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產後抑鬱,如何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有朋友在後臺問我們,媽媽產後抑鬱,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嗎?

首先,抑鬱症有很強的遺傳性

雙生子研究發現,抑鬱症受大約37%遺傳因素影響,這已經是很高的影響因素了。所以,如果孕婦被確診為抑鬱症,而且孕婦的直系親屬有患抑鬱症的家族史,那孩子將來患抑鬱症的概率會很高。

媽媽產後抑鬱,如何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此外,排除遺傳的因素,媽媽得產後抑鬱症,如果處理不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孩子成年之前的所有階段都有其重要性,在出生後0-3歲兒童要解決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是這個世界是否值得他信任,一個是我自己是不是一個OK的人,而這種信任和確定主要是通過與養育者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來達成的。

如果在此期間兒童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來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則容易產生長期的不安全感,對他人不信任,自我評價低(因為幼兒分不清自己和他人,所以他一般覺得父母有什麼不良行為一概都是自己的責任),對自己不信任,因此產生各種行為問題。

患抑鬱症的媽媽可能無法讓孩子與之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但如果父親也能夠共同分擔起養育的責任,通過家庭治療,孩子是可以轉向與父親建立健康依戀關係,並最後仍然導出健康的結果的。

但如果孩子目前的情況顯示,孩子和父母雙方都沒有健康的依戀關係,依戀創傷已經造成。那麼,如果想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建議還是找兒童心理諮詢師。如果父母都心理健康,兒童治療的進程一般很快,短期就能見效。一般兒童心理諮詢主要是採取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的手法,與給成人做很不同,孩子一般不太會感覺到是做治療,會覺得是找個人陪他玩那樣,因此可以不用太擔心。

媽媽產後抑鬱,如何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媽媽需要做什麼?

至於患抑鬱症的媽媽在家庭中能做的事,首先是保證自己情緒穩定,和丈夫之間溝通順暢,在孩子發作時,要學習如何沉著應對,這一點可以參考一些養育子女的書籍。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甚至心理反應,如果你穩定,孩子就能逐漸穩定下來;如果你的表現好像孩子的行為是天大的事情,那孩子的安全感會更受影響。

對孩子的過激行為要在自己情緒穩定時進行說明,告訴他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但同時必須明確區分行為和人的本質,即你是一個好孩子,有些時候會做不好的行為,我幫助你不去做不好的行為,但無論如何我都覺得你是個好孩子,並且不論你做什麼怎麼想我都是愛你的——當然,你要打從心裡這麼覺得才行,如果心裡不這麼覺得,可能你自己就要先找找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就是耐心,可以說你一開始給孩子一個不可靠的印象,要贏回孩子的心,就需要持續穩定的情緒和付出,即使成功,這個過程可能也要持續好幾年。

媽媽產後抑鬱,如何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雜誌主編Line C. Gjerde曾說道:“我們發現,在產前和產後患有抑鬱症母親的孩子,在出生後會出現更多的精神健康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與母親共享風險的基因;然而,患有抑鬱症的母親花費太多時間在學齡前兒童在一起,將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越早為這些母親提供相關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如果發現媽媽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症狀,應該趁早確診並治療,給予抑鬱症媽媽更多的關愛和照顧,媽媽健康,孩子也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