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徒手秧歌,黄土塬上的灵动之美

庆阳徒手秧歌,是流传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19世纪30年代曾在解放区流行,后来为陕北秧歌所代替。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庆阳徒手秧歌,黄土塬上的灵动之美

@黑格尔影视

秧歌为群体舞,由许多身穿彩服,扮演成各种人物角色的中青年农民列队组成。秧歌的扮演者都是些不出声的“哑巴”,不是靠唱腔,而是靠造型和表演去感染人。他们或手执扇子、手帕、彩绸道具而舞,或徒手而舞。庆阳的秧歌就属于后者。

庆阳徒手秧歌,黄土塬上的灵动之美

@黑格尔影视

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大场与小场两种。开始与结尾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又名过场,是全体演员列队边走边舞的一种集体舞。舞有定式,主要要走出扭麻花、满天星、缠绵花、扎四门、龙摆尾等十几种变化丰富的队形图案。

庆阳徒手秧歌,黄土塬上的灵动之美

@黑格尔影视

庆阳的秧歌有两种,一种叫秧歌舞,一种叫秧歌剧。秧歌舞只舞不歌,俗称“扭秧歌”始终突出一个“扭”字。有原地表演的,也有在进行中表演的。原地表演要变换各种队形,聚散分合,动静有序,看起来使人眼花缭乱,妙趣横生。秧歌舞表演人数,可多可少,有男有女,双排偶数。

庆阳徒手秧歌,黄土塬上的灵动之美

@黑格尔影视

徒手秧歌是庆阳秧歌的一大特点。演员赤手空拳,不拿任何道具,这种表演形式难度较大。也有拿手帕、扇子、烟斗、花朵、镰刀、斧头的。腰中多束红绿彩带,扭动时如花海翻浪,异常耀眼。来源:庆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