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馬化騰年薪高到嚇人,但也有互聯網大佬只領1元年薪

雷軍馬化騰年薪高到嚇人,但也有互聯網大佬只領1元年薪

自帶流量的小米掌門人雷軍總能成為話題人物,這回他備受關注的原因是嚇人的薪酬。

眾所周知,雷軍在2010年創辦小米之前就已實現財務自由,身家不匪;創辦小米後,外界只看到他為公司發展出錢出力,卻很少看到他索取。不過,這並不代表雷軍從來不從小米領工資,相反他是薪酬最高的員工。

財報顯示,小米2018年薪酬總開支約為171.1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的40.5億元高出不少,而2018年前五名最高薪酬員工的總酬金就達到102.1億元,佔總薪酬近60%。截至2018年底,小米員工總數為16683名。

其中,薪酬最高的員工收入介於1.5億港元至150億港元,其餘四人薪酬在3000萬港元至1億港元。作為小米靈魂人物,雷軍當仁不讓領取最高薪酬,根據上述數據估算,其薪酬至少為98.7億元。需要指出的是,五名員工百億薪酬中絕大部分是股權獎勵,他們實際工資加起來是939.8萬元,人均年薪不到200萬元。

換言之,雷軍實際年薪也就是幾百萬,在大公司CEO中偏低(2017年馬化騰年薪4593萬),其去年薪酬之所以逼近百億,原因在於去年4月獲得一大筆股權激勵。彼時,小米公司向雷軍控制的Smarshifshifent Mobile Holding Limited發行了約6400萬股B類普通股作為股權激勵,佔總股本大約2%,按當時估值情況計算,接近99億元。

正是因為這筆股權激勵,引發巨大的輿論爭議,為雷軍帶來不小的麻煩。今年1月初,他在對外承諾繼續鎖定公司股票一年的同時,也宣佈將自己在上市前獲得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給慈善基金用於慈善用途,為他的高風亮節點贊!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大公司CEO都領著百萬、千萬年薪,有些老闆只領0元或1元年薪,而且表現出一副心甘情願的姿態,這種現象在互聯網行業尤為普遍。上至強者馬雲、劉強東,下至loser賈躍亭、羅敏,一個個把低薪玩出花來。

“我今天為止,我大概20年沒拿過工資,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花錢,我身上都不帶錢。”馬雲曾透露。2016年9月21日,馬雲受聯合國邀請,出任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年薪僅為1美元。

2015年8月8日,劉強東在與奶茶妹妹的結婚前一天,宣佈將自己未來十年的年薪降至1元,網友忍不住調侃道,“十年都買不起一杯奶茶”“1元年薪,給閨女買個棒棒糖都不夠”。

雷軍馬化騰年薪高到嚇人,但也有互聯網大佬只領1元年薪

2016年11月,賈躍亭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他坦言LeEco戰略實現的節奏過快,組織與資金面臨極大挑戰,他和公司管理層將為此承擔責任。“即日起,我自願永遠只領取公司1元年薪。”

2018年3月,趣店CEO羅敏宣佈,在公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將不再從公司領取一分錢薪水和獎金,這一決定已於3月10日得到董事會薪酬委員會的批准。

事實上,“1元年薪”現象最早可以追溯至1979年,從國外傳到中國。國內互聯網大佬尚且將這招玩得如此666,那國外互聯網大佬更是無比嫻熟,扎克伯格、布林、佩奇、施密特、錢伯斯、惠特曼等都是“1美元俱樂部”的成員。

當然,互聯網大佬熱衷於此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可以有效避稅,一般來說,工資越高,稅率也就越高,格力掌門人董明珠曾爆料,自己一年500萬元的薪酬扣完稅之後只剩200萬元,馬雲們將年薪降至1元是一種高明的避稅手段,可以避免繳納個人所得稅,把個人開銷算在企業費用上。

另一方面可以打造面子工程,對內,1元年薪被視為大佬與公司深度捆綁,此舉可以增加董事會的信任度、減少企業內部各級員工的猜疑;對外,通過營造出工薪階層年薪不再被大佬碾壓的假象,來拉近與公眾的距離、提升個人形象,這種低成本公關何樂而不為。

換個角度看,馬雲、劉強東等大佬是各大富豪榜常客,說明其財富積累並不是靠微不足道的固定年薪,股息分紅和股權變現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換言之,大佬辛苦一年只賺1元的情況永遠不會發生,他們從不指望用工資來養家,只要將手中少數股權套現,就夠咱普通老百姓吃上幾年甚至幾十年。

哎,無論是雷軍的百萬年薪,還是馬雲的1元年薪,拉仇恨滿分妥妥的,我感覺與他們相差十萬八千里,瞬間受到了一萬點暴擊,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