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断片之交遇,杭州虎美术艺术工作室造园工作室

人世断片之交遇,杭州虎美术艺术工作室造园工作室

人世断片之交遇,杭州虎美术艺术工作室造园工作室

人世断片之交遇,杭州虎美术艺术工作室造园工作室

人世断片之交遇,杭州虎美术艺术工作室造园工作室

同框交遇 山水画之胸怀,不是包揽。而是对事物相遇的框取,是关系的集萃。苏州环秀山庄大假山庭院,即是一个世界的十字街口。因为用地小,所有的事物皆自边界向内生长,从而交遇再交合:山,只是一山脚,与墙之截断痕迹明了;谷亦是半截谷,止数步之纵深,借廊房屈曲以增其奥;廊,依墙扣角而围观;阁楼,探出界墙而悬瞰,取峦头。西北与东南对角两处“雨天瀑布”汇之中央……三边事物皆向中心涌来,形成溪谷之观,终收之月台回廊,再收之南大厅。十数种事物在此同框,山、谷、溪、廊、房、台、桥、雨泉……等,形态少全,大多作残缺状态。残缺代表了各自背后蕴藏的无尽体量,累累乎墙外矣。残缺为一种姿态,代表了相遇的意愿,残部是“势锋”,是敏感的线头。 ▼十字交遇:北宋 郭熙《早春图》(左);苏州环秀山庄复原平面图(右) 虎美术艺术工作室,是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室内设计。造园不分室内外,屋下正可以自设天地时空。将“天地”的观念引入室内,室内当作室外,所谓“屋下之天地”。于是,视野与手段陡然变得宽广,房子看做院子,房子四周的墙,不是边界,不是尽头,而是八方世界汇聚在此的“截面”,截了各个世界的衣角,在此“同框”。如斯,房子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房子,即是收来一个相遇的时刻之框。一百平米,可以做多个世界的交遇之“十字街口”。 十字街口,不是说形态近似。“街口”是汇聚之意,“十字”是时空之交遇之喻,古今之遇,想象与现实之遇,平生离奇之遇……譬如《十字坡》,譬如《三岔口》。时空能交遇,即是在时空被切剖的“断片”之上。断片是“际遇”之际,是门槛,是破窗,是残垣断壁之当口,是洞开之时。 ▼平面图 断片 德勒兹说:“没有同一种类的时间,时间过程被性质不同的事物所终断,因而时间不是连续的过程,总有偶然性的裂口,把时间弄碎”。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的“完型”,完型只存在那个观念化的彼岸世界里。在日常生活的维度里,完整与完型并不存在,人世间日常都是琐碎的,片段的,间歇性的,看不全的,也一直在被打断。“断片”是真实的存在方式,是我们的所见之限度,所思之常态。虽断片,但无损于意义的关联与延伸,限度并不阻碍想象,对于造园而言,追求完与全,反而有害。 断片的意识,首先要承认不纯粹。这是一个纷杂的世界,是万事万物交织的世界,没有天外来物和上帝赐予。其次,要认同不完整,生活就是琐碎的,我们无法超验,难以高维度的作为,我们一直深陷其中。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不是我们不会构造完型,而是我们选择以片断的方式来诗性的连类万千事物。断片,作为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即思与作不离人世间。“道不远人”,我坚持以人的角度与维度来叙事和再现“人世间”。 屋下营园,建筑是经营位置的主体。建筑是“景”本身,也是景的观看方式。这里引入了九个建筑。当然,他们难以称之为建筑。只能说是一些建筑或言情境的“断片”,他们各自属于墙外的不同的世界,在此汇聚,探首对峙的同时,又指看了不同的方向。 九个断片 街亭、待合、团扇亭榻、折扇袖阁、夜洞、衣襟洞、镜洞、障子屋、街角 街亭 一个园子里,须有一个舞者。接天地,通四方,搅扰气氛,观定格局。在十字街口,须有一个亭子,聚路人在此歇脚、聊天、闲眺、打盹。街亭是核心,他要对四面之景:与待合,形成小街一段;与袖楼,开林荫之怀;中通山路,指向幽冥的“夜洞”;对角障子屋与街角;斜睥睨衣襟洞。因此,街亭的形态是各向异形的,体积松解:一面带着完整的障子门立面,一面却是剖面,直接观到了内部,一面依墙,一面是巨洞。两条道在街亭内外南北并行,一条是街,一条是山路。两条道,形成相互伴行的观看。待合,代表着外面的世界,有旭日之升起。街亭,代表着内部的纷繁熙攘。四张高床沿路布置,是山里茶铺的意向,也是城市里“过街旅店”的残忆。街亭,是一张巨大的床,在这高床之上,环摄四周之景,是“卧游”的本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