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怎麼辦】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

【民族工作怎麼辦】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

【民族工作怎么办】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2014年國慶節前夕,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受表彰的各民族模範集體和個人代表,在北京度過了一段終生難忘的美好時光。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他們共同深情回顧革命先烈為締造新中國建立的歷史功勳;在水立方、鳥巢,他們為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歡欣鼓舞;在國慶遊園會上,他們與首都各界群眾共同為偉大祖國母親獻上優美的歌舞,曲終之時,各民族兄弟姐妹高聲歡呼:“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調要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這在我們黨的民族工作史上是第一次。

民族工作要見物,更要見人。推動民族工作要依靠兩種力量,一種是物質力量,一種是精神力量。這是我們黨開展民族工作的基本經驗之一。但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物質力量的運用強一些,精神力量的運用弱一些。究其原因,就是一部分幹部錯誤地認為,只要把發展搞上去了,思想認識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客觀地看,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物質層面的問題要靠增強物質力量來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要靠增強精神力量來解決。

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民族領域的思想政治鬥爭,是我們同國內外敵對勢力在民族問題上鬥爭的前哨戰,這場鬥爭依然尖銳複雜。這塊思想陣地,如果我們不用正確思想去佔領,錯誤思想就會去佔領。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增強各族幹部群眾識別大是大非、抵禦國內外敵對勢力思想滲透的能力。因此,歸根到底,是要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推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這一戰略任務,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黨的十八大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進行了精闢概括。黨的十九大強調,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的24個字概括,包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更深刻表徵著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時代內涵,這是我們建設各民族精神家園必須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提煉、闡發、弘揚,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多文化養分。

推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這一戰略任務,關鍵是要抓住文化認同這個“牛鼻子”。要認識到,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要向各族人民反覆講,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各民族要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把漢文化等同於中華文化、忽略少數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於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缺乏認同,都是不對的,都要堅決克服。還要認識到,不讓一個民族認同本民族文化是不對的,認同中華文化和認同本民族文化不相悖。

推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這一戰略任務,要抓好青少年這個重要群體。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祖國觀、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期。要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發芽。各民族都要培養孩子們樹立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不要讓孩子們只知道自己是哪個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這件事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做起來,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推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這一戰略任務,要大力繁榮發展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來做,對本民族歷史堅持正確的觀點,不能本末倒置。少數民族文化抵抗市場經濟衝擊的能力弱,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失嚴重,不能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講弘揚和保護各民族傳統文化,不是原封不動,更不是連同糟粕全盤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陳出新,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論述,標誌著我們黨對民族團結和發展的關係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更宣示瞭解決文化認同問題是做好新時期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深刻理解,更要在工作中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件管根本、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做好,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新的強大正能量。

(來源: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主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創新觀點面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