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A股和港股市場展望:震盪中孕育配置良機

A股市場展望及配置參考

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類似以往靠基建、房地產投資刺激來拉動的舉措會減少。市場整體判斷:金融去槓槓、經濟下滑以及國際、國內形勢影響市場情緒,中期貨幣政策寬鬆預期、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預期等有助於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2017年國內股市呈現嚴重分化的走勢,以價值藍籌股為代表的“漂亮50”和以中小創板塊走勢迥然不同。然而進入2018年一季度以來風格轉換明顯,創業板漲勢明顯好與去年領跑的價值藍籌股。

2018年中A股和港股市場展望:震盪中孕育配置良機

創業板領漲背後因素大體為以下幾點:

1)17年創業板比較大盤指數跌幅過大,存在超跌反彈空間。

2)中國進入新時代,建設科技創新型國家的政策基調;

3)創業板龍頭商譽減值等利空消化接近尾聲,權重股如樂視網、溫氏股份對指數的拖累接近尾聲;

4)創業板2018年利潤增速預期比2017年顯著改善;

5)創業板龍頭估值處於歷史上的相對低位。

2018年中A股和港股市場展望:震盪中孕育配置良機

以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藍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

1)17年上證50表現太過搶眼,板塊個股整體漲幅較大,部分獲利盤了結。

2)貿易摩擦深化的風險預期;

3)金融去槓槓、經濟數據中期下滑的擔憂;

4)部分價值藍籌股業績不達預期;

5)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下跌。

A股後市展望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底” 表明監管層力確保市場平穩,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有助於權益類市場的企穩,這有利於引導資金進入基金等正規理財產品,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對A股市場無疑形成利好。

預計二季度經濟呈放緩趨勢。2018年1季度中國GDP保持了6.8%的穩定增長,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回落,需求層面信號轉弱。從結構來看,基建投資和外需轉弱是一季度經濟的拖累項,房地產銷售也持續放緩,中期需求層面的信號仍在轉弱。近期監管文件頻繁出臺,地方政府債務、金融部門風險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首要調控目標,這些因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短期內仍將持續。下半年貨幣政策有望邊際寬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跌等有望推動優質成長股上漲。

整體而言,A股紅五月可以期待,持謹慎樂觀態度。MSCI指數會議將在5月14日召開,預計有232只成分股是第一批潛在納入標的,潛在成分股的投資機會仍然值得關注。藍籌白馬股5月下旬有望再次展開上攻行情,同時尋找業績、趨勢確定性向上、估值合理的成長優質標的,關注醫藥(抗癌概念優選)、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半導體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2018年中A股和港股市場展望:震盪中孕育配置良機

港股市場二季度風險因素較為集中,震盪中有望迎來配置機遇。

一季度恆生指數受外盤衝擊,港股市場出現高位回調。恆生指數從33000點回落至30000點附近。從行業表現來看,一季度建材、醫藥、軍工等行業表現出色,而汽車、電子等行業表現相對落後。

經證監會批准,中國結算和深交所4月20日聯合發佈《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並施行。這意味著H股“全流通”試點正式啟幕。推動H股“全流通”,有利於解決H股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問題,讓其原始股東擁有股份流通權利;增加香港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在原始股東持股不能上市流通的背景下,他們對企業赴港上市積極性不高。因此,如果H股“全流通”順利推行,將利於增加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情,也將利於增加H股公司流動性,可以為市場化的資本運作(如上市公司收購)創造條件。因此,H股“全流通”對香港市場是較大利好。

2018年中A股和港股市場展望:震盪中孕育配置良機

全年角度來看,二季度宏觀層面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從全球兩大經濟體來看,中國仍處於去槓桿的過程之中,而美國在接近充分就業之後,需要密切關注美國平均工資的變動,一旦開啟上漲有可能會推升核心通脹,美聯儲加息加快將會帶來的全球流動性邊際趨緊,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而聚焦到市場和企業層面,我們認為香港股市仍存很大機會,處於牛市的第二階段。從估值上來看,恆生指數市盈率回落到12倍以下,平均分紅率在3.5以上,相較於A股仍便宜20%,處於全球估值的窪地。從資金趨勢上來看,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增加配置的需求還在持續。從市場生態來看,香港交易所正在探討的IPO制度改革將會引入更多獨角獸公司,以及創新型的醫藥公司,增強對於國內新興經濟的代表性。

港交所公佈修改後的上市制度,4月30日起開始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允許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資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上市制度改革有望吸引更多的優質新興產業企業和科技企業來港上市,豐富香港股票市場的多元性,增加香港股票市場的“新經濟”含量。

整體而言,二季度香港市場的波動將會加大,但由於低估值和資金配置的需求,整體呈現區間震盪走勢。二季度宏觀風險因素充分暴露之後,港股市場將會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從行業層面看,供給端的品牌、技術、研發等門檻提升以及需求端的消費升級,將會繼續推升企業盈利向行業龍頭集中,可重點關注符合消費升級及技術創新的醫藥、人工智能及消費等成長型龍頭的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