃,下狱,被辱。丢掉了爱人,丢掉了家国,丢掉了尊严,她还剩下了什么呢?

青灯黄卷,挽袖流泪。窗外秋雨绵绵,屋内潮湿凄冷。身处南国,却体会不到风景之美。寒意入骨,想起的只有故国故人。

或许是一个窗外斜阳若影的黄昏,李清照卧在窗外,看着那一缕斜阳,往事如烟,此刻浮上心头。屋内箜篌依旧,这位绝代佳人,却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有僧吃粥


赵丽颖、冯绍峰主演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名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得以概括李清照晚景凄凉。鉴于某些资料一直存在争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做一些“中和”推测。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空虚的。这个推断建立在无论她是否再嫁基础上,因即便再嫁真实发生,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令她陷入更甚的苦难中,后一段纠葛是无法比拟·从前夫君赵明诚与李清照之间相濡以沫、志趣相投、患难与共的感情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六十四岁时候创作的,从她当时的活动内容来看,从侧面分析出她悲凉心态的同时,也进一步可以猜测到,虽内心困苦、孤寂,但至少生存无虞,如果当年陷入底层,为生计发愁的话,哪还会有什么朋友约玩,如果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三餐温饱发愁,那她也不会独自泛舟排遣寂寞了。


古今通史


半生颠沛半生流离,家国命运其实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而李清照正好处于当时的时代洪流下,靖康之难,李清照不幸的经历了。

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的李清照,前半生的生活可谓是优裕富足,在家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出嫁后又与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俩人琴瑟和鸣,好不快哉!奈何这美好的一切随着国难——靖康之耻的到来而破裂。

靖康之耻发生后,徽钦二帝被虏,北宋覆灭,赵构南迁建立南宋,李清照也随丈夫赵明诚南渡,不幸的是赵明诚在南渡途中病逝,自此李清照开始了一个人的颠沛流离生活。这中间为了不辜负丈夫的重托,李清照艰难的携带大批书籍器物南渡,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颠沛流离中大量的文物散失。



这还不算,更悲的是李清照南渡后为了生活嫁给了一个不靠谱的张汝舟,原来张汝舟并不是真心的对待李清照,而是觊觎她的文物收藏,当得知李清照的收藏基本损失殆尽后,张汝舟露出了本来面目,开始虐待李清照。李清照无法容忍,刚好又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骗官的罪行,李清照告发了张汝舟,请求合离。

当时宋朝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三年,所以俩人虽然合离,李清照也身陷囹圄,还好有朋友的营救,李清照坐了几天牢后获释。

关于李清照再次结婚这件事,在当时再正常不过了,也许在我们的印象里宋朝男女之防很严重,对女性的禁锢,或者说男女再嫁这件事不能容忍,其实并不是,对女性的从一而终,对女性要坚守贞洁,真正男女大防是在程朱理学兴起之后,北宋的风气还有唐朝的遗留。靖康之耻北宋女性大遭金兵的玷污,这点让文人难以接受,为了让女性坚守贞洁,甚至为贞洁付出生命,一系列禁锢女性的习俗开始形成,到了明朝发展到畸形的阶段,比如男性不小心碰了女性的手,女性就会把手砍了。

当然说这一切只是想说李清照嫁人并不是十恶不赦,不影响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出狱之后的李清照在完成了她丈夫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后,开始了不问世事的生活,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她的诗词中探寻,她过得并不快乐,思念和凄愁是她诗词的主题,孤独惆怅溢于言表。最后一代婉约派大词人在孤苦凄凉中离世。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优秀都是女性文人,原谅我没有用之一,作为李清照最忠实的粉丝,又加上古代女性以文学出名的实在是不多,个人觉的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古代女性文人第一。

纵观李清照一生,分为两部分,南渡之前天真浪漫,夫妻恩爱门当户对,琴棋书画美酒相伴,自由洒脱生活可以说是幸福到了极点。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一直跟着南宋政权流浪,毕生收集的金石古玩遗失殆尽,丈夫去世后再嫁,竟发现所托非人,宁死也要离婚,最终如落叶飘零,归于沉寂。

李清照的诗词读起来非常舒服,没有《花间词》的油腻,没有《杜工部集》的忧愁,读起来比陆放翁有趣,同时又比柳永秦观的词要克制,没有感情泛滥到要溺的程度。她的词可以说是写完了自己的一生,用独特的手法清楚的记录了自己,让后人领略到她精彩的一生。

题主说李清照的晚年过得有多凄惨,从绝对情况上来看,的确是很凄凉,但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很多人,李清照晚年过的并不算特别凄惨,甚至可以说,她这一生基本上过的还算是比较幸福。

首先说南渡,那个时代大家都在南渡,或者说是有志之士都在南渡,追随者赵构的南宋一直漂泊,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难民,她的丈夫是南宋的官员,所有的动荡都是大环境所致,并非是上天给她带来特别的噩运,而且最为一直追随赵构南下的官员,赵明诚的遭遇还算是不错的,毕竟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很多人的遭遇可能就是死于非命。

南渡过程中他们夫妻所收集的金石遗失了大部分,虽然对他们打击很大,但毕竟人没事就好,本来以为生活可以再慢慢好起来,可是没想到赵明诚却一病不起。

李清照十八岁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度过了三十年非常美好的生活,基本上算的上古代的完美夫妻的典范,只可惜如此美好的婚姻三十年我们还是嫌太短了,但放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李清照和赵明诚已经算是非常完美的夫妻了,上天待这位中国第一才女不薄。




作为那个时代凤毛麟角的女性,李清照也是非常独立个性的一个人,晚年赵明诚死后,处于各种原因,又找个一个丈夫,但遇人不淑这个人居然只是想要李清照仅存的金石古玩。李清照看清他的嘴脸后,坚决要到官府去离婚,这可是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古代女子主动离婚本来就绝无仅有,而且李清照也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名人,但是规定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不论理由是否出成立,dpo都是要坐牢的。

最终李清照凭借自己坚强的个性,离婚成功,并且在友人的帮助下只短暂住了一段牢。但又恢复的宁静的单身生活,李清照计算坐牢也是毫不在乎的。

最为古代第一女文人,上天对她很不错,晚年虽说有点凄凉,但可能这也是人生老来必经的阶段,并不能说是特别的凄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