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近日,英國針對Facebook、谷歌等社交媒體設立了專門的監管機構;美國參議員也提出新法案希望國會花大力度監管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中國互聯網協會也建立了投訴平臺監管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此前,歐盟就推出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隱私保護法《通用數據保護法》應對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隱私洩露問題。

各國針對互聯網公司出臺的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都抑制了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發展,屬於互聯網的冬天要來了嗎?

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Facebook、谷歌等互聯網公司頻頻出現用戶隱私洩露等問題,雖然這些互聯網公司在問題暴露時都會及時公開發言表示歉意,也的確採取了很多措施,以求可以挽回公司的形象和用戶的口碑,但是收效甚微,甚至這種問題的出現的次數不減反增。面對不斷髮展的互聯網技術,國家的各項法案法規也提上了日程,使得上述一系列的監督機構紛紛設立,這對於互聯網公司的打擊著實不小。

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大數據對於現在不斷髮展的互聯網公司是一筆非常重要的財富,嚴格限制了互聯網公司對於用戶數據的使用,那無疑是捏住了互聯網公司發展的命脈。科技互聯網公司對這些數據的使用,才保證了其能夠提供給用戶更人性化的使用體驗。例如,科技公司有了用戶使用足跡的數據記錄才能讓購物軟件給你提供更為合適的商品。因為個人隱私數據對於互聯網公司的重要性,才使得這些公司對於各國出臺的各項政策表現出了有所保留的態度。

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面對用戶隱私洩露,最先開始管理、把控最嚴格的就是歐盟地區,去年歐盟就有推出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法案。中美許多科技企業對這類隱私數據嚴格限制的法案表現出較為消極的態度,認為這樣如此嚴格的法案規定限制了歐盟地區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才導致歐盟地區在互聯網產業上沒有競爭力,遠落後於中國和美國。

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未免有些目光短淺,未來的用戶隱私數據會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越來越龐大,不能因為嚴格法案法規的出臺就認為這是一種發展限制,嚴格的法案條例給用戶的是一種信任感的加強,只用這樣的信任感才能夠讓數據共享變得更加流暢,這樣在企業層面上數據更夠更好的流動與共享,也有更大的空間給這些互聯網公司發展新的產品和產業,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針對用戶數據,各國出臺嚴格監管方案,互聯網發展的冬天?


在未來,以這種嚴格法案的限制而產生的用戶信任感才是數據化經濟發展的基石。國外的一項數據調查也證明了這一觀點,埃森哲諮詢公司在2016年的一項調查佐證了這一點:83%的受訪者堅信,信任是數字化經濟的基石。有了保護個人的數據權利,才能確保數據能夠合法地自由流動。隱私保護和數據流動共享並不是對立面,恰恰正因為用戶個人數據隱私被嚴格的保護了,才能更好的促進互聯網大數據的共享和流動,促進這個產業的良好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