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香港電影的繁榮背後是臺灣熱錢的湧入,這一時期,華語電影出現了大量的港臺合拍片。1992年前後,劉德華的天幕、李連杰的正東相繼創立,他們背後的金主都是臺灣片商。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一部港片的立項過程是:臺灣片商拍錢,點名要香港大腕配搭出演,然後找導演,最後才是創作劇本。據傳,當年王家衛就是以“林青霞、張國榮”班底,“騙”來臺商千萬投資,開拍了《東邪西毒》。 “如果臺灣片商投資份額不到整部電影的一半,導演是不會選擇拍的。因為拿自己的錢拍會賠啊!到後幾年,臺灣資金已經足夠支撐整部戲。”王晶說。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在充足的資金資源下,一部香港電影從立項到完成多則二個月,少則一個月。據說,當年剛出道的編劇文雋就曾在導演的逼迫下四天寫出一個劇本。在王晶的回憶中,這樣的江湖段子基本屬實。他說:“四天都算多的了,為了加快速度,很多片子導演都在片場想劇本,有時,就算有劇本也不用,因為一些導演是武指出身,根本不會寫字,需要有一至五個編劇在現場。”

現在回憶當年盛世,很多人感嘆600萬人口的香港能在電影產業領域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可謂一個奇蹟。但在王晶看來,香港電影當年的興盛完全是得益於臺灣電影保護主義的庇護。“你說當年香港就那麼點人口,哪來那麼多票房啊?那時靠的是臺灣觀眾。”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上個世紀90年代,臺灣政府只允許臺灣片和港片在本土上映。港片上映前要加入一個名為“臺灣自由工會”的組織,保證政治取向符合國民黨的利益。當年,梁家輝因拍攝了《火燒圓明園》被臺灣當局封殺,因為臺灣市場的重要性,梁家輝在香港的工作機會也幾近流失。 在西片上,臺灣政府有嚴格的限制,1986年到1993年,臺灣地區電影市場對西片(歐美電影)實行閉關政策,每年引進的西片很少,而每部西片又只有6到8個拷貝,港片因而得以獨霸臺灣電影市場多年;而這幾年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根本原因就是有臺灣市場和資金的大力支持。那時,光是為滿足香港和臺灣兩地的院線,每年就需要200多部電影。在香港電影產量最旺盛的1993年,全年出品超過300部電影。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那幾年正是香港電影人瘋狂搶錢的時候,很多一線明星一年拍十幾部電影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現了黑社會入侵電影圈的案例不在少數,劉德華等被人拿槍指著頭去拍戲的新聞也不是孤例,更多的是出現了很多為賺錢而搶拍的爛片,拉低了香港電影的整體水準。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在很多電影圈內人看來:1993年是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事情的起因是由於惡性競爭,周星馳的電影《濟公》賣給臺灣片商3000多萬港幣的高價,最終讓臺灣片商血本無歸。這個事件引發了臺灣八大片商開始和香港電影從業協會就“如何抑制港片成本,壓低港片酬勞”進行協商,最終,談判破裂。臺灣片商要求臺灣當局放寬對西片的限制。 不久後,也就是從1994年開始,作為電影大市場和投資方,臺灣方面開始集體討伐香港電影的高價低質;同時也放開了西片進口渠道,技術更先進、製作更精良的好萊塢大片開始打入臺灣甚至整個亞洲電影市場;香港電影漸漸失去了曾經最大的外埠市場和資金來源,曾經貌似強大的電影產業漸入泥潭,從此慢慢滑向深淵。1995年,臺灣當局不再對好萊塢電影的拷貝數量進行限制。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在整個90年代10年中,只有1998年的《風雲之雄霸天下》搶走了一次票房冠軍,其他年份都是雙週一成霸佔。更早的1986年的《英雄本色》1988年的《八星報喜》1989年的《賭神》都是周潤發的;1990年開始,周星馳四連冠《賭聖》《逃學威龍》等;1995年開始成龍三連冠《紅番區》《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一個好人》。

周潤發是八十年代末那幾年是最紅票房最火爆的;周星馳則是1990年才開始爆紅,之後幾年也火得一塌糊塗;成龍則是出道最早,70年代末就很紅了,90年代中期開始國際化轉型,票房再創新高。 最重要的轉折出現在1994年。在這一年,周潤發的《賭神2》最後一次成為香港年度票房冠軍,而周潤發本人也在1995年底正式告別香港影壇,登陸好萊塢。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有一個說法,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這一年全世界誕生的經典電影都非常多。美國有《阿甘正傳》《生死時速》《這個殺手不太冷》《變相怪傑》《獅子王》《夜訪吸血鬼》《阿呆與阿瓜》《神探飛機頭》等等,華語電影則有《賭神2》《醉拳2》《東邪西毒》《重慶森林》《金枝玉葉》《精武英雄》《飲食男女》《新不了情》《活著》《破壞之王》《中南海保鏢》等等,確實好多經典。而這一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1994年,王晶幾乎是用盡了自己全部的電影才華和頂級資源,拍了這部《賭神2》;除了成為當年的香港票房冠軍,還是香港本地票房首部破5000萬的大片,但這也是周潤發最後一次稱霸香港影壇。《賭神2》由王晶編劇並導演,主演除了保留前作的周潤發和客串的向華強,其他主演吳倩蓮、梁家輝、徐錦江、邱淑貞、謝苗、羅家英、盧惠光、黃錦江等各路明星都是新加入的;其中女主角吳倩蓮和大反派吳興國都是臺灣人,還有客串的柯受良。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賭神2》的故事為了升級讓賭神去了法國,但最後的重頭戲大賭局還是選擇在臺灣舉行,一時間讓人感覺,臺灣是整個世界賭壇的中心,全世界的賭術高手都來觀摩這場世紀大戰。大反派仇笑痴的地下賭場意味深長的安排在臺南最繁華的一家電影院地下,影院外能清楚的看到,張學友的《新邊緣人》劉德華的《天與地》等港片和《小鬼當街》《獅子王》等美國片的海報並列展示著。

最後周潤發伴著經典的賭神音樂坐著加長房車出場,沿路有一水的黑衣保鏢開路,雖然大雨也擠滿了來看熱鬧的臺灣民眾。周潤發穿著黑色禮服大背頭酷酷的下車,走過紅地毯進了賭場;這一刻,作為現場觀眾,那種喜悅和自豪感是後來看電影的觀眾體會不到的。

1994年是全世界的電影大年,對香港電影更是一個極重要的轉折年

在臺灣拍攝用臺灣演員,所有的這一切,很明顯是導演王晶作為香港電影的代表,討好臺灣片商和臺灣觀眾的表現。《賭神2》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王晶重要的代表作,但依然無法改變港片日漸衰落的事實,因為狼來了。狼不只是更兇猛的美國大片,還有猖狂的盜版,加上1997年的金融危機,從此之後香港電影的輝煌漸漸遠去。

十幾年之後,香港電影人集體北上,得到了內地資金的支持,慢慢復甦;在《澳門風雲》中賭神周潤發重回賭壇,但已經無法重現1994年《賭神2》的巔峰風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