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座城,
既有江的灵性,又有海的豪迈;
有这样一座城,
荟萃人文锦绣,自古忠义之邦;
水之南谓之阴,
位于长江南岸,故名“江阴”。
每一个到江阴来的朋友,
总会由衷的感叹:
这里真是江南之秀,北国之雄!
100年前,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近现代史上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江阴人)创作新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让世间从此有了专指女子的“她”。
10月22日下午,随着小提琴的伴奏,江阴天华合唱团的演员们,在团长李勇指挥下,深情演绎这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江阴人记忆与感情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来自成都的曾小姐表示:“读书时就觉得这首诗很美,没想能用合唱的形式在机场演绎,很新颖很特别,这首合唱让我记住了‘中国民乐之乡’江阴。”
合唱结束后,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江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薛建国,江阴市文广新局局长蒋青,江阴市园林旅游局局长周晓虹等领导共同为浦东机场江阴主题展启幕。
金沙缓慢流淌,“江阴,教我如何不想她”几个大字显现在众人眼前,江阴城市微展就此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为期2个月,
分为品江阴、忆江阴、秀江阴等板块,
通过文字、图片、
视频、实物陈展等多种方式,
将这个历史悠久的
“春申旧封”的故事娓娓道来。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枕山负水、
襟带三吴,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南北商道、学衙重地、忠义之邦、
长江要塞,历史悠久。
其中,
旅行家徐霞客、顾山红豆树、心经碑
被称为“江阴三奇”,
为江阴的城市底蕴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视频、图文资料,展厅内还陈列了众多非遗大师的艺术精品。
麦秆画《鸟语花香》《佛手》、通草堆画《相伴》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艺术精品都汇聚在了江阴展厅,让旅客大饱眼福。
更让旅客激动的是,创作这些艺术精品的非遗技艺大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花好月圆》《良宵》……江阴独特的人文性情,被江南丝竹声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在进行丝竹表演的,是来自江阴天华艺术学校天华国乐社的老师们,他们曾多次在江浙沪江南丝竹比赛中获奖。
据天华艺校副校长史晓晔介绍,学校成立天华民族乐团、天华艺术团和天华国乐社,以艺术为媒,架起海内外沟通和友谊的桥梁,其中天华民族乐团已12次进京演出、20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先后出访法、德、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
师生们带来的美妙音乐,让中外旅客听得着了迷,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随着江南丝竹表演开始,非遗技艺大师的活态展示也在展厅内同步进行。晒干、浸泡、熏蒸、剥开、刮平、粘贴……几十到工序的细细打磨,让麦秆化腐朽为神奇,“逆袭”成为艺术佳品。
“麦秆画这一门技术其实是一门综合艺术,我不断尝试融入更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让麦秆画更具细腻、典雅、精致、秀美的艺术特色。”陈惠平是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钻研麦秆画30余年,大胆创新,将国画、书法、篆刻、版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融入麦秆画中。”
“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居然是用田野随处可见的麦秆制作的,简直太神奇了!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来自英国的Harrison惊呼道。
除了麦秆画,陈丽的通草堆画、顾晓萍的盘纸艺术、吴国良的留青竹刻技艺、郭亚娟的珠绣技艺,一一在现场活态展示在旅客面前。
“让非遗技艺永续传承,这不仅仅是一次技艺展示活动,背后传达的是江阴人对文化的传承和坚守。”活动现场,一位老先生动情地说。
江阴展厅内还有非常特别的智能漂流书箱,旅客只要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从书箱中免费取书借阅。这个由江阴香山书屋提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漂流书箱,见证了江阴是一座文脉代代相传、处处浸润书香、满城都是读书人的城市。
2014年起,江阴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模式,即“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与茶楼、花店、咖啡馆合作建成9家市图书馆分馆,成为“全民阅读ppp模式”的范本。
这只是全国文明城市江阴实践创新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凭借“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江阴坚守实体经济,成为“苏南模式”发源地、资本市场“江阴板块”、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县域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江阴的定位是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成为节点、当好中心,关键是要提升江阴的城市能级、功能品位以及辐射力、影响力。”
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表示,“正值上海进博会前夕,地处长三角沪宁杭城市群几何中心的江阴,希望通过上海浦东机场江阴城市微展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现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美丽生态宜居的江阴,让更多的朋友走进江阴、认识江阴、了解江阴”。
生于江阴,是一场幸福的际遇。
当年在北国街头,
也是这般时节,
忽闻阿Sam的歌声,
“梨涡浅笑,似把君邀……”
顿生思乡之情,急迫地给母亲打电话,
“姆妈,我要回家!”
兜兜转转,再次回到江南,
故土芳菲人依旧,
只是那颗漂泊的心已归于宁静。
横笛牧野曾作誓,此生再不离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乡愁小栈(ID:xiangchou_china)
閱讀更多 鄉愁小棧 的文章