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心即理"上

王陽明這個名字以前略有聽聞,但不知道他是幹啥子的。直到前兩年到寧波教育博物館賞玩,才認真看了下他的介紹,原來他是我們寧波餘姚人,是個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最近些時間,鳴人開始學點王陽明心學,在這裡以外行的角度來審視"心學",看看它玩的是什麼套路。

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

王陽明心學可以概括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看著很拗口,中間的知行合一倒是經常有聽說,其他是啥奧義呢?我估計你在想,這糟老頭子賊壞,故弄玄虛。其實這三句話是有邏輯關係的,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今天我們先來講心即理。

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

心即理是什麼意思?這裡的"理",不是道理、理想、理由啥的,說的是原理,事物運行的原理(個人理解)。所以說內心就是事物的原理,心外是無物(一切事物只是內心的映射、反應)。好傢伙繞了半天,原來就為了說明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唯心主義基本原理。這個糟老頭子確實賊壞。

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

這個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起點,說小一點是人生論,說大一點就是世界觀。世界觀說的是怎麼觀察世界,怎麼認識世界,怎麼認為世界的(個人理解)。陽明心學認為世界都是由我內心反應,內心決定的,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他為什麼會這麼狂妄的認為呢?這還要從他學得玩意說起。

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

王陽明從小學的是當時最流行最時尚的程朱理學。程朱理學認為"理"就像"道"一樣(這句話就像我第一講說的,本無新義,偷換概念,創造一個原來就有的東東),是萬事萬物運行原理,在自然界表現為自然規律,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倫理道德。要認識這個"理",就必須要去"格物(研究)"才能"致知(得到認知)",只要你格的物多,每天格上幾物,時間久了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朗,參透那最高的"理"。按我們馬克思的說法,量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質變。

鳴人侃國學之——第三講王陽明心學之

所以王陽明當時還是學生哥,就依照朱熹的方法去格物了,他覺得找到了成為聖賢的捷徑。好比是炒股的偷摸找抓了一個或一套好的指標或參數,以為可以發財了,實則只是對歷史行情的簡單擬合,或者只是數學上的一種簡單共振,其結果當然是虧的底褲朝天。那麼王陽明同學會怎麼樣呢?請聽下一講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